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恕删,一些概念提出讨论希望回答原PO问题:
原PO问到,空中战术的开发与演进,随着时代俱进,空战战术的发展会伴随飞机性能
、武器特性、雷达战法、指管引导及任务需求的提升而愈来愈复杂。但这些发展的初衷,
都是由飞机的性能所衍生出来。
一架战机投入作战,都会有试飞官针对飞机性能做测试,我们知道了飞机的数据之后
,会针对飞机性能来做符合它的战术动作规划。这时试飞官的经验和责任就很重大,一架
好飞机能否淋漓尽致地发挥它的特性就与飞行员能不能了解手握的这架战友有很大关系,
不然一个防御转弯带杆就进入失速螺旋,不用敌机自己能急坠自己了。
有些飞机的转弯特性好、有些飞机俯冲性能好,也有的飞机在高速、低速下状况都不
一样,所以针对“单机”的战术动作,是构筑在这架飞机的性能上来做发扬。
当一位飞官将单机操作好,我能在缠斗时做出完美的防御转弯,或是对头后英麦曼动
作钻升攻击敌机机腹、被紧咬后做一个破S摆脱尾随、快要冲出时做一个桶滚攻击前方慢
吞吞的轰战机,就要开始思考:如果我被优势的敌机攻击,我的友机能如何协助?
于是开始会有多机的战术激荡出来,例如著名的萨奇剪,即是左右两机运用剪形运动
将后方敌机带到友机所预瞄的弹幕前。其他著名的历史演进或故事,版友卧虎藏龙,我也
喜欢看大家的讨论分享就不献丑了。
谈到编队,原文有板友提到无线电影响编队队形,是有的,但通常在接战前长僚机都
会以基本编队的距离作飞行,无论无线电好坏,彼此间的距离都会很近几乎是插著翅膀在
飞,其目的大概有以下概念:
1.在抵达交战区前,以近距离编队避免长僚机之间因云层、能见度、或其他情况有失
散状况。
2.当无线电不好,或需要无线电静默时,长机可以用手势告知僚机接下来要做的动作
,若僚机在过程中有目视不明机,也可飞到长机前方摇摆机翼引起注意,对于沟通
上较有好处。
3.保持编队纪律。当一个大编队出战,通常小队间长僚机的能耐就在于他们基本编队
的严整与协调性。假如你的基本编队能得心应手地保持在位置上,那么战术动作的
操作,长机就不用顾虑僚机太多。反之连基本编队都编不住,交战时长机还要不断
回头生怕被友机翅膀击落,或一个战术动作僚机LOSS,一样不用敌机自己就打败自
己了。
基本编队在接敌前,长机通常会以手势或信号告知变换为较疏开之流动队形,以保持
较大索敌面积,进入敌情状况,则变换为攻击队形,也就是俗称的战斗僚机,前后保持在
飞机性能之脆弱性圆锥内,后方机确保前位机攻击时能无后顾之忧,或在前机脱离后做补
枪动作。
当遭受敌机攻击,也可自疏开队形或攻击队形转换为防御队形,防御动作有很多,包
含对头防御、剪形运动……通常防御动作会穿插攻击动作,使一机做完动作后,另一机能
见缝插针转守为攻。
而两机操作的灵活度为什么会优于三机,则与空战环境的立体空间有所关联,经过时
代演进,或发现空战动作以两机相互支援的协调性较为灵活,若有三机,通常也会是其中
一机在较高做掩护或掠阵,避免憋到其他机的攻击或防御动作。
渐渐走到现代,战术和战略就越来越多,多了雷达攻击队形、雷达防御队形、不同机
种(如预警、侦照、战略轰炸)之间的队形配合,这些领域也都是值得深入讨论和了解,十
分有趣。相较于一战及二战早期,飞机大部分像印地安人打架那样,大编队到了空域捉对
厮杀,现在的空战其实更加复杂了,并不是所想的起飞按了飞弹就没事。
但空战的一切与飞行员的浪漫情怀却仍旧传承并发扬著,人们都会对天空充满向往,
但天空充满著无限杀机,古今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