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很久以前写过俄国内战部队和北洋军的比较,但是后来看了更多资料,所以想写更深入且
精确的介绍,也可以讨论到更广泛的不同地区或部队。
本文主要分几个不同的兵力层级来讨论。这里的级别指的是有效兵力的规模,而不是经常
造成误会的番号。举例来说,无论番号是营、团还是旅,如果兵力为四百至八百人,即为
营级的步兵战力。为了方便理解,本文会仿效看过的论文和网友讨论,把部队分成五个等
级,根据装备、人员素质和实际表现判断。
装备
在1918年至1922年间,世界各国的步兵营因为一战而产生相当大的落差。在一战以前,一
个步兵营如果能有两挺机枪,装备就已经算是达到主流标准;到了一战以后,步兵营的装
备差距被拉开,营辖两挺机枪已经落后于所有列强的标准编制。
在1920年,英法德美义的步兵营都装备八至十二挺重机枪,并且每个步兵排都有自动武器
可以运用。没打过一战的国家中,西班牙步兵营有六挺重机枪,日本步兵大队有四挺重机
枪,轻机枪直到1922年以后才出现在这两国的陆军编装之中。北洋军整体来说还在以每营
两挺机枪为标准,只有少数精锐在勉强追赶潮流。
除了步机枪之外,有些部队的步兵营也会装备迫击炮或小口径步兵炮,通常是从旅、团层
级分配下来的,不过也有少数军队是直接编在营里面。
在骑兵方面,一个骑兵团的规模与步兵营较为相仿。英军和法军的骑兵每团能装备十六挺
轻机枪和四挺重机枪;作为对比,北洋军的师属骑兵团是没有机枪的。
到了比较大规模的集团战力,装备的差异主要是火炮,乃至于装甲列车、装甲汽车、战车
、飞机等武装。
训练水准
俄国内战中前期,除了协约国派遣的干涉部队和少数红军单位,大致上都是用具备丰富经
验的老练官兵当骨干,补充大量新兵和战俘构成。从建军伊始就持续战斗且没有大后方可
言,代表红白双方的多数部队都没有充裕的时间进行整顿,稍加组织训练就必须投入战局
,这也是双方每次作战经常在滚雪球的原因,盖因只能打顺风仗。
到了内战中后期,红军构成了各方面军的兵力整补系统,各单位的补充兵大多已经过基本
训练,且部分单位在投入战斗前还有时间密集补强训练;白军则因为控制范围缩小且兵力
匮乏,比较难有余裕进行整训。
分级
部队的等级,五等是最精锐的部队,一等是只足以勉强维持治安的准军事组织。本文会以
不同时间点、不同阵营的不同单位进行讨论,顺带以大约同时间(1918到1922年)的其他部
队进行比对。
==
因为板工生日过得蛮开心,所以在生日结束前凑出一篇文,前十楼200P庆祝。
(注:板工所在时区在发文此刻还在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