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huangci (huang)
2020-09-07 22:26:07手机排版,伤眼请见谅
一、前言
有鉴于在准备转学考的时候看了许多板上大大的心得、准备方法及参考用书,觉得受益良多
,所以放榜后也来分享自己的经验,虽然可能打得不是很好,但希望对于之后有想要准备转
学考的朋友有些帮助。
二、科系与成绩
先上转学考成绩:
109台大图资
国文 82
英文 82
图书馆学导论 90
资讯科学导论 60
总分 314 正取二
三、背景
108学测:国11/英14/数5/社9/自9/听A
109学测:国12/英12/数7/社13/自8
就是数学整个烂掉。(这数学还有得救吗?还是真的是天分?QAQ)
高中就读台北市松菸高中,严重偏科,连续两年学测都搞砸。高中三年几乎每天放学上国图
B1,自认很努力了但还是掉车尾。不怎么被同学重视的感觉,让我十分挫折,也曾经因此失
去了自信心。
看着108的成绩想填的都不能填(废话,考那么烂!)想说先至少先有学校再来想后续办法
,于是填了114的某冷门科系。
原本有考虑读完四年之后,研究所再刷回来顶大;但因为遇到一些系上问题于是大约在9月
刚开学的时候,决定投入学测。上学期除了修外系课,空堂的时候窝在图书馆或宿舍读学测
。一直到10月底放掉不少课,能跷课就跷课,一周只有1、2天搭高铁台北、新竹来回跑,其
余时间在台北专心准备学测。上学期的GPA只有1.8,让家人和朋友很担心我会被二一退学。
结果学测又爆掉了。
公布成绩的时候,看到我的数学成绩完全不觉得意外……。考量到自己的状况考指考胜算似
乎也不大,便开始思考转学考的可行性。下定决心投入转学考的时间,差不多是下学期开学
前后。
后来还是有准备个人申请,当然也是没有好结果。(备取没备上)
由于比较晚起步,实际上准备的时间大概只有半年左右。再加上下学期刚开学的时候有接学
校的防疫工读,帮忙量体温、发贴纸,所以实际上能准备的时间又更少了。后来疫情控制稳
定,所以体温只量到六月初。虽然少了一些时间准备考试,但让我有机会可以聆听和我一起
执勤的学校同仁分享他们的经验,让自己有调整的方向而不单只是埋头苦干。
学校的课除了体育,其他完全跷掉。甚至有不少课完全没有出席过,只是为了凑齐选课系统
下限学分,导致下学期GPA只有0.35。这样做风险很大,要斟酌适不适合这样做,但我是已
经下定决心要离开了。
四、有无休学
没有。因为那时候还是大一,需要读2学期才能有转学考资格。
五、使用资源
台大比较特别,把图导跟资导分开考。但因为里面有很多观念是互通的,所以我是一起读。
以下列举在考试期间有使用的资源:
(一)用书
1. 图书资讯学导论/王梅玲、谢宝煖著
2. 资讯组织/张慧铢著
3. 主题分析/张慧铢等著
4. 馆藏发展与管理/王梅玲等著
5. 台大转学考英文用书/李盛光
6. 建国中学英文句型翻译
7. Vocabulary 2000/丁雍娴等著
8. Vocabulary 2001~4000/丁雍娴等著
9. Vocabulary 4001~7000/丁雍娴等著
10. 狄克逊成语/赖世雄编著
11. 躺着背新多益单字/蒋志榆著
(二)网络资源
1. 国立台湾大学图书馆参考服务部落格 https://reurl.cc/q85kND
2. 国家图书馆学术知识服务网 https://reurl.cc/7oDRpk
3. 国家教育研究院双语词汇、学术名词暨辞书资讯网 https://bit.ly/2R98m9n
4. 台北市立图书馆线上参考服务系统 https://reurl.cc/VXD8R6
5. 《图书资讯学刊》JLIS https://reurl.cc/Q3L4Wb
(三)PTT
1. 转学板 Transfer
2. 图书馆板 library
(四)考古题
1. 台大考古题 https://bit.ly/3jY2oF1
(五)课程
1. 林奇秀老师教授的资讯科学导论
(六)笔记
1. 辅仁图资学长大方给的笔记
2. 自己统整的上课笔记、考古题出题类型
六、生活作息、读书环境与时间运用
星期一下午会去旁听林奇秀老师的资讯科学导论,其他的作息和准备109学测作息一样,每
天都去图书馆读书,因为待在家容易分心。
台大图书馆的馆藏实在太丰富,所以几乎都去台大图书馆借阅、研读考试需要的书。读书时
间大致配合图书馆开馆时间(8:00~22:00),每天早上踏进台大校园,都一直提醒自己
唯有努力才有机会改变不满意的现况。后来因为疫情的关系,台大封闭校园,只好在清大总
图(偶而人社图或浩然)看线上直播课程跟读书。
午餐、晚餐时间控制30分钟以内,午休、晚休睡20分钟。没固定安排什么时段要读什么科目
,而是交替不同科目读,这样比较不容易疲劳。读书的时候累了就睡,睡饱再读(有次不小
心睡了快2个小时的XD),不会打瞌睡勉强读下去。
晚上搭公共汽车捷运常滑手机、看YT、睡觉或打手机版的太鼓达人。
回到家洗完澡大概23:30左右,然后躺在床上滑手机到1:00睡,6:30起床。
考前1个半月开始调作息,0:00左右睡,7:00起床,要求自己不能熬夜。
每天睡前固定会打检核表,审视当天的读书状态跟进度,然后设定隔天的读书目标。打完之
后发在小帐限动,让好朋友跟同样在准备考试(转学考、指考)的同学监督读书进度、互相
加油打气。
准备考试的时候除了很常滑PTT,也会滑脸书、会滑IG、发废文;直到考前一个月登出IG大
帐、停用脸书帐号,只留小帐发每日检核,停止一切非必要、不急迫的社交活动,换来了不
少时间。
(在准备学测的时候是把脸书App砍掉,只能用网页版。但网页版很卡、很顿,所以也不太
会想滑。)
真的读累了或是读不进去会给自己放一天假,出去走走晃晃,就不强迫自己坐在书桌前了。
七、读书方法
(一)专业科目
一开始抓不到准备方向,
除了读老师每周上传到CEIBA的课程大纲、整理上课自己手抄笔记,还有学长提供他
当年上课的笔记以外,
再来就是读学长推荐的 1. 图书资讯学导论/王梅玲、谢宝煖著 这本书。
读书的时候几乎没有另外做笔记,只是把书上的出现我觉得重要的字词抄写在白纸上
,读完差不多等于快要抄完一整本书。
大约考前3周多才读完第一轮,想说可以开始练考古题。结果写完还没拿给学长改就
觉得写得很差,感觉有很多内容是不熟悉的,所以后续才去借 2. 资讯组织、3. 主题分析
、4. 馆藏发展与管理 这些书,然后继续抄书。抄到后来大概就是看到一个主题可以在脑
中连结这个主题的主要内容。像是定义、意义价值、资讯行为、资讯计量这类型题目是近年
常考题,图书馆种类几乎年年必考。建议先读过一轮,然后重复复习自己不熟的内容、分析
整理考题。
像我一直到考一周半才开始统整考古题的出题方向,把同样类型题目归类在一起,然
后再思考怎么写能够回答到所有整合起来的题组或是找资料回答问题(有种当学习单在写的
感觉),写完之后请学长帮我批改。但说真的这样的进度太慢,除了会整理得很仓促,也会
让帮忙批改的人感到有压力。真的非常谢谢学长在百忙之中还拨空帮我阅卷!
(二)共同科目
国文裸考,毫无准备。
真的英文平常有写 6. 建国中学英文句型翻译 建立自己的文法基础,还有背书单
7.~11. 的单字词组。
考古题部分,搭配 5. 台大转学考英文用书/李盛光 对答案以及订正。从108刷到
97年,分数落差颇大,上至86分,下至40分。订正时会把每一题、每篇文章没看过、不会的
单字的中文、惯用语、文法句型、相关词汇抄下来。考试当天就没背那些又厚又重的书了,
只有带着订正过的考古题在休息时间复习。
八、心境调适
虽然每天进台大总图的路上不断在心中精神喊话,该去上课的时候去上课,该读书的时候就
读书。
偶尔也是会有觉得很孤独,尤其是常常看到同学约唱歌、出去玩,但自己却在图书馆读又厚
又重的书,脑中会浮现自己努力到底是为了什么、这样做做来不来得及、值不值得……这些
念头。甚至曾经遇到有人跟我说叫我不要浪费时间准备了,因为我根本考不上台大。但只能
说准备考试都是痛苦的……,当自己遇碰上这些情绪,我会回想自己在原本的系上的种种遭
遇、思考当初为何下定决心考转学考。被同学瞧不起,那种不甘心、不愿服输的感觉,或许
是我在准备转学考上最强的动力吧……。
也有几次因为读不通、深怕自己读不完,外加过去面对了许多不如意的结果,读到一半跑出
总图坐在旺宏的阶梯,然后就止不住泪水的嚎啕大哭。哭完之后,透过泪腺释放了不少压力
贺尔蒙;擦干了眼泪、整理好思绪后再重新开始。
考完当天觉得自己专业科目写得不好,慌张地发讯息跟学长说觉得自己写错、没写到的内容
。学长则说无论写得如何,结果都已经成了定局,希望我好好放个暑假,让自己处于能屈能
伸的状态。于是我在暑假也接了一份市府工读,借机累积一点存款,也增加一些工作经验。
放榜那天终于来临。看到榜单前一刻的我,都还在思考要如何准备后续的学测。处在一种希
望自己上榜,但觉得自己不会被录取的心态。看到榜单的那一刻,心情真的难以形容、百感
交集,让我难以置信。盼望了好久,终于上台大了……。
九、结语
这一年,我要感谢周围所有曾给予我帮助、听我抱怨的朋友。准备重考、转学考压力真的很
大,谢谢你们替我排解了很多压力。把不愉快的事情说出来,比闷在心里好多了。
我也要在此感谢我的大四室友还有图资学长,提供我读书以及准备考试的方向,在让我问问
题、帮我改申论之余还能像朋友一样练肖话。在准备考试的平淡生活中增添了一些趣味,使
得生活没那么枯燥。
感谢林奇秀老师的指导,老师教课很有条理,下课也愿意留下来让学生发问。老师的课程讲
义对于我帮助很大。因为疫情的关系,整学期有一大半的时间不能进入台大上实体课程,但
老师还是帮我想出解决办法,让我也能和大家一起参与课程。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家人,包容我在准备考试时的脾气,也给予我支持。这一年,为了不让家
人担心我会没钱生活,所以我都跟他们说我都搭客运往返台北、新竹,但实际上都是搭高铁
。毕竟高铁能省下大量的交通时间让我读书,只是在饮食方面就真的要捏一下了XD。
这篇文大概简单分享自己在准备转学考的历程,希望对于日后学弟妹准备考试有帮助。读书
方法可能分享得没有很多,毕竟每个人的读书模式不尽相同,需要自己去摸索出适合自己的
方法。
至于要不要跷课?我觉得这要先问问自己,如果觉得翘课所追求的事物对你而言是有意义的
,也愿意为了追求这项事物去承担跷课的结果,那就跷课吧!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在做什
么,而不是因为别人跷课我也跷课。无意义的盲从,对于人生其实没什么帮助。
从高中一路走来,逐渐发现学测、指考这类型的升学管道对于某些人可能真的不合适,而转
学考提供了另一个让自己能够就读感兴趣校系的机会。即使高中的在校成绩不好,不代表在
一切升学管道中都会是失败的。
我想说的是,不要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尝试,因为没有尝试过不会知道这条路可不可行。而
既然下定决心要做了,那就尽全力去做、坚持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