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国时代,位于南方长江的楚国一带出现了与《诗经》大异其趣的文学体裁,
一般称之为“楚辞”。
楚辞最早的记录可见于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屈原传》。
楚辞的主要作家是屈原(前340年-前278年),在楚怀王之世遭谗被流放,
至顷襄王时,投江自尽。有《离骚》《天问》《怀沙》等等作品传世。
除了屈原,也有宋玉等等的作家。司马迁的时候还没有用“楚辞”这个名字。
参看《汉书·艺文志》有“屈原赋二十五篇”、“宋玉赋四篇”等等的记载,
并指出这些作品不可以合乐而唱,但却刻意朗读,称之为赋等等的说明。
到东汉,王逸编成《楚辞章句》一书(二世纪后半),并辅以注释,
书中所记就是今天我们称之为“楚辞”的作品。
该书主要从政治,伦理的标准,配合屈原的生平来解释当中的作品,
但朱熹的《楚辞集注》就尝试跳离政治伦理观点,自由地解释楚辞。
楚辞的特色,正如宋代黄伯思在《校定楚辞序》中概括说:“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
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见《宋文鉴》卷九十二)
可以看到是用了大量的楚国的神话,事物,方言等等来进行创作的。
在作品中,屈原用很多的比喻,比如香草美人,以配忠贞,碧禽臭物,以比谗佞,
可以说是中国文学上最重要的浪漫主义作品之一。
《九歌》保存了楚辞最古的文型,内容主要是描写诸神的世界及神与人的互动关系等等,
这是屈原以当时楚国的神歌神舞为材料写作而成。
《九章》则是描写屈原现实的苦恼,放浪等等的主题编写而成,共有九篇作品。
除了以上短篇的作品,还有长篇的,如《天问》《招魂》《离骚》等等。
宋玉则有以悲秋为主题的作品《九辩》。
其他的作品如《远游》《卜居》《渔父》等等虽有些人认为是屈原的作品,
但从内容及韵律来看,应是汉朝时期的作品。
楚辞中,要数最成熟的作品就是屈原的《离骚》,共三百数十句。
内容叙述主角出身高贵,有优秀的才能,但适逢混俗之世,小人当道。
主角虽努力保存自己的清白,但由于君主听信谗言,最终失去信任。
他不断地自悲身世,有一天决定出游去寻找理想之国。
在空中及神话世界中漫游,日落时他仍继续旅程。终于到达“天门”,
但天帝不允许他进门。
在这里,还是有阿𫍲奉承的小人在阻碍。
他继续旅程,在他身后不知不觉已有排成一列的同行者。
于是,当他打算脱离现实世界,飞上高高的天空上时,他在云之间看到自己的故乡。
自己的马匹跟同行者也感到难舍难离,不再往前走。
诗中最后“乱”的部分,表达出由于在现实中没有志同道合的人去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就绝望地决定去彭咸的居所,这也预告作者屈原有在汨罗江投江自尽的意思。
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可以把作品看成悲剧的英雄叙事诗。
《离骚》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其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常被后世的士大夫藉以自况。
#屈原根本中二屁孩始祖
大家午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