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蒂利伯爵与三十年战争前期[5]

楼主: jimmy5680 (不太会飞的企鹅)   2014-07-07 23:24:10
瑞典雄狮南下
1630年,与波兰立陶宛联邦停战的瑞典王国入侵德意志,与天主教阵营正面冲突。在这之
前,华伦斯坦就曾奉命派遣部分单位进入联邦领土,与瑞典陆军交过手,双方不算陌生。
在这节骨眼,华伦斯坦却遭到解职。
这个被后世视为愚蠢的决策有其原因,第一是天主教联盟盟主巴伐利亚的抗议,马克西米
连一世认为华伦斯坦的军力太强,威胁到自己在皇帝面前的地位,不利于他和皇帝讨价还
价;其二是皇帝本身也对华伦斯坦感到畏惧,毕竟华伦斯坦并非皇室的成员或姻亲,也并
非出身奥地利,并不受到信任。
虽然蒂利伯爵本人对华伦斯坦没有意见(他只是军人),他还是得遵从上司的决定,也因此
再次成为德意志天主教阵营的首席指挥官。
华伦斯坦去职,不仅仅是让天主教阵营少了一名天才,更使大量跟随华伦斯坦而非皇帝的
佣兵离开,其中有些加入了古斯塔夫麾下,让情况雪上加霜。
七月初,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和他的卫队登上波美拉尼亚,他并未和天主教阵营正式宣
战,但是谈判并无进展,双方都将对方视为对抗中的敌人。
透过一些北德盟友(如上一篇提到的施特拉尔松德)的协助以及瑞典海军的奋斗,瑞典部队
持续跨海增援,夺取了一些天主教部队占据的城镇,或是在谈判后进驻中立地区。
波美拉尼亚公国不久就倒戈,瑞典陆军南下而与天主教陆军交战,贸然在前线探查的古斯
塔夫本人甚至曾遭天主教哨兵俘掳,不过很快就获救。
在这时候,不少城市陆续再次倒戈,但是马德堡未曾和瑞典洽询就自行与天主教联盟决裂
,因为马德堡距离太远,瑞典无法迅速赶往支援。
接下来是一段机动作战,瑞典陆军和天主教联盟陆军互相夺取和防御各地据点,其中最重
要的两场攻防战是1631年四月的奥得河畔法兰克福战役以及同年五月的马德堡战役。
奥得河畔法兰克福被瑞典陆军攻陷,马德堡反之。马德堡被攻陷之后发生了著名的马德堡
大屠杀,研究指出这场屠杀并非蒂利有意为之,而是他和他的指挥官们未能控制住士兵所
致。
新教汇合
在这种情况下,天主教联盟试图以强硬的姿态迫使萨克森、布兰登堡等仍属于中立的邦国
支持自己,没有想到竟造成反效果,让萨克森决定与瑞典联手。
值得注意的是,刚消灭国内胡格诺教派叛军的法国这时候并没有完全支持瑞典,也同时资
助巴伐利亚,希望巴伐利亚能和瑞典和谈,放任皇帝自生自灭,但是后来这个斡旋失败了
(事实上不可能成功)。
接下来就是大家熟知的故事了,天主教联盟军先在易北河的韦尔本强攻瑞典阵地失利,折
损数千,随后在第一次布赖滕费尔德战役中惨败,精锐尽丧,最后在莱希河南岸防守时被
击败,蒂利阵亡于此。
由于蒂利阵亡,天主教联盟短时间内无力再战,皇帝不得不重新录用华伦斯坦,后者先在
纽伦堡西南方一带两度击退古斯塔夫,粉碎其无敌神话,接着在吕岑一役打到两败俱伤,
古斯塔夫当场阵亡,但是瑞典军在名义上和战略上取得争议性的胜利。
华伦斯坦后来因为试图擅自与敌方停战而又遭疑忌,在可能谋反的时候被皇帝收买的军官
刺杀。
三十年战争此后又继续了十几年,战况来回拉扯,直到天主教一方终于妥协,但是新教徒
也没有得到完全胜利─更何况新教阵营中还有个天主教为主的法国,可见这场战争名义上
是为了宗教,实际上更偏重利益。
我有点懒惰,像是1625~1630年英国和西班牙交战(西班牙赢了),还有英伦群岛内战、联
邦和鄂图曼恶斗,这些相关战争其实都可以联系到中欧的三十年战争本身。
战争的细节我也没弄清楚,太繁复了,我觉得大概介绍一下即可。
附录一:帕本海姆
Gottfried Heinrich Graf zu Pappenheim
帕本海姆出生于1594年的巴伐利亚,青少年时期就游历各国,求学并行侠仗义,后于1614
年正式皈依天主教。
1618年,帕本海姆弃笔从戎,放弃了原本追求的外交官生涯,加入了联邦陆军,学习到波
兰人称雄东欧的骑兵战术。他很快就转入皇家陆军,以敢打不畏死知名,但未立刻受到重
用。
1620年,他以中校身分参加白山战役,一度被同僚误认为已经阵亡;1622年,他升任上校
和胸甲骑兵团团长,稍露锋芒。1623年,他自请前往意大利战场,支援西班牙盟友,因为
在一场防御战中取得奇蹟般的胜利,声名大噪。
1626年,他被调回奥地利镇压又一次新教起义,并令人讶异的摧枯拉朽般粉碎叛军。之后
他平步青云,成为高阶指挥官,他和蒂利或华伦斯坦的联手常被视为当时天主教阵营的胜
利保证。
他在马德堡大屠杀中被当作元凶之一,尽管他似乎没有下令烧杀劫掠,而且不管是私人感
情或是战略需求都没有理由这么做,他强硬的要求攻进城中仍是这场大屠杀的契机。
第一次布赖滕费尔德战役中,帕本海姆失去耐性的擅自发起进攻,最终导致了战败。虽然
他的行动有其合理性,疑似未经蒂利许可而鲁莽行动仍属于大忌,更何况他也未能在他的
七次冲锋中击败瑞典部队。
帕本海姆在这场战役中的指挥表现虽然不佳,甚至有点糟糕,却也展露出他的无畏和武勇
:据称他亲自手刃十四名敌人。
在华伦斯坦重新编组皇家陆军的时间里,帕本海姆充分利用他的骑兵游击战略,让古斯塔
夫又一次尝到过去在利沃尼亚对抗波兰人的麻烦。古斯塔夫对帕本海姆评价颇高,反之亦
然,双方算是宿敌。
在1632年的吕岑战役,帕本海姆及时支援华伦斯坦,却在激战中被瑞典的三磅炮击中身亡
,他的死对头古斯塔夫也在同一天阵亡。
总结:
擅长骑兵、打游击战,因为过于无畏和鲁莽,在重要战役中有机率会出错。
附录二:
蒂利败给古斯塔夫,被认为是前者的军旅生涯已在走下坡,后者却正在巅峰,而导致胜负
如此,个人才能没有决定性差异。
古斯塔夫在连续几场战役中的胜利主要取决于瑞典的优势火力,而这个优势火力主要又是
来自于炮兵,特别是团部三磅炮。在遇到古斯塔夫之前,天主教徒仅装备独立的炮兵,罕
有这种类似支援性质的配属火炮。
华伦斯坦后来让手下也装备了团部炮,瑞典陆军的火炮优势就减小了。至于瑞典军的多兵
种联合作战,华伦斯坦简单的以堑壕战略抵销这种优势,毕竟步兵和骑兵和炮兵在攻击阵
地时是很难混编的。
附注:
皇家陆军的方阵(不确定是否由华伦斯坦编组)vs蒂利的天主教联盟方阵
皇家方阵 天主教联盟方阵
人数 1024 2028
长矛 512 968
火枪 512 1068
虽然联盟方阵的火枪比例较高,因为方阵纵深比较大以及火枪手配置仍在四个角落,正面
火力并未完全发挥,反而是皇家方阵比较接近线式战术。
有相关问题可以问,我帮忙回答看看。
作者: qlz (())   2014-07-08 00:30:00
吕岑在180年后,再次成为战场...
作者: Wtaa (窝塔)   2014-07-08 01:44:00
请问一下,火枪兵与长枪兵之间的掩护运动是用跑的-还是依照鼓点的整齐移动?我指的是例如 -西班牙方阵接敌后,火绳枪兵的撤退以及 三十年战争 瑞典军火绳枪兵在装填时,移动向前掩护的长枪兵非常感谢!
作者: darkdog0430 (..)   2014-07-08 08:21:00
大推!!!!
作者: time3Q (缘分落地)   2014-07-08 13:07:00
力推
作者: Wtaa (窝塔)   2014-07-09 02:18:00
第一个佣兵传奇的片段超赞的,前3分钟配乐跟画面完整契合唯一的遗憾就是人数太少第二个影片是电影还是科普节目呢?如果可以的话还希望J大能多推荐一些大方阵时代的影视剧阿
作者: medicthinker (耐看型帅哥)   2014-07-10 21:23:00
好看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