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 浅显易懂的马拉塔帝国战史:太祖篇

楼主: jimmy5680 (不太会飞的企鹅)   2016-12-26 15:58:41
太祖篇
在介绍希瓦吉的策略之前,要先简单讲一下背景。
地理环境
次大陆的西南区域可以分成三个地理区域。康坎(Konkan)是滨海的狭长平原,宽度不足五
十公里,每年雨量非常丰沛。希瓦吉崛起前这里是欧洲殖民者和非洲裔族群的天下,港口
和舰队在此一区域相当重要,内陆政权难以涉足。
往内陆走,康坎的地势会急遽升起,进入河流与高峰相隔的山地,被称为Ghat(s)。在森
林密布、崎岖不平的山区,交通相当不便,乡间的物资也很匮乏,除非你是吃什么都像鸡
肉的贝尔(大误)。在宽度近五十公里的山区,马哈拉施特拉邦有超过两百个山头设置有城
堡,易守难攻。
继续往内陆的东侧前进,山区会转变为高原,越往东越狭窄,这里是Desh。高原越往东走
越肥沃,三条河川横亘而过。高原和康坎都盛产各种农作物,但是两边的产品不同。
不管身在何地,印度都处于同样的气候下,季风让传统的作战季节位于十月到五月,大部
分军队会在五月休兵,让部队回家耕种,反正雨季的泥泞也使作战较为困难,但是马拉塔
人可以全年作战,反正山区也难以耕种。
马拉塔人的地缘政治
由于地形相对破碎,政府都得仰赖地方上的势力来协助管理。这些地方势力有着半封建、
半官僚的特性,他们要帮政府管理农夫,征收实物税和货币税,协助中央派来的特使和部
队,以及维持治安;相对的,他们可以世袭官位,可以有一小块免税的私人土地,并且可
以合法领取一部分的税收。
这些地方势力叫做deshmukh,他们可以掌管上百个村落,有点像是乡长,不过每个村落都
有村长来管理更基层的事务。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这些乡长的管理虽然代表着征收税务和
人口管制,却也代表着治安的保全。
作为官僚体制的一部分,这些乡长可以因为战争或违抗法令而被中央政府拔掉职位,他们
会因此沦为单纯的佣兵军官,没有可以仰赖的地盘。有些乡长可能会有足够的地区控制力
,就可能会成为实质上的小军阀。
这种阶级和蒙兀儿帝国的领主(Jagirdar)或西欧封建相较起来,多了点官僚的性质,而且
权力也小的多,他们是乡野间的豪强,但并不是什么尊爵不凡的贵族,他们和中央政府或
乡村聚落的关系也更为紧密。
希瓦吉的政治策略
传统认为希瓦吉反对封建体制,不过其实他并没有停止分封军官到各地担任乡长,也没有
反对各个职位的世袭,他只有反对有可能威胁自己的强大家族的存在;同样的,他的宗教
宽容态度也显示他并不强求印度教政权。
比起大破大立,希瓦吉其实是个相当现实的人,他的政策建构在德干苏丹国与蒙兀儿帝国
的基础之上并予以修正。任何威胁他的权威的势力都必须翦除;相对的,有用的人物或者
族群就可以保留。
早在马利克˙安姆巴尔的时代,人们就理解到战火对经济的破坏,并且认知到需要在和平
时期努力重建秩序和繁荣,特别是分配人力去拓垦荒废的农地,希瓦吉在生涯中曾经与蒙
兀儿停战并表面臣服,也是为了让被他损害的经济状态能够回稳。
战略主导权的争抢
希瓦吉在军事上也没有特别创建战略战术,但他确实是把父祖辈的战争艺术发挥到了新的
巅峰,其关键在于“战略主导权的争抢”。
何谓战略主导权的争抢?希瓦吉会频繁、甚至可以说是密集的发动战略攻势,在广阔的范
围派出大批机动部队去劫掠田野和威胁村镇,并且截击敌国的补给辎重,这样就可以把整
个战区变成一片焦土。
在焦土战略之上,由于希瓦吉的根据地位于山区,进攻的敌军势必还得面对交通的困难与
漫长,倘若要部署足量的兵力来固守补给路线和己方的领土,就会使战略进攻变得困难。
希瓦吉会尽可能回避正面对阵,但是一旦敌军显露疲态,他就会指挥部队进行更加频繁的
骚扰,并在敌军因为补给匮乏而开始崩解时发动猛攻。
简单来说,就是近代共产党所谓的“反围剿”,无怪很多共产主义学者把希瓦吉宣传得很
像是共产党人。
除了战略上的积极运动,希瓦吉也不忘善用各种策略,诸如策反、收买、威胁甚至刺杀等
各种阴险手段。他在1659年和比贾布尔苏丹国中央军统帅阿夫扎尔汗(Afzal Khan)的周旋
就是一个重要的案例,当时他拖延至敌军师老兵疲后,在双方会面谈判时击杀对方,随后
立刻就歼灭了群龙无首的敌军。
希瓦吉并不是无敌的,他在1665年被蒙兀儿帝国主帅贾辛(Jai Singh)以孤立、包围和封
锁的战略逼迫至投降。贾辛的策略在细节上和希瓦吉不无相似之处,显示出双方都对印度
中部的地理和文化有高度的认知,这包含劫掠敌方的领土,策反敌军官兵,以及用外交手
段诱使与希瓦吉交好的德干苏丹国撤出战局。
在战略上,贾辛运用的战略有点像是剿捻的清军和第五次围剿的国军,运用优势的兵力进
行严密的包围封锁,并且逐步运用资源优势去攻克各据点,直到希瓦吉的控制区域被压缩
到极限为止。
贾辛虽然打败了希瓦吉,却已经预示到击败马拉塔人所需要的资源实在令人咋舌,并因而
试图把希瓦吉软禁到阿格拉。当希瓦吉成功脱身,马拉塔帝国就取得了生机。
诚然,希瓦吉能成功也有幸运之处,直到他死前蒙兀儿帝国都在北方有大规模战事,不能
全力南征,比贾布尔和果尔贡德苏丹国也都已衰弱,这才给了他崛起的机会。
权力架构的缺陷
希瓦吉最大的败笔在于他没有办法妥善的解决权力架构的缺陷,一个印度当时普遍存在的
问题。每当一代枭雄过世,子嗣们必将爆发内斗,内忧外患一起引爆,马拉塔人也不例外

应如何解决此一困难呢?希瓦吉曾考虑在自己死前议定两子裂土分治,但这个方案果然还
是太勉强了,只能留给后代来研究。
小结
希瓦吉至今都是马哈拉施特拉邦的英雄,他是战士之王,百折不挠,被视为拥有坚强的意
志力和过人的魅力,能够忍受艰苦抗战的人物,印度的共产主义者和民族主义者都拿他当
宣传样板。
接下来,我想要简单介绍一下他的部队,以及他死后马拉塔帝国陷入的艰难险境,所谓的
“二十七年战争”。
作者: gfneo (gfneo)   2016-12-26 16:22:00
抢推再看
作者: jkdgolden (兼职B-Boy.小鎗)   2016-12-26 17:47:00
推,小国在夹缝间的雄起最精彩啦!
作者: c22748872 (噜噜喵)   2016-12-26 18:10:00
deshmukh感觉跟日本的国人蛮像的
作者: GTHO (多龙少将)   2016-12-26 20:56:00
好喜欢这篇,真是一代枭雄!难怪人家说成吉思汗厉害的一点是后代没有马上搞垮一切
作者: nanshinner (白河)   2016-12-27 08:57:00
大推,太精采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