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闲聊] 战史教授谈研究战史的初学者/学生

楼主: helldog (妈宝地狗)   2024-04-25 22:57:56
我觉得该书的作者有些事根本没讲清楚:
比如682页:
德军在斯图卡支援下展开的坦克扫荡在战术上被证明是无效的,空军对平民与步兵的低空
轰炸与扫射,作为一种心理武器,效果反而更佳。
这段话只有对一半,其一是德军在波兰与法国之役从没让斯图卡做密接支援,原因很简单
,因为陆军的空中联络官,根本无法联络上斯图卡的飞行员;斯图卡能干的活,就是开战
前,攻击事先被空军指定好的固定目标,比如桥梁、仓库、工事、敌军可能的集结地;比
如莫德林的防御工事,就被一扫而空,陆军不用等重砲到来,斯图卡就是一门飞行大砲。
但就是因为无法联络上斯图卡,德军划一块区域让斯图卡自由轰炸都不敢,因为机动作战
是流动的,之前还是敌人的阵地,可能几小时后就被我军占领了,但斯图卡不知道,飞
过去后看到有人车在动,就狂轰滥炸一番,像装十师就被斯图卡误炸过,就算车辆上有敌
我弄识别装置,飞行员在空中还是不容易看得清楚。
直到巴巴罗莎,陆军的一些三号指挥车可以直接call斯图卡,斯图卡才能做CAS,轰炸出现
在陆军面前的敌军坦克。
所以,1.在征法之役,德军没打算让斯图卡打坦克,直到巴巴罗莎才能。2.作者应该要强
调斯图卡作为飞行大砲的重要性,而不是把它归类为"心理武器";步兵在斯图卡的俯冲嗡
嗡声中溃败奔逃,只是战争中的某一个面像。
参考资料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XGTMusZvc
比如681页:
除了为暴露出来的侧翼提供最低限度的保护,古德林抛下一切,继续突进。
他得到的命令是开战前展开武装侦查,但事实上他的"侦查任务"是带领整个装甲部队执行
,并向陆军总司令部谎报自己的位置,他不仅仅没有因此遭受可怕的后果,后来还因为进
军成功而获得奖赏与晋升。
~略~
没有哪个1940年的盟军将领,甚至可以说在有史以来的战争中,都极少有人敢于这样的擅
自行动,而且还能逃过惩罚。
如历史家海因兹.佛里泽所确认的那样,古德林与隆美尔在法国之役的这一阶段的成功,
应该归功于运气,而不是能力。他们还得益于甘莫林的软弱领导,盟军的反应被拖慢了,
法军尝试对在默兹河保护暴露侧翼的德军步兵发动进攻,但以失败告终;更多的反击也因
为难民塞在同一条道路上而受阻。
腾昕云在《装甲雄狮-第二部》里提到,古德林熟知法国军事理论,所以他赌甘莫林面对
威胁,绝对会退后,把战线拉平,而不敢对他暴露的侧翼进行全面反击,事实证明他赌
对了,这就是古德林的"有算计的冒险";大陆网友顾剑[注]他在文章《点评二次大战名将
中最佩服和最不佩服的三个半》中提到,他佩服的将领,就是能做"有算计的冒险"。
事实上,别说是1940,就算是1951年,美军面对偷袭而来威胁其侧翼的志愿军,也是退后
,把战线拉平先;把"有算计的冒险"视为就是好运,这说法是否过于简单?所以我不认同作
者所谓的"好运气"观点。
注:他是一位美国商学院的教授,SonicBBS论坛老人,以前聊过天,但他不愿告诉我是哪
个学校。
参考资料
https://jgu1126.wordpress.com/2006/01/13/%E7%82%B9%E8%AF%84%E4%BA%8C%E6%AC%A1%E5%A4%A7%E6%88%98%E5%90%8D%E5%B0%86%E4%B8%AD%E6%9C%80%E4%BD%A9%E6%9C%8D%E5%92%8C%E6%9C%80%E4%B8%8D%E4%BD%A9%E6%9C%8D%E7%9A%84%E4%B8%89%E4%B8%AA%E5%8D%8A%E4%B8%8A/
装甲雄狮-第二部
比如829页:
连连受挫的日军在羞怒愤恨下开始实施穷凶恶极的焦土政策-中国人称之为三光政策;日
军后来冠以"三光作战"的行动命令于1940年发布,具体指令为烧光、杀光、抢光,然而愤
怒并不会带来胜利

问题是日军的三光作战是扫荡作战的一环,摧毁八路的根据地才是重点,然后还要搭配
围困战术;所谓的围困战术就是把华北分为日占区、准治安区与游击区;配合集家并村
手段,把大量居民赶到日占区或日占区周边,然后划分无人区,对无人区里的村落进行破
坏,驱离/杀死不肯走的居民,后来还利用公路与炮楼,把无人区隔绝起来。
这些大扫荡运动往往是针对八路,比如1942年2月,进行第4次治安强化运动,再度大规模
地进攻冀东共军的地盘,比如在遵化鲁家峪附近的洞窟中,掳获了大量军需品,在附近的
鸡冠山,即杀死八路军72人与伤病兵95人。
所以作者把三光作战简化为烧光、杀光、抢光,是否不妥呢?是否该详细点说明?
参考资料
战时日本对冀东的“三光作战”(1937-1945)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