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关于“殉死”

楼主: Aotearoa (长白云之乡)   2017-06-14 19:42:54
去年造访仙台的伊达政宗庙所瑞凤殿
一旁有二十座殉死者供养塔
http://i.imgur.com/nSl2tc4.jpg
http://i.imgur.com/AT4mjGr.jpg
http://i.imgur.com/1YzT6IQ.jpg
其中十五名是伊达家臣,另五名是家臣的家臣(陪臣)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解释了“殉死”这个现象:
一般人可能会认为殉死(又称追腹)在战国时代很常见
但实际上战国时代几乎没有殉死的例子,而是进入江户时代才开始流传
当然在战场上,追随在战死的主君之后,切腹殉死的武士很多
但是像政宗这般病死的主君,家臣殉死的例子
有一说是从家康的四男松平忠吉去世时开始(1607)。
家康去世时,没有殉死者,据说是因为忠吉去世时
家康因为有家臣殉死一事,斥责了秀忠
生长于战国乱世的家康,对于在战场以外因个人的感情用事而殉死
也许无法认同。
但是,秀忠与家光的时代,就有许多殉死的例子
实际上,家光在政宗去世之时,曾派遣使者到仙台藩邸命令禁止殉死,
但是仙台的家臣们表达强烈希望殉死之意愿,也就许可了。
仙台第二代伊达忠宗也有12名直臣与4名陪臣殉死
到了三代伊达纲宗时,因幕府的殉死禁止令,家臣以剃发代替。
为何殉死在江户时代初期会流行,幕府又为何禁止呢?
根据东京大学史料编纂所山本博文教授的研究,检视当时殉死者的共通特征,
有些是因为武家社会的忠义,或是与主君之间的男色关系,
又或是少数获主君恩惠的下级武士为了得到与主君的一体感而殉死。
山本教授:“某些殉死例子并不是出自于忠义之心,而是想用自己的死
打破体制化的社会制度与上下阶级关系。”
换句话说,下级武士身处在阶级秩序明确的组织之中
透过殉死的行为,打破阶层,与平常关系遥远的主君取得直接的连结
与其说殉死是对主君的忠义,倒不如说是为了坚持自己的主张而冲动行事。
德川幕府的主事者,认为这种破坏体制的行为有其危险性
殉死的流行对于维持统治体制不是好事
因此在德川家纲、纲吉的治世期间,向“文治政治”转换时
宽文三年(1665)将禁止殉死列入武家诸法度中。
1668年,宇都宫藩主奥平忠昌去世,仍有家臣殉死
因此被减封两万石,移至山形,从此之后世间就少见殉死了。
文章最后提到一个例外的逸话:
真田信之的家臣铃木忠重,曾多次出奔成为浪人
但最后仍回到信之身边,得到重用。
信之晚年与忠重两人,某次登上松代城内一座小山
信之感慨说:“死出の山”(人死后前往冥府必须经过的一座山)
不知有多高啊!
忠重说:死出の山有多高,到时让在下来为您引路吧!
就这样两人达成了殉死的约定。
真田信之于万治元年(1658)93岁病逝
当时的将军家光,担心会像政宗那样有多名家臣殉死,下令禁止
铃木忠重以书简向幕府提出许可,说明生前与信之有过约定
得到幕府许可后,忠重便追随信之而去,墓所就在信之墓的一旁。
作者: bluewild (bluewild)   2017-06-14 20:15:00
战国时代鲜少喔?山冈庄八好像写了不少浅井久政那段就写了@@,我只看小说orz...
作者: Oswyn (Oswyn)   2017-06-14 20:36:00
浅井家要说是殉死,倒不如说是城破在及不得不死严格说起来是战败自杀而不是殉死,一般殉死是指主君寿终家臣跟随自杀。那种败战或城将破的应该不太算
作者: same60710 (乂加藤小惠乂)   2017-06-14 20:49:00
还有秀次的属下们
作者: HAHAcomet (值得信任的彗星小天使)   2017-06-14 21:39:00
华人圈不是很多后妃被殉死
作者: borriss (松)   2017-06-14 21:47:00
远藤基信
作者: kji590929 (sky)   2017-06-15 00:17:00
岛津岁久 岛津义泓也有殉死者岁久在不久前版上才有人分享 可以去看看
作者: Yenfu35 (廣平君)   2017-06-15 01:24:00
官兵卫不要他的部下殉死,多少和他的宗教信仰有关吧?
作者: y11971alex (Indigo)   2017-06-15 21:12:00
战国时代,个个主公都是秦穆公。(误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