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 【2016台北电影节】被忽略诠释─B拷发烧友

楼主: IJS (分清客套、礼貌与真诚)   2016-06-06 22:47:02
【2016台北电影节】被忽略的诠释──B拷发烧友
http://goo.gl/J4Y6fU 橘猫‧夜空
本文中对剧情的介绍与对情节的描绘,可能会影响您观影的乐趣
  在 2016 台北电影节放映的作品中,有一部纪录片特别吸引人目光。泰国导演纳瓦波
坦荣瓜塔纳利的作品《B拷发烧友》,以盗版电影在泰国的辉煌过往为主题,这部纪录片
访问了那个年代的影迷,畅谈那段在盗版温床下孕育电影生命力的岁月。
  1990 年代,泰国还没有专门播放艺术电影的戏院,杂志上撰写的国外电影评论,只
能让影迷们从技术与理论去窥视这些作品,如果想要观影,必须等待文化中心筹办的影展
,没有资源、没有养分,文化没办法生根。在曼谷的假日市集里,有一个人嗅到了这样的
商机,他私下引进国外发行的录影带,并进行转拷,在市集里秘密发售。他姓范,发售的
录影带就叫“范氏录影带”。
  “范氏录影带”作工精细,不但每部录影带都会盖上私人商标、影带正面附上电影海
报、背后还会贴心撰写电影评论,甚至有专人制作的泰文字幕。全不见盗版商品的粗制滥
造,一时成为电影影迷口耳相传的地下天堂,影迷们想要看到王家卫、三池崇史、宫崎骏
,都要到这个地方来找。
  在《B拷发烧友》这部纪录片里,导演访谈了泰国电影界知名人士,从专业影评人到
电影导演,都曾经在“范氏录影带”的店铺中寻找资源。“范氏录影带”的现象,被他们
评价为推动泰国艺术电影观众抬头的文化暗潮,在表层找不到的世界,就让它在里层发光
发热。
  评价“盗版”电影,《B拷发烧友》虽然刻意补足正反立场,但无疑持相对正面的态
度,从片中导演对“范氏录影带”的评价,显现出创作者的热情,比起放在电影的商业价
值,更在乎作品能否流传广泛。如果从“流传”来看,范氏录影带(或所有盗版影片)确
实担起了这份热情的媒介,帮助其往各个角落发散。
  但是,《B拷发烧友》却在讨论正反立场的过程中,忽视了另一个对“版权”问题的
角度:谁能够“诠释”作品呈现的形象?不管是重新上字幕也好、选择发行的影像版本也
好,讨论这些盗版作品会不会带给版权持有者经济上的伤害之外,不该忽视了这些对作品
的诠释与再造,背后可能造成的影响。
  一部经典的作品可能毁在不良的字幕底下、一个作者的名字,可能在错误的标示中被
误读。尽管影迷的“热情”可以保护这些流传品的品质,但之所以要谈论著作权,背后不
正是希望厘清谁是这些作品在创作上与商业上的“持有者”吗?《B拷发烧友》只讨论后
者,却忽略了前者,是避重就轻之路。
  当然,回到根源。在商业体系底下,持有版权的发行商也可能毁坏作者的意念,力道
与破坏性可能比盗版流传高上不少,但如果我们讨论的是“热情”,那就不能不重新审视
自己看待这些作品的态度。正版也好、盗版也好,我们在乎这些电影吗?这些电影的价值
,在高速流传的自由世界中,究竟被张显,或是被弃绝?看完《B拷发烧友》,或许我们
该多省思这些问题。
《B拷发烧友》http://goo.gl/Z1UWgj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