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106台联A3清大应数正取心得

楼主: HiIamWei (twist fate)   2017-08-16 12:15:28
因为学生的PTT帐号刚办不久,还没有发文权限,所以在此代他PO心得文,
由于我也不常发文所以排版不好就请大家多多包容。
以下心得开始
潜了一年的转学版,收益良多,所以也来分享小小的学习心路历程,
小弟某锅里很高很大的大学,大一应数应届转同系,
报考了北大、政大、台联、台综。
成绩:
校系 国文 英文 物理 微积分 线性代数
清大应数 60 94 77 92
北大通讯 缺考 91 70 62
政大应数 56 73 微81积76
成大数学 92 50
除了北大跑错校区(三峡空气不错),其他学校都是正取,
小弟对电资或工程类的科系没有太大的兴趣,
第一志愿就是数学系。
为何会考转学考:
小弟学测考砸的当下直觉不指考,觉得当下身心俱疲,
不适合再一搏,所以打算重考或转学考。
当时决定转学考的主要原因是:重考是花半年(或许一年),
把十科都再读一遍,其中包括自己不喜欢的9科,
和自己喜欢的数学1科。
而转学考是花一年,把自己之后会在数学系上用到的基础,
微积分和物理(线性代数)精读,然后多多少少再补强个国文和英文,
两个相比后,我认为转学考比较适合我。
小弟高三毕业的暑假,开始疯狂读微积分,记得那时七月底到九月初,
做到每天坚持至少3小时微积分,以及上每周6小时的微积分先修课。
每日念书时间规划:
国文0hr
英文1hr
微积分3-5hr
物理3-5hr
线代0-2hr
平均每天维持至少8小时产量
补习班选择:
小弟在高雄龙X,报名国英物微四科。
每个老师都有优缺点,
不过小弟认为,
只要你够想要转上,
就会够主动,
只要够主动,
四位老师都挺完美~
准备方法:
国文:
其实一开始补习班的课,还能做到课后复习,
大概是一个礼拜看个3小时,重心放在整理国学常识上面。
但是...到考前2个月,我就决定把国文放生了。
一方面是考前微积分和物理,感觉可以读完,
但是时间不够读完,所以还是把当下的时间
拿去投资微积分和物理了。
另方面,看到历年考古题,也真的是赤裸裸的imply,
逼近于0的投资报酬率,所以就决定放生国文。
事后检讨,我觉得一开始就不应该花时间在国学常识上。
假如让我重来(小弟国文真的烂),我觉得我只会把时间花在作文上面,
不管是补习班的作文班,或者是私底下自己考前的规律练习,
我觉得国学常识对底子不好的人来说,真的是要重复读个两三遍,
才能在考场上把选项选对,而那个时间拿去读微积分和物理,
真的比较划算。
当然,心有余力的强者,也可以把国文规划进自己的日程表。
英文:
小弟因为放生国文,所以那个罪恶感让我决定英文要多下功夫,
补习班的杰瑞老师教的真的很不错。
我主要是跟着老师进度走,把老师的文法讲义读熟后,
再整理到自己的笔记本上,觉得文法要有完整的概念框架,
才能摆脱传说中的“语感大神”(虽然觉得自己还是靠语感),
所以觉得唯有自己亲手整理,才能真正记得牢。
至于单字部分,我也是狠下心把老师发的3000个12000的单字,
(老师说政大要准备到12000)
(假如真的想考好)一天40个的这样一天天吞下去。
至于背单字的方式:
我是拿横线本,做单字的逐个延伸整理,
同反义,固定搭配,经典例句都整理。
手机app为复习的主角。
相比把时间花在读十遍,把时间花在创造链接,
(从英文单字连接到中文意思的 链接)
小弟觉得反而背单字效率更高,毕竟是真的背得起来不会忘的那种。
然后其实只要有一个小链接,就可以让自己在考场上区分开选项了~
另外,小弟是把3000个字,利用半年左右时间,
一个一个输到英文app的收藏里面,然后集结成手机单字本。
所以,一直以来在坐公共汽车、搭捷运的时候,都在背12000。
个人觉得,在书桌前背单字效率极低,眼前的景象永远都是那样,
导致创造链接的元素不够,在外面,形形色色超丰富,
戴上耳机好好想,很快就可以想到一两个低能羞耻的链接。
然而,其实越低能越羞耻(绝对值越大)越深刻。
套用之前转版看到的一句话,“考生在捷运上就是要背单字阿”
小弟觉得这句话棒呆了,真的不能再同意更多。
分享一个想法:
关于背单字的投资报酬率,
(一只手上)
假如今天只是为了考转学考,而每天拿1小时背单字,
那小弟觉得,投资报酬率真的值得商榷。
(另一只手上)
英文在日后还是会扮演一定角色,然而在日后这样认真读英文的机会,
相信真的不多了,所以利用这次考试,有将近一年的时间,
顺便努力的冲一个英文能力,小弟觉得“非常赚”。
考前小弟能明显感受到,单字量上升的magic(XD)
就政大考古题来说,
阅读看得更快了,
单字题更会猜了,
(虽然直接命中的机率还是很低)
(但是真的有类似的字根字首)
(能让自己选的更理所当然)
写作文还能用上刚背的单字...
英文部分大概就这样。
微积分:
微积分着实重要,
基本我跟着补习班老师的进度欧,
上课认真听欧,
课后把题目都写了欧,
老师真的很棒,所以说了三遍。
课后把老师的讲义读熟后,核心观念用自己的逻辑整理下来,
综合后面题目,把重要的逻辑树状图弄出来。
这样考试看到题目,基本就知道要考什么,
以及用什么工具了~
错题或好题都要做整理。
我觉得,整理自己笔记的最大目的,是为了能在考前做最有效率的复习,
短时间在脑子里形成完整概念框架,
如果考前是看自己在老师的讲义上圈划的重点、补充的笔记,
小弟觉得零零散散跳来跳去,效果不太好。
(仅供参考)
前前后后题目做了也是真的很多,就是把看到的能做的都做了。
至于读的遍数,小弟觉得意义不大,重点在于利用网络资源将其真正读懂。
硬要说念的次数的话...
老师讲义2遍
自己的整理10遍。
当有能力做一份完整考古题的时候,小弟会以5分钟一个单位去算题目,
假如5分钟内没算出来,那就短暂休息下,思考一下,再用5分钟算算看,
我觉得这样可以有效防止自己在考场上遇到“花15分钟算一题”,
而扰乱考试节奏的情况。
遇到不会的题目,
我基本都是利用自己整理的树状图跑一次,
再去翻讲义,
再wiki上找相关重点看,
接着去Google题目,
或者去youtube找相关课程跳着听,
这套流程后还是百思不得其解,才会去问老师助教或同学。
(此SOP大约就可以解决90%问题)
小弟认为,这是对老师助教和同学的尊重。
老师助教当然有一定责任要回答你的问题,
但是学生若是没有经过一段自己的完整思考
就随兴地去问老师问题,小弟认为这样不太妥当,
最后损失的一定也是同学自己。
珍惜补习班资源和训练自主学习,两者是可以兼得的。
For要考数学系的考生,小弟重要的证明有背,
考前有“零到完整”的演算,确保能自己在考场能“无中生有”。
虽然今年,证明一根毛也没考,但小弟觉得数学系,
证明就是“会”考,“会”考就是要读。
物理:
觉得读书的时间,有一半都花在物理了。
小弟物理不好,就是老师上课说的那种,
“只知道F=ma但不会用”的那种,看到题目都不知道怎么下手,
公式代一代就代到陷阱选项了。
不过,补习班老师是个郝老师,能把观念的来龙去脉都推演一遍,
渐渐的,小弟就开始找到感觉了。
花时间的决心:
普物作为台联大的专业科目,权数×2,要想上,非读不可。
有了决心,便有用尽各种办法把它读好的心态。
因为一开始上课没有共鸣,课后得花很多时间记忆,
所以小弟决定做预习这个动作。
在补习班老师上课前,会先把老师自己的讲义看一遍,
把看起来就像重点的概念多看几遍,youtube,wiki上面随便翻一翻,
有个印象它在干嘛,这样在上课的时候,
就有空闲时间自己想一遍,并确定自己是否连贯地懂了。
上课的时候,直接做潦草的重点整理。
上半年,
小弟是在课上把笔记抄在老师讲义上,在老师的讲义上涂涂画画,
然后课后再把讲义上的观念和题目,整理到自己的笔记本上。
结果发现,真的花好多时间,而过程有些时间是被浪费的。
其实老师上课的时候,重点都会讲过或算过一遍。
讲义上东西太全,导致课后还得花时间决定要不要整理。
因此,下半年开始,
在老师上课时,小弟在听懂之后,直接拿白纸做潦草的重点整理,
把老师提到的算过的整理下来。(第一时间过滤掉冷偏概念)
上课后当天晚上,立刻做有逻辑的完整整理。
上半年,
小弟上完课回到宿舍是直接瘫软或放松,基本上是在一两天后才做完整的整理,
导致没有在印象最深刻的时候做整理,浪费了些许时间在整理回忆上面。
下半年,
小弟狠下心,决定当天一上完6小时物理后,
晚上把课上的潦草笔记,立刻整理成有自己逻辑的完整笔记。
(6小时的课程大概2.5小时可整理完)
当天整理(长远的来说)真的赚时间,但是真的累。
(上物理那天大概半夜3点才能上床睡)
小弟觉得自己把补习班讲义整理完,
再把刘宗儒老师的大学物理精要里面的重点补充到自己的整理里面之后,
基本功就差不多,算题目的时候就知道如何切入下手了。
到考前,达到一本主义,就读那一本自己整理好的精华就好。
考古题当然是准备转学考中最重要的一环。
小弟精写到100年。
相信大家研究考古题方法基本大同小异,
要仔细钻研就对了,小弟还天兵的做了,
100年到105年的选择题选项分布研究...
把4或5个选项的分布,和设计选项的方法做了个小研究及统计,
总结出一些低能的“猜选项的逻辑”。
然后台联106年考了填空题。
恩......
线代:
跟着学校的脚步(没补习)。
说实话,线代是庄重老师(交大开放式课程)教的。
学校只有上到第五章(对角线化),所以后面的内积空间都没看。
(结果考了)
所以记得看到第五章是不够应付考试的,小弟线代也不怎么好,
也没什么好分享的,感想就是自己下过功夫的章节,
一定要确保自己能完整写对,不要说花了时间读过的东西,
考出来了还写不完全!
心得:
读了好几遍,还是把落落长的心路历程删掉了。
觉得帮助并不大,但更多的是在打给自己看。
希望前面的准备方法,能让目前没有方向的考生,
有个具体的方式去效法,在某些转角能截弯取直,
从而得到实质性帮助。
那在心得部分,希望能让暂时遇到低潮的转考伙伴们,
在文中找到熟悉的影子,从中或许得到正向的能量,
或许从中找到另一个视角,来冷静解决当下的问题,
坦然笑一笑,转身翻开课本。
(以下皆小弟的个人看法)
(请各自取舍)
1.决心
小弟觉得,下决心并非把望远镜对准终点,
而是拿放大镜检视每个小选择。
凭空下定决心必定面临种种考验,不过若从生活中,
习惯的变化,做事的取舍,
从这些触手可得的小地方,慢慢积累成就感和自信心,
拿去运用在课业上
像:决定把某本讲义的重点整理下来
像:决定把某章节的所有观念都弄懂
像:参加读书会,一起讨论、分享资源
那么决心的背后便有了故事,自然不会被自己的质疑所迷惑。
2.坚持
坚持固然重要,但假如你正在跑马拉松,
你的队友已通过终点,他和你说:坚持是最重要的
其实你并没有获得太多帮助。
坚持的背后,是一次次的选择,
而正向的心态,往往能引导人做出正确的选择。
在这里分享下:
补习班内坚持到最后的战友们很多,
事后分析,
是那些一路上,保持正向学习态度的同学,
笑着走到了最后,
或许转考的过程会遇到许多低潮,但唯有反复调整自己的心态,
让心态始终维持正向,才不会走向放弃一途,而退出了这个战场,
因此心态是最重要的。
遇到任何挫折时,“事情都已经发生”,
能做的就是冷静寻找解决方法,用正向的态度去活好下一秒。
这样做,永远是“做出挽救”,所跨出的第一步。
时不时的脱轨是难免的:
被迫出去吃宵夜,打德州扑克打到天亮,
随足球队出去踢大专杯......等等,
脱轨后的心态调整才是重点,坦然的转身翻开课本,
简单就好。
差不多就分享到这里
最后分享几个花边东西xD
(某电影)的一句话:“要想登上月球,你心里得已经在月球上”
考前一直单曲循环的一首歌:
Up&up - coldplay
里面的歌词真的棒,读完书走在路上听真的带感,
考前每天听Up&up,最后就up了。
不管结果如何,只要这一路是坦然的奋斗最后,
相信转学考的经历,都会是每个人
一生能带着走的一场盛宴。
以上为小弟的转学考心得,
若有心者想进一步询问问题,非常欢迎站内小弟
帐号:timmeh
小弟会尽量回复。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