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jollybighead (快乐的大头)》之铭言:
: ==
: 问题二:韩方历史中,小西行长的评价是否比加藤清正好??
: 侵略者并不会有好评价,这只是两人互比之下,小西行长在此剧中的感觉是
: 比加藤清正好很多。丰臣家中,小西是比较亲石田三成,属文治派,自然与
: 武断派的加藤清正水火不容。对于征朝之役的感觉也是能不打就不打,也会
: 厚葬对手,如东莱城之战的宋象贤,其女婿宗义智更是少数的亲朝鲜派,也
: 许是战后签订双方合约的主要对象就是宗义智,所以后世对于小西行长的评
: 价就比加藤清正好。
两次战争中间的和谈期第一线主导者就是小西,想当然,要搞外交总要有搞外交的样子,
自然会让跟他有所接触的中朝两方的文人印象比较好一些。但明朝方面一些比较癖的将领
也是有利用这点吃他豆腐就是,光是有明显纪录就至少两次明军想用鸿门宴直接生擒小西
(李如松跟刘铤各搞了一次).... 但居然都失败了 XD 看来他也没那么傻还是满有防人
之心。
: ==
: 问题四:对于中方的丑化,是不是比日方更为严重??
: 我知道明神宗在万历15年之后很宅,但主要是立国本的问题,在历史评价中
: ,万历朝鲜之战这段期间还是很有作为,不然大可不管朝鲜的死活。但此剧
: 给人的感觉就是,明神宗就是痞子,比秀吉像只老鼠还严重。
: 丑化中日双方的目的,自然是抬高韩方部分的身价,但对于协助方如此待遇
: ,也真不亏韩国人所带给我们的刻板印象。
: ==
: 老实讲,前12集看朝鲜内部的朋党之争看得很头痛,从一开始的东人西人,到后来东
: 人又分裂成北人南人,战争期间也不忘斗来斗去,有点无言,也很有即视感。
: 从13集后战争开始,那些让人头痛的部分就少很多,然后18集之后,李舜臣要登场了
: ,接下来的剧情应该会好看许多。不晓得之后明朝援军登场,又会如何描写李如松这
: 样历史明将呢??
已经十年以上了但当初有读过原著跟一些一手的资料,柳成龙这本书主要就是在靠邀朝鲜
的党争误国,实际上拿明朝或甚至宣祖实录来对照应该是真实性很高的一本书。 实际上
光看李舜臣的遭遇大家也就心里有底当时的朝鲜根本乱七八糟。 李舜臣堪比岳飞,只是运
气好(?) 在被自己人害死前就死在最后一战。
至于对明朝的关系,现代人以近代眼光加油添醋不论,以一手资料来看是当然有相当冲
突,层面也满复杂的。
1. 最核心的问题是明朝的认知是进入朝鲜作战当然是朝鲜王国要支援后勤,当时朝鲜
逃难朝廷大概也怕万一说实话明朝可能直接放弃他们,想说骗来后再说。 实际上当
李如松的军队开入朝鲜时,宣祖跟朝廷众人是躲在义州 (鸭绿江边),八道中六道已经完全
沦陷而剩下两道全罗道跟他们几乎是完全切断,他们所在地也基本上是失控状态。
想当然,明军发现被耍了自然会很不爽,主要负责的文官宋应昌的书信中来看,他手下的
两个主要文官,一个是后来相当出名写了劝世文的[了凡四训]袁黄,好,这位出名的好好
先生在朝鲜战争时发生什么事? 他因为粮草问题跟朝鲜官员大吵一架还出手把对方打伤
了 XDDDDDDDDD
另外一个非常有代表性发生的事件是蓟镇的主要带头者,游击将军吴惟忠 (也就是戚家军
的实际继承人),在1593明军跟日军在汉城外对峙的期间,负责护粮车结果被人袭击,他
反击打死一堆人后发现这不是日军偷袭.... 是朝鲜难民走投无路想抢军粮,结果明朝想说
这打死友邦平民显然犯了军法要处斩他,结果反而是朝鲜方拼命发文要刀下留人....
这事件也就看出了当时状况之严峻,日军入侵后大量的朝鲜平民是弃家北逃,而这
也是这个战役中最大的变量,日军的计画中应该是完全没有料到会发生这种事情 (毕竟这
跟他们国内作战的常态完全不合 ) 也因此1593朝鲜是陷入完全饥荒的状态,因为前一年的
收成几乎是完全废掉。 而且有大量的流民,在这种状况下还能支援明军后勤显然是不
可能。
2. 明军中的南北之分: 支援的明军主帅是李如松,也就是李成梁的长子,军队的主要兵
力也是李家军系统的北兵为主,这些人草莽气息比较重,而且李如松当时是万历的红人,
会耍大排也不意外,尤其他们又跟满族人混的比较熟,这些都让朝鲜官员很反感,而南军
系统的几个将领如前面说到的吴惟中跟骆尚志等人一方面比较老成,二来他们官阶也小,
自然客气许多,另外一个比较年轻的钱世桢 也是怪咖,虽然是武举人,但是他却是出生
南方书香家庭 (他最好的朋友是跟利玛窦混很熟的那个徐光启)。结果朝鲜接触的官员显然
就是对南军比较友善,问题李如松等人本来就跟南军有些疙瘩,这一来更是双方的矛盾加
剧。 (钱世桢也有留下一个简短的小册纪录他参加此战的事情)
所以很多朝鲜官员对明朝武将的批评其实是这得衍伸,从他们眼中来看像是骆尚志这种沉
稳有礼又勇猛的老将才应该是他们心目中天朝将军,怎么反而是那个看来反而比较像蛮
族的李如松在带兵之类的怨言,当然如果后人省略了前面那一段就看来像是在黑所有明
军了。
3. 光海君: 这部分才更是后来问题的引发点。 光海君是宣祖的次子,实际上1608到1623
的15年间的朝鲜国王是他,但为何你查维基等都只会称之为光海君呢? 因为他争议不断,
1623不是病逝,而是被姪子无血政变后幽禁朝鲜的官方纪录中他是黑人物,比明景泰帝
还黑。 而他的事情跟柳成龙有许多密切的关系。
他的故事的起点就是1592年的日本入侵,因为他其实不是嫡长子,而是庶次子,(当时
的王后其实是无出,但事后宣祖却学秀吉在快死前两年另外立新王后而且又生王子..)但
当时战乱发生时,众臣逼迫宣祖先将光海君立太子。
这动作却引发了许多后来的问题,首先,他不是长子,因此这跟反而引发了跟明朝一系
列的问题,因为大家也知道神宗自己当时也就面临了不想立长子而被群臣围攻,也因此光
海君成为了明朝跟朝鲜往来数百年中唯一拒绝承认册封的....( 但他老哥临海君是个废材
而当时情势危急因此朝鲜众臣根本就没把他列入考虑。)
但这是事后的事情,在战争时期明朝实际一线接触朝鲜的官员却反而很挺光海君,因为
不同于窝囊的宣祖,当时才17~18岁的光海君看来就像是个希望之星,因此看宋应昌跟
他的通信中流露不少善意,而相较于同一群人对于宣祖与朝鲜许多老臣的敌意这自然埋下
了未来不安地种子。尤其是这些事情并不是只有明朝官员,是当时连宣祖都有提出干脆禅
让给光海君算了。
因此不难想像,在战后宣祖跟光海君的关系很差,而且还闹出了秀吉2号的事情,因此光
海君这王位超难当(他上任后明朝还是因为他不是长子拒绝册最后得贿赂搞定,应此他找机
会干掉了临海君老哥,而其他反对势力又企图拥立宣祖遗留下来的年幼嫡长子造反),而且
他任内又是萨尔浒之战,因此他内外交迫,不论本意跟其他背景原因,但实务上他确实在
任内干掉了一堆兄弟还想杀了宣祖晚年立的王后,也因此最后被推翻也不意外。
光海君的烂帐让朝鲜跟明朝的关系在战后恶化自然不难理解,而也直接导致了朝鲜内
多年的动荡不安。 柳成龙没活那么久 (他比宣祖还早死一年),但当初力挺光海君上台
的主力之一正是他。
另外一提,柳成龙跟李舜臣的私交很好(老乡),我没记做该书最核心的是在骂其他人害死
李舜臣,另外也不大爽许多明军中的北系将领。 这自然有些甩锅之嫌,但柳成龙挺李舜臣
是真,而明朝文武官洗脸朝鲜朝廷的事情也不少,朝鲜当事人要完全没恶言也不大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