[游记] 偷走木栅路连一段都还没走完的故事

楼主: jones921245 (jones)   2018-07-16 07:31:27
哈囉!我是地方贼,欢迎大家,喜欢偷走地方的故事
偷走完整图文网志版:http://t.cn/RrExPGY
可以顺便偷走贼的脸书按赞,支持我的文字:http://t.cn/RmPbrSh
其实这篇文章是上个月底写完的,只是太忙就忘记发过来批踢踢文山版
可能已经有不少文山人看过这篇文章,但还是想让更多人看看,希望大家别介意
觉得文山区其实有满多地方好写的,之后可能就顺着木栅路写下去吧!
[地方 #开道碑、鲤鱼潭土地公、光明戏院] 偷走木栅路连一段都还没走完的故事 #文山区
Wenshana / 台北市 Taipei
阔别了两个月,终于又写到文山区,上一次文山区赖氏万寿塔的文章点阅率满好的,也让贼想补完文山区这块拼图!不过这次会回到文山区,继续文山区系列之二,不是因为贼又脚受伤而住进万芳医院(虽然贼最近身体也不好),而是为了申请台北市兴隆二区公共住宅的青年创新回馈计画,贼又来到文山区偷故事了。关于这个公共住宅计画,应该会写在文山区的下一篇,也希望大家能够继续阅读。
说到文山地区的开垦,当时垦民顺着雾里薛溪(今景美溪)下游,从景美往上入木栅,人口选择聚集在景美溪北岸的两个盆地:景美及木栅地区。既然景美与木栅作为景美溪北岸最重要的两块人口聚集地,那势必要有条路连结这两个地方的通行,“木栅路”便扮演了这重要的角色。但这篇贼很贼的,贼先不谈景美或木栅,而是让大家偷走连结景美与木栅的这条“木栅路”,一些可能没有太多人知道的地方故事。
文山地区在清代隶属淡水厅拳山堡,后又改称为文山堡。当时,景美到木栅没有平地路面可以通行,若不选择搭船由景美溪进出,就得爬上景美山(仙迹岩),沿山顶走到沟子口(光辉路西边之处)下山。雍正时期,为了灌溉台北盆地,雾里薛圳被开辟。垦民凿穿岩石,引鲤鱼山脚的水源导入景美地区,自此才有圳岸通往木栅。
事实上,木栅路前身是雾里薛圳道的堤岸,日本政府为了运送文山区库藏颇丰的煤矿,于明治三十六年(1903年)将原先的雾里薛圳岸拓宽,修筑景美往深坑的道路。大正十三年(1924年)则舖设万隆到深坑的轻便台车轨道,今木栅路一至三段即是以当年轨道路线做为拓宽基础。
日治时期文山与深坑地区属台北州文山郡深坑庄的内湖与坡内坑二个大字。国民党政府来台后,文山与深坑地区划为景美镇、木栅乡、深坑乡。成立木栅乡时 ,木栅路尚未分段,早期一、二段称沟子口路、马明潭路,而沟子口这个地名,等等也还会提到。民国五十七年(1968年),木栅乡改隶属台北市木栅区,政府也将木栅路连接深坑地区,并重整路名从木栅路一至五段。
串连着景美与木栅两个大聚落,最后连结到深坑,沿线也经过许多早期开发的小聚落:埤腹、沟子口、马明潭、木栅、炮仔脚、陂内坑、风动石、象头埔至深坑草地尾等地。当然,这么长的一条路,贼不可能一次就讲完,甚至木栅路一段都讲不完,但还是从最木栅路一段最头的景美开始,木栅路的故事吧!
应该很多人对照片中的景美桥很熟悉,毕竟那是景美地区跨景美溪通往新店的重要桥梁。但在桥前十字路口的一角,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过,在景美国小围墙旁,有一块已辨认不清碑文的石碑安稳地立在路旁。要开始这条木栅路,就一定要提到这座“开道碑”。这座开道碑虽然仍未被官方列为文化资产,但它却是记载文山地区道路开发及交通改善历史的重要地方袭产。
这块立于明治四十二年(1909年)的石碑乘载了两件事:首先,它纪录了日本政府整治瑠公圳水利系统后,将原本横越景美溪的木枧桥,改建成台湾第一座钢筋水泥桥“瑠公桥”(第二代)的事蹟。也纪录了成为废圳道的景文街,在经过日本政府下令改善下,由居民与政府作伙填沟筑路,而成为现在的景美夜市主要的景尾街。
开道碑也纪念了日治时代地方人士捐款拓宽景美街,并开辟木栅路的举动。清朝时期在景美街口到木栅、和兴路口,这一条经过世新大学(左图)的道路,其实是紧邻景美溪,边缘为峭壁,无路可走。后来移垦的汉人开凿了“雾里薛圳”,才有水路可以互通两边。日治时代,则集景尾、内湖两保甲之力凿石穿山,打通现今景兴路与木栅路口的“石门”,沿雾里薛圳道的小路辟建景尾街通往内湖沟仔口之道路。
说到“石门”这个被淡忘的老地名,也不得不提“石门宫”这座已经消失的老庙宇。当时在开辟了石门后,先民供奉了象征开天辟地的盘古大地于石门边处石岩上,也成为景美顶街居民的信仰中心。可惜民国七十一年(1982年)因木栅路道路拓宽,,石门宫遭拆除而暂置景兴路297巷半山腰,其后迁建工程因土地、法令、财务等问题故未完成。(右图照片引自文山社大网站)
人潮来来往往跨越景美桥,却不一定会有人认真瞧这块开道碑,但它确实记载了两段文山地区很重要的历史。开道碑原先立于瑠公桥头的溪畔,后瑠公桥于民国五十二年(1963年)改建第三代时、景美溪加筑堤防,台北市文献会将石碑移到二二八公园保存。后于民国八十五年(1996年),景庆社区发展协会理事长在二二八公园内的垃圾车旁寻获,配合当时景美国小一百周年校庆,重新在景美桥头举办揭幕仪式。
想必大家走木栅路一段,经过世新大学时,应该有感受到一旁的峭壁紧压景美溪的空间感吧!汉人在移垦时,曾经在世新大学转角处设隘口抵御原住民;日本治理台湾初期,在此居住的汉人也曾在这转角处抵抗日本军队前进木栅。如果没有读到这些文字,真的没有想到这个曾经被称为“石门”的地方,有那么惊心动魄的故事。
除了峭壁的压迫感外,大家应该也能感受到木栅路在此顺着景美溪走了一个U型,形成了一块多出来的腹地。就是这个腹地,让贼贼不得不提这里的地名“埤腹”。这里会取名为埤腹,是因过去景美溪受到鲤鱼山的地形阻隔,形成了一座牛轭湖。由于曲流堆积起丰厚的泥沙,把牛轭湖推成陆地,地形因像隆起的腹肚,而腹肚内又有大脾,因而得名。埤腹这个区域最主要的道路就是连结该区域两端的和兴路,也就是上面那张照片右边低处的路,而左边高处是景美溪的右岸。过去,和兴路过去是雾里薛圳的圳道,雾里薛圳从这里走木栅路,通过世新前面到景美。
说到雾里薛圳可是比瑠公圳更早建设的水圳,早在乾隆初年(1735年)就完工通水,瑠公圳可是要到 乾隆五年(1740年)才开始兴建。在《淡水厅志》中被称为“内湖陂”的雾里薛圳,最早是在雍正二年(1724 年)由陈元利记和周合轩记合股,在雾里薛溪 ( 景美溪 ) 截流开辟筑雾里薛圳为了开垦台北西南区域,在鲤鱼山脚筑雾里薛圳,引当时被称为雾里薛溪的景美溪,灌溉木栅、景美至公馆,并衔接到今古亭、大安、忠孝东路及万华一带,灌溉面积达500~700余甲
日治时期,日本政府实施埤圳公共化,也开始整并埤圳系统、圳道。雾里薛圳后期并并入供大台北地区灌溉用水的台北市瑠公圳农田水利组合,同时将埤腹景美溪取水口到公馆圆环的雾里薛圳主干道废除,公馆圆环以下到温州街九汴头这段主圳道,改为瑠公圳组合的第二干线〈是由新店溪碧潭引水〉。
前面有提到雾里薛圳的“鲤鱼山”,应该满少人知道在哪里的吧!在埤腹地区,国家考场后方有一座高度约52公尺的小山,这座山便是鲤鱼山。在鲤鱼山山脚下会看到,一座土地公庙的废墟。其实这座土地公庙还在,只是在民国七十二年(1983年)因埤腹路护堤及堤边道路等工程,将这座鲤鱼山土地公庙迁移至山上。
鲤鱼山土地公庙又可称为“文山水尾福德宫”,会称为水尾是因为该庙已经在景美溪的尾巴。根据福德宫的沿革志略,这间土地公庙的开发其实与整个“内湖庄”地区有关,内湖庄包括沟子口、马明潭及埤腹等地。乾隆初年,来自福建省安溪地区的先民顺着景美溪到内湖庄地区开垦,并选择在鲤鱼山山下创建石祠,奉祀福德正神。据说这间土地公庙拜考试还满灵的,如果学生有要考试的不妨登山来拜。
这座小小的鲤鱼山,就这样占据了埤腹地区的一角。因为是一座独立的山,也不能进行长时间的登山,但偶尔空闲爬上山也不错,步道旁也被居民们种满了可食地景。埤腹算是一满奇妙的地方,感觉是在木栅路下方多了一块。顺着连结埤腹两端的和兴路走完这个区域,会觉得这里与木栅路那里有一点不同,很像是一个独立区。在木栅路上有另一间土地公庙,被称为“沟子口福德宫”,这座福德宫兴建于民国五十年(1961年),算满晚近的。这其实也跟沟子口这个区域的发展有关,离开埤腹,让我们再往前走一点,到沟子口这个地方。
国民党政府来台后,几个重要的部会当然也跟着迁台。木栅地区当时被规划为三民主义模范区,许多重要的文教机关也选择设立在木栅,例如考试院、革命实践院等等,尤其是在“沟子口”这个区域,这也使得沟子口地区获得短暂的繁荣。贼贼会探访沟子口这个地区,也是为了一窥这里曾经风光过的老戏院与老市场。
根据《文山区志》,位于景美溪下游的沟子口,大略在现今木栅路一段及二段,光辉路以西的地区。会有沟子口这个地名,是因这里是过去流经木栅街、马明潭、樟脚、仑仔尾等地的水,经由小河沟汇流后,注入雾里薛溪的地方,当时的出水口就在今天辛亥路七段中港抽水站出口处。沟子口这里有几个地方还满有趣的,贼建议可以从辛亥路七段或木栅路转进木栅路一段238巷,寻找门牌12号。
在12号内有一棵高为16公尺的老樟树,这可是一棵有故事的老树。进入巷子内,会发现12号家屋座落在一小高地上,而硕大的樟树就依偎在木门旁,看起来极为雅致,也让人心生好奇住在里面的人会是谁。根据资料,目前居住于此的王先生,是因母亲担任政府公职,而随着国民党政府来台,被分配住进这兼有着樟树的公务人员宿舍。因此,这棵樟树其实也与王家牵绊了快六十年。
在马英九担任台北市长的时代,曾花了八千万征收238巷土地,计画将这条巷弄拓宽为八尺。但因王家想要保护这棵与他们共生与久的老树,并对政府进行抗争,而迟迟未能进行工程。不过在2015年,柯文哲领政的台北市政府想继续这项工程,也闹上了新闻,也许大家可以关注后续消息。
最后,贼走到沟子口的最东边,也是木栅公园西边的光辉路,寻找沟子口极为重要的地方文化袭产,那就是与市场共生的“光明戏院”,这戏院在木栅地区可是颇有名气。在光辉路转进光明市场内的小巷道,首先会看到一间看起来满复古的药局“新阳药局”。药局看起来复古味十足,与它多年未换的招牌和药品广告有关。当然,在光明市场周遭也有许多老店家,喜欢复古味的可以拍一下,毕竟这在文山区颇难得了。
贼到光明市场时已经快接近傍晚,市场只剩一两摊还在做生意。其实也不一定在做生意,可能就只是阿姨们摆着聊天,看有没有伞客上门。摆摊的阿姨们看见贼闯进来,直问说你要找谁啊!说明来意后,就很热情的指引我如何找到戏院大门,要我赶快过去看看,多拍一点照,我想应该有满多人前来寻找老戏院,也有被阿姨指点迷津过吧!
光明市场/戏院是在民国五十七年(1968年)台北县木栅乡升格为台北市木栅区的背景下风光开幕。市场并非公有市场,连着光明戏院都是由同一个老板所经营。会选择在沟子口这里营业,应该与几个重要公教机构都设立于附近,所形成的庞大公务人员娱乐需求有关。光明戏院也曾经风光过,开幕后生意还赢过早其开幕,且位于木栅地区的木栅戏院。原因也很简单,人们还是喜欢新设备,光明戏院那时可以容纳八百多人,且光明戏院旁边还有可购物的市场空间。
木栅戏院在民国七零年代就关门大吉,但光明戏院也因后来文山地区交通要道的远离,以及台湾传统老戏院不敌新兴娱乐,生意也逐渐衰落。尤其是民国七十六年(1987年)的一场大火,不过当时业主也满聪明的,顺势将首轮戏院转型成联映四部的二轮戏院,以降低成本。不过光明戏院还是撑到了数位化的今天,民国一百零一年(2012年)才宣告内部整修,戏院与市场共生的这座大楼,准备进行已经讲了很久的都更。
写了一些老戏院,木栅这间光明老戏院让我想到桃园八德区的民和戏院。同样是市场旁有戏院的空间场景,位在大湳市场旁的民和戏院,因市场依然兴盛而仍屹立不摇。其实,贼过去不住在这里,也很难描述戏院与市场共生的场景,但我想这记忆应该还是让许多木栅人留念不已才对。
作者: ToneToneTone (8Tone)   2018-07-17 00:27:00
太棒的文章了!另外我发现了两个错字,希望可以为你的文章更加完美漂亮:1.这“间”有着樟树的2.看有没有“散”客上门另外,卢广仲〈I No〉的MV也有在光明戏院附近取景喔
作者: karenkao0330 (小草西)   2018-07-17 22:16:00
好文推!希望还能够看到更多文山的历史~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