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轩,字观光,郑军名将,福建汀州长汀人,生于1621年(明崇祯二年),擅长谋略与谍
报。三藩之乱时,郑军攻击福建,刘国轩多次用计击败敌
军,人称“刘怪子”。
许多人都骂施瑯是反复无常之徒,却很少有人注意到身为郑军主帅的刘国轩也好不到哪去
。如果说施瑯是“汉奸”的话,刘国轩就是位“清奸”。
刘国轩原本是漳州把总,施瑯投降后,还曾当过刘的长官,后来在郑成功围攻漳州时,刘
国轩宣布造反,夜引郑军入城,后来成为郑军军事集团的
顶梁柱,再往后,澎湖海战失利,刘国轩又投降清朝,算来算去,只比施瑯投降少了一次
。
澎湖是台湾的咽喉之地,郑氏十分重视澎湖的防务。早在四五月份,刘国轩就得到了施瑯
近期可能会攻台的情报。当时澎湖守军兵力不足,只有6000
余人,新旧大小帆船110至120艘。为了扩充兵力,刘国轩先在台湾本岛部队中挑了些精兵
,又从各地抽调了不少的民兵,两者加起来才2万多人。
召集完兵丁后,刘国轩不仅征用了官员的私人船只,还将远洋商船改装为战船。为了迫使
士兵努力奋战,他将大小军官的亲属尽数囚禁在台湾红毛、
赤嵌两城作为人质。做完这一切后,刘国轩带着2万士兵和200艘船来到了澎湖。
看完刘国轩的战前准备,感觉就是两个字:仓促。船是临时拉来的,兵是临时凑的,澎湖
这?要紧的地方,居然抽民兵过来协防。明郑当时的窘迫处境,
从刘国轩的战前准备中一览无余。
刘国轩到了澎湖后,在澎湖南部的娘妈宫屿、凤尾柜、四角山和鸡笼山各建了2座、1座、
1座和1座炮城;在东西峙、西屿头和牛心湾山顶各建了4座、4座
和1座炮台;把大炮移到岸边;沿海各地凡是小船可以靠岸的地方,都筑起矮墙,并派遣
火枪队驻守。在刘国轩的经营下,澎湖的防御力量得到了极大提高
,连敌军统帅——他的老长官施瑯也不免盛赞道:“星罗棋布,坚如铁桶”。
建造完炮台后,刘国轩开始部署防守兵力——地面上,刘派遣了12镇部队防守各个关隘、
炮台,沿海地方密布大炮火铳,施瑯一旦来攻,就凭借远程火力的
优势逼其不得靠岸;至于海上,刘他命令水师总提调右武卫林升、督征北将军曾瑞率领19
镇战船驻守口子港、外堑、东西屿等地,炮船38艘、鸟 船54艘、洋
船5艘、赶缯88艘和双帆?船40艘,共225艘船。陆战和水战的准备都做好了,郑军以逸待
劳,等著施瑯前来。
清军出发前,施瑯与福建总督姚启圣在进军时间上产生了分岐。姚启圣认为台湾海峡夏天
多台风,应该冬天进军,而且澎湖在北、台湾在南,拿下澎湖后,
可利用北风南下攻取台湾。但施瑯对此持有异议,他认为冬天虽然没有台风,但攻打澎湖
的行军路线是先从铜山到西屿头,再由西屿头由南到北进军澎湖,
冬天吹北风,利于明郑而不利于施瑯;而夏天吹南风,风向将有利于己方。所以他主张夏
天进军。至于台风问题,施瑯认为也未必会刮,可以赌一把。
有人认为风向问题是个伪问题,因为姚启圣并没有特别坚持冬天进军这个战略,双方争论
的核心其实是舰队的指挥权。最后,康熙下令,一切关于进军台湾
的问题都由施瑯专断,双方的纷争才停止。
6月,施瑯在铜山集结水军舰队,然后请来姚启圣,双方就粮饷和赏银问题进行了讨论。
11日,施瑯召开战前会议,各级军官尽数列席。然后,施瑯取出银锭
放在岸上,当众宣布:“愿意做先锋的人可以来领走这个银锭。”众将一时无声,最后是
一个叫蓝理的游击挺身领走。这个场景,细想其实有点尴尬,想必
施瑯看到蓝理领走银锭时,心中肯定是长出了一口气,这要是真没人领,面子上怎?下得
来啊。 13日,施瑯在江边举行出征前的祭祀仪式(封建恶习)。
至此,所有准备工作都做完了。双方力量对比:郑军2万人左右,炮船38艘、鸟船54艘、
洋船5艘、赶缯船88艘、双帆船40艘,共225艘;清军士兵2余万人,
大鸟船70艘、赶缯船103艘、双帆?船65艘。
清军的战船与郑军的类似,虽然火炮稍弱于郑军,但船只都是新造的,性能较好,不像明
郑船只年久失修。上文中提到的鸟船、赶缯船、双帆?船都是双方
常用的船只。从《台湾外记》、《水师辑要》等文献可知,“鸟船”、“炮船”和“洋船
改战船”差不多同等大小,但是大于“赶缯船”,“赶缯船”又比
“?船”大。双方战船除了表中的装备外,还配备有鸟铳、火箭(箭头绑有可燃物的箭只)
、火油、火罐等小型火器,藤牌、各式木排(木盾)、弓箭、刀剑、
钩镰枪、长枪等各式冷兵器。
14日辰时,施瑯率领清军从铜山出发,一路急行军后于15日申时抵达猫屿、花屿,航行了
约211公里,只花了35个小时。航程之所以如此顺利,是因为施瑯早
在6月4日时就派了23艘赶缯快船前去刺探澎湖情况,然后完整地模拟了行军路线。施瑯的
舰队由238艘战船只组成,战船的帆上用大字写着舰长的名字,方便
观战之人明了战船的进退情况。
见施瑯大军前来,驻守猫屿、花屿的郑军带着10余艘战船撤回澎湖。施瑯轻松便将船只开
进了八罩屿,还派遣了官员坐小哨船去附近的将军屿、南大屿等岛安
抚岛民。施瑯还未抵达猫屿等地前,郑军哨船便已发现了施瑯的踪迹。郑军得知施瑯来攻
,就退敌之策展开争论。刘国轩部下将领邱辉、江胜的建议是:先发
制人。邱辉原本是海边养鸭的贫民,清廷迁界禁海后反清,依附他的人上万。邱辉擅长水
战,曾盘踞达濠多年。江胜与邱辉的出身经历相仿,不同的是,他造
反后直接投了郑军,康熙五年,郑经派江胜入镇厦门,但当时厦门被其他势力占据着,江
胜无奈下只好暂时投靠邱辉,双方志趣相投,还结成儿女亲家。康熙
九年,在江胜的介绍下,邱辉投郑。邱辉和江胜对刘国轩说,应该乘施瑯还没站稳脚跟,
打他一个措手不及。邱辉二人的建议应该说是很有道理的,
郑军以逸待劳,邱辉、江胜又是骁勇善战之辈,主动出击,就算不能重创清军,起码也可
以打乱施瑯的部署,延缓他的进攻。但刘国轩认为,沿海处处都有炮台
,施瑯根本无处停泊军舰,且6月的澎湖海风正盛,一旦台风到来,施瑯舰队将无处容身
,只得自退。届时,郑军便可不战而胜。在刘国轩的保守战术下,郑军
放弃了这次难得的攻击机会。
施瑯占领八罩屿后,邱辉再度请战。邱辉认为,不能让施瑯从容进行战前侦察,如能趁著
涨潮突击清军,便可以轻松取胜。刘国轩虽然表扬了部下的战斗精神,
但依然拒绝了此提议。他甚至还嘲笑施瑯空有虚名——居然在多飓风的6月越海来台,一
旦台风吹来,必然全军覆没。然后,他命令各个关口严防死守,等待
清军自己退兵。就这样,郑军丧失了第二个先发制人的机会。
从一开始刘国轩都抱着能守则守的心态,很少主动出击。现在看来,施瑯是远道而来,刘
是据险固守,此时,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时常派出小股部队骚扰清军,
使清军不能从容整理部队。清军将在袭扰战中处于被动地位,如不能承受损失,很可能会
退兵。刘国轩是否有自己的难处呢?笔者认为这种可能是存在的,袭
扰战对军队的战斗力要求较高,刘国轩的部队是临时召集,能战者并不多。邱辉、江胜认
为自己善战,可以主动进攻;但刘国轩认为,好钢应用在刀刃上,邱
辉、江胜二人所率船只是自己的主力,贸然出战的话,胜了自然不必多说,但如果失败,
对郑军整体实力的影响将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