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士河与阿尔贡森林
1918年九月二十五日接近半夜时分,绵密的炮火在西线中央遍布成一片火海,为协约国的
大攻势做准备。到了1918年,长时间的准备炮击已经不是最佳选择,因为这会给予守军反
应的时间,但是如果能把炮击的范围拉大、时间简短,仍能迷惑守军的防御方向。
三个小时的密集炮击后,美军和法军在九月二十六日清晨五点半展开了大规模攻击,法军
在左、美军在右,此次攻势的其中一个目标是梅济耶尔,如果此地易手,德军的铁路交通
网将受到严重打击,难以继续维持兴登堡防线。
由于潘兴坚持先打完圣米耶战役再把兵力北调,美军最后只被部署在攻击区域的右翼,这
里地形破碎崎岖、易守难攻,另一个难题AEF的精锐单位在圣米耶战役中部署在比较南边
,所以马士河─阿尔贡攻势开始的时候AEF部署到阿尔贡阵线的都是相对缺乏磨练的单位
。
在攻击的第一波之中,AEF投入了九个步兵师、2,700门火炮、189辆坦克和821架飞机,希
望能在两天内突破德军的第三道防线、挺进16公里远,一举粉碎兴登堡防线。
战役开始后,原本自信满满且认为德军即将溃退的美军很快就遭遇了顽强的抵抗。在破碎
的地面与树林中,美军匍匐著向前挺进,通讯很困难,调度很混乱,许多单位和士兵经常
迷失方向;由于步炮协同不佳且并没有充分运用火炮,担任矛头的AEF第五军一直难以压
制德军的火力。
虽然美军靠着兵力与装备数量的优势,仍在战役前几日有了相当的进展,推进的速度却不
如预期,而且伤亡非常惨重。在第一天的攻击中,部分单位在五个小时内推进了四英里之
远,但是也有一些单位几乎寸步难进,一整天下来都只推进了两、三公里;直到第三天,
AEF的攻击也只前进了七英哩,德军的增援比他们预期的多,补给不足也加剧了攻击的困
难。
法军第一天的进展比美军缓慢,只前进了四公里,但是他们的前进很稳定,这种情况的原
因一方面是他们攻击的地形比较平坦,另一方面是法军强调充分运用强大的火力但牺牲机
动性以降低伤亡。
到九月三十日为止,AEF第一集团军在阿尔贡攻势中已经伤亡四万五千人,由于后勤过于
混乱且不足,潘兴只得下令暂停攻击,让部队稍能重整。听闻战况艰险,法国总理克列蒙
梭亲自走访美军前线,但是被道路的阻塞所震惊,甚至向协约国总帅福煦抱怨说他应该向
美国政府建议撤换潘兴。
美军的损失会在这几天内如此严重,主要是潘兴强令各师持续推进、不准停下来转入防御
,导致各部队在补给不足、火力也没有发扬的情况下以步兵强攻,结果和春季攻势中的德
军一样蒙受高昂的损失。潘兴的战术观念根本就不适合1918年的战场,然而他依然是AEF
的主帅,美军基层只能自求多福。
日不落国的劲旅
1918年九月二十七日,BEF向康布莱地区展开攻势。这个区域的德军防线因为缺乏可以善
用的山头,所以主要凭借著运河来部署防卫,这有利也有弊,优点是运河可以有效阻止装
甲战力的推进,缺点是因为毕竟没有地形可以掩蔽,德军防线一览无遗,必须充分运用纵
深防御才能避免被炮火重创。
英军在攻击前审慎观察过此地,他们发现德军的防线有一些地方还没有盖好,那些地段的
运河水比较浅,可是这些地段很狭窄,如果没办法迅速突破、巩固桥头堡并且投入预备队
,很可能还是会被堵住。担任攻击矛头的加拿大军过去的攻击正面宽度通常有三万码,这
次要冲过的缺口却只有2,600码,非常挑战调度的能力。
由于BEF此时已经有了过去难以想像的炮兵火力与战术能力,行动依然颇为顺遂的达成了
,五个小时内他们就推进了将近五英里,并且大批涌入德军阵地之中。在运河较深的地段
,BEF开始架起浮桥,以便渡河增援东岸的战友,德军可没有因为英军渡河而弃守溃逃,
战况依然艰辛。
在加拿大军的南侧,英军比较不用面对运河,因为北方运河(Canal du Nord)在此地往西
折到英军后方,但是德军的防卫并没有比较弱,这里的山头就多了一些,德军构筑了非常
坚固的防御工事,而BEF在这里的重装备却比北方少了一些,有的步兵师只能得到四辆坦
克的支援。
BEF第三集团军在这一天的攻击可以说是西线最激烈的战斗之一,不少精锐的德军单位在
这里奋力抵抗,英军则在复杂的阵地中杀出血路,火力笼罩着整个战场,让双方的伤亡都
极为惨重。虽然这次攻击没有达成理想的战略突破,BEF终究凭借著兵力和火力的优势逐
步挺进,慢慢削弱了兴登堡防线。
伊普尔战场的终点
为了遏止BEF第三集团军在西线中央的猛攻,德军已经费尽心神,更南方的战区虽然相对
来说战况好一点,但也已经在法军和AEF的压力下紧绷到了极点,根本没办法调兵去其他
地方。
1918年九月二十八日,第五次伊普尔战役开始,和前四次血战相较,第五次战役就显得一
面倒,德军在众寡不敌之下很快就被击退,他们或许占有高地、也构筑了相当的工事,双
方的兵力和火力实在差距太大了。
BEF、法军和比利时军在伊普尔地区很快就有了非常大的进展,德军在炮轰之下失去了抵
抗能力,直到预备队紧急赶到之后才稳定了阵线,那也已经是十月二日的时候了,协约国
已经占领了伊普尔周边和利斯河的北岸。
象征著BEF的一战旅程的伊普尔战场至此终结,也代表着BEF越来越靠近朝思暮想的胜利。
崩溃的德军斗志
时至1918年九月底,德军就连最坚定的主战派都失去了斗志。这里说的主战派不是别人,
就是鲁登道夫。
早在夏季皇帝会战结束时,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就曾表示他认为战争必须尽快结束,但是鲁
登道夫不认为军事途径毫无希望,并且希望至少在西线拖延到协约国同意更优渥的停战条
件,比如说承认德国与其盟友在东欧和巴尔干半岛的斩获,并且不要让德国割让本土。
出于对福煦的厌恶,鲁登道夫指示外交部门向美国总统威尔逊交涉,兴登堡和威廉二世同
意了此一行动,尽管政府官员随即警告求和会导致国内的动荡不安乃至于革命,但是他们
深知已经没有别的路可以走。
德国高层的失去信心并非一日之寒,前线的德军频频传回警报,伤亡惨重到一些步兵师只
剩下两、三千人,极少数的师甚至被重创到仅存数百人,很多德军都表示战况的激烈程度
和火力密度是前所未见,宛如人间炼狱,而德军的人力补充远逊于对方,无力持久消耗。
虽然阿尔贡、康布莱和伊普尔战场的协约国攻势都在几天内陷入暂时的停滞,但是协约国
毕竟占领了不少土地、特别是一举肃清比利时领土的沿岸,有效削弱了德国海军的破交战
能力,而且德军也在这些攻击中遭到进一步削弱,已经快要无力再战。
由于战线的活动水准极高,就算在暂停攻击的阿尔贡战场,AEF也在十月最初几天每天蒙
受数以百计的伤亡,小规模的驳火或炮击接连不断。
福煦的计画终于走到了最后一步棋,位于圣昆丁运河的攻势将决定德军能否死守兴登堡防
线更久的时间。
德意志帝国的坟冢
作为兴登堡防线的主要架构,德军在圣昆丁运河周边的防御工事特别复杂而坚固,虽然任
何防线总有被突破的一天,但是德军希望此处可以支撑得比任何其他的防线都更久,直到
德军建构出新的赫尔曼防线。
他们的希望注定要落空,不只因为协约国的战力已经远远凌驾于德军之上,更因为早在八
月八日亚眠战役的时候,BEF就已经掳获了一份兴登堡防线的结构图,所以对德军的部署
和防御工事的结构了若指掌。
1918年九月二十九日,BEF第四集团军向圣昆丁运河防线展开了大规模的攻击,作为攻击
矛头的是特别借调来的AEF第二军。他们在炮火的掩护下在清晨冲出战壕,于迷雾中挺进
。
虽然英美联军的战力很高,准备也很充足,战况依然不如预期,德军的防卫实在太顽强了
,AEF第二军和大多数的BEF单位都面对了极度猛烈的抵抗,难以迅速前进,就连以沉稳著
称的英军名将BEF第四集团军司令莫纳许(Monash)都罕有了显现出着急的心情。
只有在攻击正面的南方,英军第九军的第46“北米德兰”师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战果,这支
原本被预期只是牵制用、牺牲打的侧翼部队经过激烈交战,在当天就突破了运河、杀死了
原本要爆破桥梁的德军工兵,巩固了桥头堡。
由于战况激烈,双方的伤亡都非常惨重,迷雾中的短兵相接更使得两方的部队都难以确认
战局走向。第46师在清理战场时捡拾了超过一千挺德军机枪,平均每一个弹坑都有六挺,
足以想见德军火力之旺盛。
英军第46师并不是一个精锐单位,该师本来是地方部队(TF),战争前期曾体验过惨不忍睹
的苦战,但是经过重建与磨练,该师竟能展现出莫大的勇气与技巧,以至于成为第一个突
破兴登堡防线的协约国步兵师,证明了BEF所有单位在战争中都已经有了充分的改善。
渡过运河并不代表结束,BEF在激烈交战中继续努力推进,但是因为德军持续增援,并且
攻击时必然会出现的调度混乱和补给困难,攻势终究慢了下来,十月一日的时候攻击基本
上暂时停止了下来。
虽然法军在南方的一些地区已经能够实施猛烈的攻击,位于圣昆丁运河地区的法军却显得
相当消极,引致了BEF和福煦的批评──百日攻势最大的功劳被归给英军不是没有原因的
。
九月底的这一波攻势暂停并不久,协约国很快就又展开了攻击,务求把德军从兴登堡防线
完全逐出。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