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太想浪费假日在回一些很没有意义的推文口水战。
所以我只简单地提几个论点。
基本上《拜谒记》的史料价值就是再对2015年宫内厅出版的《昭和天皇实录》引援
来证明以宫内厅的立场,《昭和天皇实录》并不是孤证,而是有同时代人在皇居
听天皇抱怨,而以听者的立场证明天皇当时的确有后悔。就是这样而已。
至于如果你看不懂日文的话,那你看这篇就够了:
https://m-miya.net/blog/emperor-showa-account.html
那么应该会有人问:“阿你天皇为啥只会抱怨是在抱怨三小?”
首先关于明治宪法天皇的权限和其脆弱性,我已经在上一篇讲过了。
那么接下来我要提的是跟大日本帝国宪法同等的另一产物,《皇室典范》与皇室隔离性
皇室典范简单地说,就是划一个圈圈说:关于皇家事务,是由本法管辖。
而皇室典范又把这个圈圈含括到天皇的生老病死,再由宫内厅委任其食衣住行
甚至大臣的任命建议。所以对于天皇的概念,你必须要有一个:
“除非特定场合不然你是见不到天皇,天皇也不能随便跑到世间。”的观念。
这个概念也同样适用于明治宪法的政治圈,你可以把天皇想成是一个关在皇居的珍兽
他平常并不是能随便跑出去玩,所以他必须要透过宫内厅服侍他的人,
像是用狗仔或人肉望远镜般,听宫内厅跟枢密元老说“xxx是怎么样的人”
天皇才能借由听说来掌握外界的讯息,当然天皇本身也可以传唤叫大臣报告,
看新闻报纸,所以并不是完全受宫内厅喂讯息,但皇室典范宫内厅也是能建议大臣人选
所以也是有学者例如藤原彰主张有所谓的“宫内集团”来操作天皇的大臣人选。
的确宫内厅本身是有提议权没有错,所以宫内厅在政治的确有影响力。
但宫内厅的影响力又是依附在天皇的权力之下,所以宫内厅的权力也相当地脆弱。
受制于皇室与俗世政治的隔离主义,宫内厅只有在皇室才具有对天皇的影响力。
而在这样的环境下,明治宪法跟皇室典范赋予了天皇的神格与权力,但也限制了他
在政治参与的力道。天皇要讲的话,第一关会面临宫内厅的过滤、再来是大臣的过滤。
在比较正常,例如国会有多政党健在,政治、商业、社会都有不同利益团体竞争
的环境下,天皇可以利用他的权限来任命来平衡各方面的势力,来达到一定的制衡。
例如像大正的政党政治跟天皇的关系,天皇可以借由任命国务大臣来制衡派阀政治的
弊病。但是当社会反动反而号称替天行道大杀政党要人时,被隔离在皇居的天皇
对社会局势所能影响的也很有限,因为天皇他不能随便跑出皇居表示意见。
而在日本历史上,有合法武力作政府权力基础的政府,对于天皇影响力的规避
也大多是利用皇室封闭的特性,再做资讯跟政治的隔离。
作为实质性的立法,则是1938年的国家总动员法。当军部已经可利用战时法
把内阁政府架空并委任权力到军人手上,天皇的权力也就大幅度地被架空与削弱了。
如果以现今来看,我们可以理解为何天皇会后悔,因为在1938年后国家已经走向军国
但真正恐怖的事情是,军方渗透跟夺权是一步步来的,国家总动员法会过,是因为
军部大臣现役武官制法案过了,给予军人有任意倒阁的权力。而现役武官制会过
又是因为这是由515事变后,军人变成内阁的大势力。515事变又是因为反动派
以暗杀来扼杀了政党政治。但为何国家会走向战争呢?那不止因为大正的战争景气
让日本发了战争景气的战争财,还可以追朔到甲午、日俄战争以来的殖民扩张政策。
一直以来军人与对外侵略都是认为帝国富国的正道,但谁会知道最后反噬了国家本身?
裕仁天皇从战前感到的不对劲抱怨,到1938年后被架空的后悔,大致来说是这样的。
那么天皇到底有没有战争责任?
以目前认为天皇有罪跟战争责任的韩国跟中国史学者,抱持的论点大多是
裕仁当时只是中立而未反对日本走向战争,就算他不反对漠视东条开战也是一种罪过。
而认为天皇没有战争责任的人,也在史料中引援证明裕仁并不是支持开战,
甚至是对自己未看到日本走向军国把自己架空而感到后悔。
坚持天皇有罪的人,再驳斥这是“这都是卸责的狡辩”。
但在玩这种文字游戏之前,会对一件事情后悔,不就是他对一件事有认为是做错的认知吗
那么你就会知道,认为天皇有罪的人与国家,他要的是公开谢罪,以及在谢罪下的赔偿。
首先关于战争责任的论争,大致上可以看日文有关历史认识的书籍。
以通说来讲,日本学界的共识是:“东条与日本走向军国跟世界大战是错的。”
你可以从战后日本新宪法、到教科书都能看到,昭和二十年对于日本人,就像自己把
1945年以前的日本划了大叉叉,并解释为何我们的国家会走成这样,而觉得可耻。
例如以1955年来说,如果按照年号是昭和三十年,但不论是报纸社论到专书,
作者大都会改称“战后十年”,就像之前发动战争的昭和宛如一个不祥物一样。
大约到1990年前,日本人对于发动战争的历史,是觉得可耻跟希望能一刀两断的。
而这样的一刀两断的反省与切割,你甚至还能在现今的动画跟轻小说看到。
例如以《奇幻自卫队》第二季,里面有一幕是异世界的皇太子俘虏了日本国国民
而让自卫队不惜破弃和谈协议以武力营救其国民。
皇帝完全无法理解而问自卫队:“不过就一个臣民而已,为何你要如此生气呢?”
其实这算是以隐喻的方式来表现战后新宪的日本,与战前日本的价值观根本上的差异。
事实上,皇帝他抱持的臣民价值观,就是明治宪法天皇对国民的关系。
国家是身为臣民为天皇奉献服务,而不是国家为人民所服务。故战胜后掠夺俘虏他国
人民为奴,其臣民也不过是被当作战利品而已。而因为战利品被抢生气不惜一战的国家,
完全不可理喻。但这样国民应为国家臣奴的思想与价值观,已经不能通用于战后了。
故事中伊丹耀司认为不可饶恕,揍在皇太子脸上,那大快人心的一拳,
其实是打在自己脸上,以及过往发动战争的旧日本历史脸上。
再来是战争责任与战争赔偿,盟军在战后以GHQ实质统治日本时期,当时麦克阿瑟
在日本的主要目标为:1.使日本去除军队 2. 保障最低生活下进行战争赔款
3.清算日本于国外资产并交给联合国处理。
然后这又变成1947年后对印尼、菲律宾、缅甸、越南、韩国、新加玻、马来西亚、柬埔寨
的国际赔款。至于为何没有中华民国?因为蒋介石表示要以德报怨,他放弃索讨。
特别是韩国在1965年日韩建交后,在日韩请求权条约又再针对了日商奴工问题
再赔了韩国8亿。但问题在于说,像韩国这样的国家,由于韩国能独立是由反日运动
而能获得美国与民族自决背书,反日在韩国是一种政治正确;然而该国却也利用谢罪
与认错不断地要求赔款,而这又变成现在韩国文在寅在慰安妇与三菱雇用奴工的赔偿
与要求重启赔偿谈判的立场。
日本的学界也开始认为“我们这样一直谢罪赔款当潘仔对吗?”大约是从90年后
有不应该只有谢罪史观了,但避免有心人曲解文意,我还是强调一下好了。
日本现在认为不该只谢罪了,并不表示日本认为该国二战没有战争责任。
而是承认二战责任,以及自1947至今从战后赔偿、慰安妇赔偿、奴工赔偿也赔很多了
政府不应该再继续坐视他国因为二战战争责任,对已经赔过的事项不断地索讨。
以战争责任的论调来说,目前大概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