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域集体艺术行动2004爱滋祭礼】
主办: 临界点剧象录
地点:生活剧场、白水艺文空间
日期:2004年3月24日 ~ 4月14日
购票方式: https://www.artsticket.com.tw
两厅院售票系统(原元碁售票系统) 02-23431361~5
洽询专线:02-2553-4493 临界点剧象录剧团
与爱滋共舞
本团编导田启元于1996年因爱滋病去世,在1988年创团至田启元去世
的八年间,无数团员们陪伴田启元以一个隐而未扬的爱滋带原身份共同创
造小剧场运动的历史,时至今日,回顾那一段全团员齐心协力为保护田启
元及好不容易耕耘出来的一方剧场田地而与爱滋共舞的日子,并发现爱滋
病台湾日益猖獗,深觉责无旁贷的必须将本团与爱滋相处的生命经历及反
省,以更有力的形式传递出去,台湾本土的爱滋防治贡献一份微薄的心力
,期待因而改变人们对爱滋的想法,进而开始以一种公平而尊重的方式看
待爱滋病带原者,改变已存的偏见,并未雨绸缪,预防自身受到感染。
跨界域集体艺术行动
艺术活动的自主性不是一种与世隔绝的抽离孤立,而是一种对环境的
互动、参与、介入。而是应将艺术放回整个自然与社会的大背景中,参与
整个大环境的塑造。就如德国艺术家波依斯(Beyus) 所言,艺术应是一种
重新塑造整个社会及人性的艺术,各种装置艺术、观念艺术、行动艺术的
“社会雕塑”,这些新兴的艺术创作型态已成为九O年代台湾钜变转型中
社会景观的部份。
因此,人人都可以是一个具有创造力的艺术家,只不过每一个人的身
体都跟资本主义下的自然界一样,不是被侵夺,就是被摧毁。在艺术创作
的领域里,不应有社会成分的阶级性存在,有的只是创造力是否被开发出
来而已。解严前应运而生的“小剧场运动”,正说明了艺术不是学术殿堂
里的宝物,只能看不能接触,艺术家的头上也没戴什么光环,只能瞻仰不
能对话。
本团历年来在追寻探究的,不只是对剧场的表演形式,提出各种前卫
的实验,在发展过程中寻求与其他艺术形式对话的可能性是必经的历程。
活动架构上,除了由本团演出小剧场作品,另外有影片放映座谈,以
及“爱滋的另类文化想像”特展,邀请视觉艺术家,透过其作品反映爱滋
议题;运用不拘一格的各种艺术表现形式,借由各种影像、声音、讯息、
物质的传递,积极投入创造有关爱滋的另类文化想像,期望使大众能深入
思考悠关人类整体未来前景的重要课题。(临界点剧象录剧团团长詹慧玲
纪录整理)
从爱滋病的文化隐喻‧阶级‧威权统治到爱滋的另类文化想像
人类对于尚未找到缘由的疾病总是先以“前现代”式的迷信和恐惧来
看待,认为若不是天谴或神谕,就是患病之人本身的人格有缺陷因而致病
。十九世纪医学尚未发明合适的科技来发现或观察细菌的存在与活动之前
,大众也以为肺结核是一种人格病,是那些高度敏感的、有天份的、热情
充沛的人(如浪漫诗人)才会感染的,更早以前的黑死病或瘟疫则经常被
视为神祇对某族人民信心不诚、未守诫命的惩罚。时至二十一世纪门前的
今日,我们还看见许多人使用这种理解来看待爱滋,这是个值得三思的现
象。
美国知名文评家苏珊.桑塔(Susan Sontag)指出,这种现象显示人
们没有把疾病当成疾病,没有致力寻找病因及药方:相反的,人们把疾病
视为“文化隐喻”,以为这些病症的背后一定是包含了某种意义、某些教
训、某种警示等等。而当疾病被当成文化隐喻时,这种延伸的意义往往形
成极大的恶果。
首先,文化隐喻所挟带的强大道德及情绪内涵经常扭曲了患病者的经
验感受,不但使他们羞怯而不敢早日寻求诊断,更促使他们退缩而不主动
获取有效的治疗。桑塔很沈痛的说:文化隐喻以及各种迷信无知才是真正
致命的力量,它们使患者惧怕治疗过程中的各种曝光效果和药物作用,因
而转向密医偏方或根本绝望放弃。这些因为文化隐喻而来的效应大大的增
加了患病者的痛苦,也腐蚀了我们在治疗及预防上的努力。
其次,当疾病被当成文化隐喻而延伸其意义时,疾病也经常变成压迫
异己的工具。像肺结核、性病或爱滋这类可能造成传染的疾病,基本上是
微生物、细菌,或滤过性病毒以及其他我们尚未发现的病源造成的,可是
大家却强调它们是某些生活方式的结果,这么一来,要避免这些疾病就意
味着要接受某种中产色彩颇浓的生活方式(规律作息、早起早睡、营养均
衡)、工作形式(专心敬业、谨守定职)、情欲模式(不纵情任欲、要忠
贞排他)等等。在这些信念之下,健康事实上变成了一种带有阶级意味的
因果报应观:展现这些阶级符号的人才得以免于患病,而患病则是认定患
者没有按照这些规范过活的不二证据。把疾病当成文化隐喻,因而形成了
某些所谓“正常”的生活方式对其他生活方式的压迫,并且是一种阶级压
迫。
更可怕的是,当疾病被当成文化隐喻而延伸其意义时,它很容易被威
权意识形态利用来制造大众的危机感,然后再在其中要求大众接受一些有
利于威权统治的管理与监督(如强制测试或全面隔离患者);或者更可以
用来巩固国家机器的控制运作(如对外劳的严格管理和筛选、对妓女的严
密监控及健检、对一般大众人身资料的广泛蒐集和集中管理等等侵犯基本
人权的措施)。换句话说,疾病的文化隐喻效果可能创造出一个“非常时
刻需要非常措施”的借口,而威权体制则在其中要求人民的人权大打折扣
,藉以壮大自己的实力和操控。
不管在阶级压迫或威权管理上,爱滋都已暴露出我们社会文化如何运
用疾病作为文化隐喻,并藉以正当化对社会原有的边缘人口(如同性恋、
妓女等性多元人士、外劳及注射毒品者等等)的歧视和压迫。对异己者的
歧视和压迫往往意味着对所有人的人权打折扣,正如对异议者的压迫意味
著对全体人民的言论自由加以限制。为了抗拒疾病作为文化隐喻所造成的
负面效应,我们不但需要重新把疾病当成疾病来看待,投注社会资源于其
研究、治疗和预防,更需要积极投入创造有关爱滋的另类文化想像,以后
现代的文化操作来冲散前现代的成见阴霾。(本文原名〈爱滋病的文化隐
喻‧阶级‧威权统治〉何春蕤,1995中国时报)
活动一览表(免费入场)
3/25(四)~3/28(日) 19:30 表演《我看见死亡的颜色》
3/29(一) 20:00 纪录片《我的爱滋朋友》(22分)
20:30【座谈会】关于媒体跟爱滋教育可载舟覆舟的拉扯关系
3/30(二) 20:00纪录片《找回身体的爱》(60分)
3/31(三) 20:00纪录片《我的爱滋朋友》(22分)
20:30 【座谈会】与导演陈俊志面对面座谈
4/1 (四) 20:00纪录片《战斗十九》(48分)
4/2 (五) 20:00纪录片《爱滋小斗士》(45分)
4/3 (六) 14:00纪录片《地久天长》(120分)
16:30 ~17:10【座谈会】与感染者面对面
4/4 (日) 14:00纪录片《温柔的告白》(20分)
14:30~15:10【座谈会】与感染者面对面座谈
4/5 (一) 20:00纪录片《找回身体的爱》(60分)
4/6 (二) 20:00纪录片《温柔的告白》(20分)
20:30纪录片《我的爱滋朋友》(22分)
4/7 (三) 20:00纪录片《被单的心声》(10分)
20:15纪录片《告诉你…》(20分)
20:40【座谈会】爱滋药物的相关疗效及医疗状况─倪家珍
4/8 (四) 20:00纪录片《地久天长》(120分)
4/9 (五) 20:00纪录片《战斗十九》(48分)
4/10(六) 20:00纪录片《我的爱滋朋友》(22分)
20:30~21:10【座谈会】与感染者面对面座谈
4/11(日) 20:00纪录片《爱滋小斗士》(45分)
21:00~21:40【座谈会】与感染者面对面座谈
4/12(一) 20:00纪录片《战斗十九》(48分)
4/13(二) 20:00纪录片《地久天长》(120分)
4/14(三) 20:00纪录片《被单的心声》(10分)
20:15纪录片《告诉你…》(20分)
20:40座谈【座谈会】爱滋相关人权─林宜慧
展览 3/24(三) ~4/11(日)
“爱滋的另类文化想像”特展
AM12:00-PM9:00
活动简介
表演《我看见死亡的颜色》
编剧、导演:詹慧玲
如果重现历史现场不可能,曾深身陷事件中的人们,可以透过剧场做
一些什么呢?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回忆事件簿?一个行动文件纪录
演出,临界点剧象录剧团团长詹慧玲与团员陪伴亦师亦友如手足般的剧团
编导田启元与爱滋对抗八年,田启元离去后,詹慧玲持续两人对剧场的理
想继续经营著剧团,八年后,在当年田启元卧病静养的临界点排练场上,
詹慧玲以见证者、口述历史者及表演者的身分在历史事件发生的现场,尝
试进入当时的情境,叙述、展现、邀旁观者共同经历一次陪伴田启元与爱
滋病魔共舞并一步步步向死亡及分离的日子,是生命里面临病痛、死亡、
分离的洗涤、面对、解脱、寻求真相及企图超越。
纪录片〈我的爱滋朋友〉
导演:陈俊志 (22分)
我的爱滋朋友:九孔、小业、小眉。有人选择在世界爱滋日站出来宣
导爱滋、有人陷在家人无法谅解的漩涡中走不出来、有人必须面对与小孩
分离的痛苦、有人…有人…生活每天都在太阳升降中移转,生、老、病、
死对我的爱滋朋友而言,每个迎面的转角都会遇见……。
纪录片〈找回身体的爱〉 (60分)
用浅显易懂的动画、何大一博士的访问让我们了解:什么是AIDS?什
么是HIV?爱滋病感染的情况、爱滋病会猖獗的原因、台湾目前(2002年)
爱滋病的状况、爱滋病是如何传染的?……是一部用科学的方式(角度)来
面对爱滋病毒,了解爱滋病毒的原貌、爱滋病毒的生命周期、爱滋病的发
病经过、何大一博士鸡尾酒疗法的原理、副作用…等。
纪录片〈爱滋小斗士〉 (45分)
‘爱滋病’对一个11岁的小女孩来说,是一种强迫性的成长。伊娃,
先天性血友病患者,在输第十一次血时发现感染爱滋病毒,那时不过三岁
;生命却从此转变,和蔼的邻居、慈善的幼稚园老师、同学,冷冷地将自
家围墙架高。伊娃不懂,伊娃只想上学。伊娃的母亲为了让伊娃有健全的
身心灵,举家迁往新西兰。从此伊娃便踏上她不断与爱滋对抗的生活、不
断与死亡错身、不断用己身对生命的热情四处宣导爱滋防范……爱滋小斗
士,伊娃。
纪录片〈战斗十九〉 (48分)
叙述19岁的日本血友病患川田龙平先生,小学五年级时因接受输血而
感染爱滋病,1995年3月,龙平向社会公开自己的带原者身分,引起日本
社会热烈的反应;来自日本各地的年轻人,纷纷组织义工团体为龙平及其
他药用爱滋病患向厚生省(日本政府最高卫生单位)抗议,要求承认错误
并道歉赔偿。厚生省之后在舆论压力下公开致歉赔偿。
纪录片〈地久天长〉 (120分)
改编自真人真事同名著作,香港青年作家子鹜身患先天性血友病,后
因输入受污染的血制品,成为无辜的爱滋患者,在母亲不离不弃的支持下
,他前半生为生存而战,永不言败;子鹜的母亲李慧珍女士,看着儿子遭
受不治之症的折磨,唯一可做的是用爱心来改变儿子的人生观。爱滋病令
慧珍与子鹜共同成长起来,明白到与其自怨自艾的等待死神来临,倒不如
在仅余的时日,令生命变得更精彩,子鹜在死前完成了令人感动的作品【
海阔天空】。子鹜的死并不是终结,慧珍决定把对儿子的爱推已及人,让
世人能放弃歧见,给爱滋病人在仅存日子内,有尊严有义意的生存下去,
写出了【地久天长】令人欣喜动容的作品。
纪录片〈温柔的告白〉 (20分)
告白。对一个爱滋患者而言,百转千回、千回百转,怎么衡量,总没
有平衡的时刻。告白对我有好处吗?告白会不会影响我现在的生活?告白
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告白会不会让我没工作?告白会不会让我没有朋友?
告白…告白…到底,需不需要?
纪录片〈被单的心声〉 (10分)
爱滋被单在台湾其实一直都不被重视,可是对欧、美人而言,制作被
单是一种心灵的洗涤,也是一种心理治疗。但是,被单是怎么来的呢?被
单是如何被制造出来的呢?被单有怎样的用途呢?就让我们在一幅幅被单
中走过爱滋病的历史、走过爱滋病亲属的思念及爱。
纪录片〈告诉你……〉 (20分)
沉静、安详但内则绚烂绮霓的被单如何才能被‘听见’呢?走出去。
于是庞大的被单,不分国籍、不分区域地被搬至华盛顿特区广场展出。一
幅幅地被单牵引、许多许多的爱、许多许多的拥抱、许多许多的回忆、许
多许多的温暖支持。不管展出时天气的变化,人们都是合力一起面对、解
决的。所以,关于被单、关于生命和爱,告诉你,只要用心,一定听见。
“爱滋的另类文化想像”特展
邀请视觉艺术家吴芳义、林欣怡、黄嘉俐三人,透过当代前卫艺术语
汇及行动对“背负著种种负面价值及异样色彩的爱滋病是一种见不得人的
疾病”这个台湾当下社会对爱滋的主流观念,提出艺术家的独到见解及另
类想法,让艺术活动介入爱滋议题,参与整个大环境观念扭转的塑造。期
待透过人们与艺术作品、艺术家的互动,冲破对爱滋主流观念的藩篱,抗
拒疾病作为文化隐喻所造成的负面效应,重新把疾病当成疾病来看待,共
同积极投入创造有关爱滋的另类文化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