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问卦] 没有两次大战 美国还能大国崛起吗?

楼主: yhvhyod (四宅公子)   2019-02-19 09:39:02
※ [本文转录自 Gossiping 看板 #1SQrqMC2 ]
作者: yhvhyod (四宅公子) 看板: Gossiping
标题: Re: [问卦] 没有两次大战 美国还能大国崛起吗?
时间: Tue Feb 19 09:34:11 2019
※ 引述《abc12812 ()》之铭言
: 大家都知道
: 美国是因为捡了欧洲内斗的便宜
: 英国德国俄国三强各自厮杀
: 美国在旁边休养生息
: 这才在战后成为第一强国
: 如果少了两次大战
: 美国是不是等级顶多跟巴西 印度一样
: 变成土地很大但没啥科技的普通国家?
: 有无相关八卦?
补充一下细节:
https://i.imgur.com/V5p9iBV.jpg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13661
英德在一战耗尽欧洲资源,却成就了唯一胜利者美国
文:陈雨露、杨栋
催生德意志帝国的工商业措施
如果说美国经济成功源于新大陆居民追求财富的梦想,德意志经济成功则更多归功于普
鲁士的地缘竞争,这是欧洲大陆试错过程中另一个成功的典范。
大家可能注意到了,我们始终没有提到德国。
当法兰克卡洛林王朝(The Carolingian dynasty)跟北欧海盗拚死拼活的时候,东部五
个大领主趁机解雇了国王,十一至十八世纪,现在的德国、意大利、奥地利等欧洲腹地
被称为“神圣罗马帝国”。
直到十八世纪末期,神圣罗马帝国境内还只有一百多个小邦,压根就不是一个统一的国
家。
这些小邦中有一个普鲁士公国(Duchy of Prussia),拿破仑让普鲁士丢失了一半以上
的领地和人口。在超强外部压力下,普鲁士出现了忧患意识,人们开始思考,怎样才能
拯救民族的命运?
关税同盟、修筑铁路、统一货币,催生德意志帝国
一八二○年普鲁士通过《教育法草案》,从此,上学跟当兵一样,是必须履行的义务。
一八七○年普鲁士的小学教育普及率达到九七%,这绝对是一个史无前例的数字。
必须以精神的力量弥补躯体的损失,正是因为穷才要办教育,我没听说哪个国家因为办
教育亡国。 ——普鲁士国王威廉三世(Friedrich Wilhelm III)
凭借优秀的人力资本,普鲁士很快就让世界刮目相看:普鲁士诞生了人类第一个科学实
验室、第一本科技刊物和第一个研究所;弱小的领主为社会科学提供了宽松的研究环境
,也孕育了包括马克思、黑格尔和费希特(Johann Fichte)在内的社会科学领域的顶级
大师。
一八三四年,以普鲁士为核心的北部小邦取消了彼此关税(以奥地利为首的南部小邦拒
绝加入)。
一八三五年德意志北部第一条铁路开通,一八三九年关税同盟境内铁路总长度已经超过
法国,统一的德意志即将出现在欧洲大陆。
如果说铁路是德意志的血脉,血管里流淌的则是德国银行的资金。
关税同盟成立之前联邦境内大概有七十多种货币,贸易发展急切需要统一货币。修筑铁
路增强了这种需要,一八三七年七月关税联盟达成协议,以现有普鲁士塔勒(Thaler)
为基础建立“科隆马克制”,一马克等于十四普鲁士塔勒。
一八六八年,普鲁士关税同盟在第四届联合会上废除了科隆马克,决定逐步取代银币制
度,一八七一年开始实行马克制度,银行以金锭作为发行准备。一八七一年一月十八日
包括普鲁士在内的二十二个邦和三个自由城市宣布成立德意志帝国,由普鲁士国王出任
帝国国王。
一八七三年,在普鲁士国王操纵下,德国联邦议会通过法案,组建帝国银行(Reichsba
nk),统一马克币值,由三十二家银行在各邦发行马克纸币。
马克诞生,标志着在经济上德国也最终实现了统一。一八九三至一九一三年间,德国电
气工业总产值增加了二十八倍;一九一三年,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主
体,奠定了新一代欧洲大陆霸主地位。
引进染料工业,并保持与邻国的竞争优势
此时,英国正在享受全世界的殖民地带来的丰厚利润,原有的工业体系足以支撑国内政
治、经济和军事需要,自然也就放弃了试错过程,终于形成了路径依赖,走入荷兰、西
班牙等第一代世界强国的宿命。
最离谱的,英国是化学学科发源地,却把化学工业拱手让给了德国。英国皇家研究员珀
金(William Perkin)一八五六年发明合成染料,英国企业家对此却没有什么兴趣,因
为他们可以从殖民地弄来天然染料。
珀金的老师霍夫曼(August Hofmann)把这个发明带到德国,形成了德国染料化工行业
,到一九○○年,全世界八○%的染料都产自德国。
如果说美国经济成功源于新大陆居民追求财富的梦想,德意志经济成功则更多归功于普
鲁士的地缘竞争,这是欧洲大陆试错过程中另一个成功的典范。
面对强大的法国、虎视眈眈的奥地利,即使普鲁士国王再专制,也得考虑自己的经济实
力是否可以抗衡两个身边宿敌。只有经济实力超越对方,起码不能弱于对方,才能生存
下去。
普鲁士人确实不能制约专制,但是周边的敌人可以,无数小邦又给德国留出了巨大的试
错空间。
所以,在普鲁士我们看到了新闻自由、教育发展、修建铁路,乃至实行社会医疗保险、
养老保险……
这些未必是专制者的初衷,但他们没有选择。
国家命运向来是条单行线:强盛或亡国,只能二选一。
可怕的是,自古以来,神圣罗马帝国始终以罗马帝国正统自居,普鲁士人则始终自认为
是罗马帝国的继承者,容克贵族无时无刻不梦想着恢复古罗马的光荣。
伟大的胜利往往蕴藏着巨大的危险。
战争背后的资金流向
威尔逊总统表态:“政府债券与商品购销借贷之间有明确的区别,前者是在公开市场上
出售给投资者,后者是一国政府与美国商人之间的贸易债务……与交战国贸易是正确的
。”总统表态等于承认协约国借贷合法:金融机构可以对交战国融资,但不准以国家名
义。掩耳盗铃而已!
前几年有本畅销书说,是欧洲金融大鳄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这么说,也没错。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英德两国的金融实力之战,耗尽了欧洲的经济资源,却成就了唯一的
胜利者——美国。
还没有调兵遣将,参战国就在金融上出招,试图摧毁对方经济。
编预算、征税、发行公债,德国政府向人民筹军费
一九一四年七月底,英格兰银行先下手为强,将贴现率从三%提高到一○%,吸引资金
回流英伦诸岛。柏林当时还没有统一的贴现中心,资金立刻出现了恐慌,德国帝国银行
出现挤兑现象,一个月存款减少了二○%。
德国银行的处理方式简单而粗暴:马克与黄金脱钩,停止兑付黄金;三个月国债纳入货
币体系。
这基本相当于增发货币,是一个极不明智的选择。金本位时代宣布与黄金脱钩,就等于
断送了自己的贷款途径。
德国可没有考虑这么多,老子就是要打。
塞拉耶佛事件 [1] 后,机会终于来了!八月二日德国出兵卢森堡,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战争,要钱的!
理论上,一个国家支付战争费用的方式是征税;实际上,最好的战争筹资方式是贷款(
外债)。
第一,征税或内债会降低国民支援度,而且速度太慢。
第二,胜利后,债务完全可以转嫁给战败国。
比如,一八九四至一八九五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就赔了日本许多钱,其中绝大部分都
是日本欠中国的债务,等于日本用中国的钱在打中国。
先打了再说,管他背后大浪滔天。
德国的选择,是对内借款。
因为,德国人很实在(严谨),战端肇始,不指望找伦敦融资;而最大的中立国美国却
一直糊弄大家说自己要中立。
一九一四年八月四日,威尔逊总统要求美国在战争中严守中立地位,“美国必须保持中
立,名副其实;必须抑制我们的私人感情,以及一切可能被视为偏袒交战一方的交往;
必须公正不阿,言行一致”。
况且,德国人有自己的打算,他们觉得自己一定会赢得胜利,只要每年税收足以偿付内
债利息,将来战胜,赔款就是净利润。
他们在战争前竟然做了预算,估计战争的费用约为七百亿马克。当时,德国财政部长对
此充满信心,只是,德国人恐怕不会想到,一九二○年战争结束后,德国公债总额为两
千两百亿马克。
根据以上判断,德国制订了自己的作战方案“史里芬计画” [2]。这个作战方案与二战
中的“闪电战”如出一辙:利用高速机械化部队在六个星期内击溃法国,然后移军东进
,进攻俄国。
英法向美借钱购买其谷物,以获得美财团的金援
从资本运作的角度讲,这么做也不是不可以。
问题是,协约国不这么认为。
英法美本是同种同源,算是老乡。有时候,老乡骗老乡还是比较方便的。
老乡认为,从美国财政部取得支持暂时不太可能了,变通的方法是向财团借贷,比如摩
根财团。
第一个冲向摩根财团的,是法国。
一九一四年八月,法国向摩根财团求助,要求贷款一亿美元,而且交给摩根财团价值六
百万美元的黄金。
白银战士布莱恩第一个跳了出来:反对!
八月十日,布莱恩主导国会立法禁止私有机构向交战国贷款,“筹集对外贷款的美国银
行家会十分愿意透过报纸运用他们的影响力来支持获得贷款的国家的利益,而这些影响
将会使我们维持中立变得更加艰难”。
坚持就是胜利,法国又转向花旗银行,而且玩起了花样。
法国驻美大使会晤了白银战士布莱恩,除了表达对白银战士的敬意,法国大使还说明:
法国贷款只是普通意义的银行信贷(credit),不是国家借债(loan)。
很多人说,这是法国人在玩文字游戏,依靠credit和loan的字面差异获得了贷款,并糊
弄布莱恩放弃自己的立场。
这么说的人,大概还没睡醒。
文字游戏天天有人玩,想让一个政客放弃大是大非的政治立场,绝无可能。最终逼迫布
莱恩放弃的,还是利益。
一九一四年,美国出口还要靠农产品支撑,七月德国还从新大陆进口了两百六十万蒲式
耳小麦,八月份却一个麦粒也没进口。威尔逊总统也被棉农逼得无路可走,不得不号召
全国人民每人买一包棉花,据说威尔逊总统就带头买了一包。
一九一四年,英军控制着北大西洋,我不买,您也别想卖给同盟国。白银战士向来代表
农场主利益,协约国购买农产品是要胁布莱恩最好的借口。
不卖给同盟国,那您就卖给我吧,法国承诺白银战士,这笔借款的用途将全部用于购买
美国商品,比如粮食(农产品)。
白银战士:理想!又是我出卖你啊!
财团期望融资给交战国,促使美政府中立态度有所转变
十月二十三日,花旗银行副总裁公开表态:“国际关系中,今后三、四个月是美国金融
业的关键时刻,如果我们允许协约国到其他国家购买,我们将在我们最需要和最佳的时
机忽视了我们的贸易。”
言下之意,这生意我们不做,有人会做,最后吃亏的还是美利坚合众国。
接下来威尔逊总统表态:“政府债券与商品购销借贷之间有明确的区别,前者是在公开
市场上出售给投资者,后者是一国政府与美国商人之间的贸易债务……与交战国贸易是
正确的。”
总统表态等于承认协约国借贷合法:金融机构可以对交战国融资,但不准以国家名义。
掩耳盗铃而已!
继获得花旗银行一千万美元信贷后,法国政府在一九一五年三月获得了摩根财团五千万
信贷额度。
一九一五年七月,摩根财团同时为俄国提供了四.七五亿美元贷款,用于采购美国军需
物资。
一九一五年十月,摩根财团又为英法两国提供了五亿美元贷款,但规定这些资金只能用
于采购美国物资。
一九一七年,美国授信给协约国的信贷总额已达二十三亿美元,《泰晤士报》估计,协
约国几乎一半的战争费用来自借贷,最大的债主是纽约金融市场。
若借钱的交战国无力偿债,美国的经济将被拖垮
与之相比,德国仅仅获得了两千七百万美元。
英国在不断向美国贷款的同时,在德国海外贸易航线上设置了很多水雷,就连从美国运
往欧洲中立国的非禁品,特别是运往意大利和荷兰的粮食亦遭截获。
英国的解释是,这些物品有可能运往德国。
美国与德奥的直接贸易从一九一四年的一.七亿美元下降到一九一六年的一百一十五万
美元,看着大批美国物资,德国只能望洋兴叹。
更为缺德的是,美国不但向协约国贷款,而且禁止德国搞潜艇战,一九一五年美国国务
院照会德国大使:“德国政府若非立即宣布放弃其现时对客轮及商船所采取之袭击手段
,则美国政府除断绝与德国政府之外交关系外,别无他途。”
此时的德国,兵力已经捉襟见肘,当然不愿意与美国决裂。
结果是,德国作出“沙塞克斯保证”,宣布停止潜艇战,当然,也断掉了自己最后的胜
利希望。
德国的示好,并未换来美国的回心转意。
摩根财团更加肆无忌惮,一九一六年开始在美国本土承销协约国国债。一年时间,摩根
财团为英国在本土发行四笔价值总计九.五亿美元债券。
然而,一九一六年后协约国支付能力越来越弱,整个欧洲黄金已经不足三十五亿美元。
如果协约国找不到一种方法支付对美国人的欠款,那么只能停止购买。
如果是这样,那美国只能是贸易缩减,生产则按级数大幅萎缩,接下来就是市场低迷、
公司倒闭、金融衰败、资本过剩、失业率高……
德国怂恿墨西哥攻打美国,美国加入战局迅速击败德国
为了借款,美国政府的态度有了实质性的转变。
代表和平势力的白银战士布莱恩被排除出威尔逊政府,国务卿兰辛(Robert Lansing)
公开提出:“‘借款不符合真正的中立精神’的原则,目前已不再适应形势的需要了,
政府现在要做的就是想出一种两全其美的做法,事实上鼓励对交战国的商业信贷。”
从一九一四年夏天到美国参战的一九一七年四月以前,美国共向交战双方贷款二十一.
六亿美元,其中二十一.二四亿美元是流向协约国的,英国获得十二.五亿美元,法国
获六.四亿美元,俄国是一.○七亿美元,日本是一.○二亿美元,意大利也得到两千
五百万美元。同时,美国金融界还从交战国回购了超过三十亿美元的证券。
不管是为了钱,为了经济,还是为了国人生命,美国都不可能站错边。
况且,德国对美政策也实在有点过火,明的不行就玩阴的,糊弄墨西哥对抗美国。一九
一七年三月一日,德国拍发给墨西哥的一封密电被公开:若美墨之间爆发战争,德国将
协助墨西哥取得美国南部领土。
当日,美国对德宣战,欧洲局部战争升级为第一次世界大战。
德国最后敢挑衅美国,是有充分根据的:美国参战的时候,陆军只有十三万四千五百四
十四人,国民卫队也只有十二万三千六百○五人,所以,德国才叫嚣“倘若威尔逊要打
仗,就让他打吧!让他领教领教吧”。
没有想到,威尔逊带来的,不仅仅是士兵、战舰,还有对协约国无条件的一百亿美元贷
款。
战争中,无论胜利者还是失败者,在决战前夕其实都是强弩之末了,资金、战士都耗费
得差不多了。
谁能拿出最后一个美元,谁就是最后的胜利者。
凭借世界第一的生产能力,美国迅速成立了一支海空军,战争结束时美国共有三百八十
三艘舰艇在海军服役,到一九一八年底共生产三千两百二十七架飞机。
这些力量投入到本已厮杀三年的欧洲战场,同盟国军事力量遭到了空前挑战。美军参战
仅半年,德国的潜艇优势就被打破,当年十一月协约国仅损失了二十八万吨排水量军舰
,而四月这个数字是八百八十万吨(不含美国)。
一九一九年六月二十八日,协约国和同盟国在巴黎凡尔赛宫签署和约,第一次世界大战
正式结束。
注解
[1] 塞拉耶佛事件(Sarajevo Incident),西元一九一四年六月二十八日,奥匈帝国王
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前往巴尔干半岛的塞拉耶佛,参加塞尔维亚的国庆日庆典,结果被隶
属于塞尔维亚的恐怖组织“黑手社”成员枪杀。这次事件后,由于塞尔维亚拒绝合作,
同年七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2] “史里芬计画”(Schlieffen Plan),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阿佛列.史里芬(A
lfred von Schlieffen,1833~1913)担任总参谋长期间,由德国总参谋部所制定的一套
作战方法。
相关书摘 《世界金融大历史3000年》:美国从来没有国家发展战略,“创新”是唯一
途径
作者: Morisato (螢ちゃん)   2019-02-19 10:10:00
希里芬计画那边是在搞笑吗?计画里是德国步兵踢正步走旋转门的,哪来的机械化...
作者: TheoEpstein (Cubs)   2019-02-19 10:40:00
这篇看得我头很痛...
作者: hit0123 (@@")   2019-02-19 11:53:00
应该说是希里芬计划实行上需要高度机动力而这其实要到二战机械化部队才有可能实现文中把他弄反了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9-02-19 12:13:00
即使没有WW1/WW2美国也注定会崛起欧洲那些工业国家没什么石油与其他战略资源人口土地也太分散多国,难以聚焦大战只是加速美国称霸
作者: Morisato (螢ちゃん)   2019-02-19 12:17:00
保罗甘迺迪在霸权兴衰史有点明WW1前 美国各项工业产值已狂胜其它国家了..霸权之路已上线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9-02-19 12:18:00
1900年代美国在工业产能已经世界领先只是科技制高点还没抢到,但那只是时间问题二战前美国福特T型车已经热卖,发展过程一战前1900年代那堪称工业技术与管理的典范1914已量产千万辆,90分钟1辆,产能超越全球所有汽车厂商总和
作者: kingstongyu ( ?????)   2019-02-19 12:27:00
没一二次大战美国的人口及生产力还是当时世界单一国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9-02-19 12:28:00
美国工业力已暗示只要国家有需要,霸业可成
作者: kingstongyu ( ?????)   2019-02-19 12:29:00
家无法达到的,德国有U BOAT,V2火箭,ME262科技能力超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9-02-19 12:29:00
两次欧战只是让它加速体认到自身位置改变如果没两次欧战,美国大概晚点成为超级强权但人类不可能不战,欧战不扩大也是会战
作者: kingstongyu ( ?????)   2019-02-19 12:31:00
先进,但虎式被海死,ME262也一样被海死.甚至二战后直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9-02-19 12:31:00
欧洲地缘矛盾与资源冲突是无解了不起就不扩大成跨国联盟对决.
作者: kingstongyu ( ?????)   2019-02-19 12:32:00
接将一些驱逐舰等于送给台湾,台湾命名为阳字号,不过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9-02-19 12:32:00
1对1单挑然后被调停,那也是战争
作者: kingstongyu ( ?????)   2019-02-19 12:33:00
国防部不珍惜现存唯一一艘阳字号停泊在台南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9-02-19 12:33:00
两次欧战只是让美国发现,阿,原来我超强?原来就算离开美洲我也能横著走?
作者: wl00669773 (Jerry shou)   2019-02-19 12:34:00
英国早在一战前就在想办法搞美国倒是二战时英国给美国转移的技术 给美国吃了大 buff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9-02-19 12:49:00
1870-1900美国自称镀金年代,工业力暴增是各项关键国力指标超越英国的关键期,算是19世纪百年史诗级西进运动的最终高潮原本如烧钱废物般的铁公路基础建设终于伴随第2次工业革命变成实质利益当成还出现洛克斐勒的标准石油,超级巨兽全球7成石油工业被它控制,导致反垄断法最后拆成一堆公司,那些公司现在还是大咖
作者: kingstongyu ( ?????)   2019-02-19 13:14:00
二战英国给美国转移的技术也差不多只有英国授权生产美版梅林V-1650系列引擎,P-51从此发挥更强战力,但那都大战后期了,太平洋战争创立最大战功的战机是F6F采用普惠R-2800发动机,是美国早有的发动机
作者: wl00669773 (Jerry shou)   2019-02-19 13:47:00
通用的离心式喷射 J31甚至到J33都有RR血统 起源于W-1倒是西屋的轴流式 J30.J34是自己搞得*都有英国血统 打成RR了 RR跟普惠的喷射发展比较有关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9-02-19 14:09:00
美苏都有拿到英德发动机技术不过新技术本身是要有国力支持才能发挥二战是任何武器都疯狂下水饺的年代...最后就是比国力资源与工业产能那些方面早就美国工业产业规模遥遥领先即使谁有神奇引擎,高辛烷汽油也是美国产的
作者: KYALUCARD (KYALUCARD)   2019-02-19 16:06:00
我怎觉得这篇文很多用字是错的..?拿破仑时期的普鲁士早就是王国了吧
作者: devy   2019-02-19 17:33:00
如果没有马恩河奇蹟,施里芬计画也不见得是笑话
作者: Morisato (螢ちゃん)   2019-02-19 18:32:00
旋转门的特点是少量的部队进行防御,大多数的进行机动(用走的)但小毛奇一开始就在恶搞希里芬计画开打后希里芬都不希里芬了
作者: userlance (Sherlock)   2019-02-19 20:22:00
小毛奇胆小嘛
作者: rommel1 (rommel1)   2019-02-19 20:47:00
殖民地独立对欧洲国家很伤~~~国力大减被美国超过~~
作者: SIGSauer   2019-02-19 21:16:00
靠走路 真的有办法完成施里芬计画?
作者: rommel1 (rommel1)   2019-02-19 21:30:00
希里芬计画应该是靠铁路运输吧?
作者: Swallow43 (绝对领域命者)   2019-02-19 21:31:00
希里芬就是用步行概念去设计他的计画的
作者: jimmy5680 (不太会飞的企鹅)   2019-02-19 22:39:00
施里芬计画在最近十年被翻案很多了,我之前写过
作者: peterlee97 (瑋美絕倫迷)   2019-02-19 23:54:00
美国会肥起来是迟早的吧 只是两次大战给了他捷径与避免跟第一(英)打一仗还少了一堆美洲盟友的状况
作者: Swallow43 (绝对领域命者)   2019-02-20 00:44:00
其实已经考据到正反双方都已经认为希里芬计画是现实中不可行的东西了
作者: ak47123121 (小忍)   2019-02-20 06:17:00
历史很可惜的没办法在工业时代看英美两国打一仗....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9-02-20 08:42:00
1900年代美军预案红色计画无论英军来不来美洲,先吃掉加拿大对大英来说是独自跨大西洋与最大工业国为敌相对于联法国跨多佛跟世界第二工业国为敌...英美对决可能是大英更惨剧本,德法还会补刀美国几乎什么资源都有....想龟著打消耗战1890年代美国早就30-50%高关税,不靠进口,扶植自己产业自给自足所以变成世界第一规模工业产值
作者: kenco (最近走希腊风)   2019-02-20 08:51:00
一战前,美国早就已经'崛起'了。只是两次大战直接让美国少了很多列强的阻碍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9-02-20 08:53:00
还有心态改变,认知到...啊干,原来我很神原本是超强潜力,但军事外交心态还没转变
作者: wl00669773 (Jerry shou)   2019-02-20 09:04:00
英国只会外交攻势 不会真打的 那不是英国风格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9-02-20 09:05:00
美国资源充足又有白宫被烧的童年阴影
作者: ak47123121 (小忍)   2019-02-20 11:03:00
白宫被烧现在来看真的满有趣的,如果当今有人能烧白宫大概只有外星人了吧XDD加拿大人办到了举世无双的事情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9-02-20 11:10:00
先吃加拿大,以消除后患,但无意远征海外美国资源丰富,两洋难封锁,英国也拿他办法结果也注定是美国崛起甚至可能吃下加墨而更强(如果墨西哥联英)英国最好仍是放置play,不打扰美国让美国当大英潜在援军而非敌人欧洲风云才是直接动摇大英国本的主因
作者: fatcat0423 (猫猫)   2019-02-21 00:30:00
美国真正有大国心理可能还得等到杜鲁门主义出现 孤立主义的传统对美国影响不是一般大
作者: T50 (打不赢二二)   2019-02-28 02:33:00
施李芬是南线减弱了还比对面强。北线又因为俄罗斯人更弱了掉一部分去东线扩大战果。搞得北线根本推不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