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讨论] 论我辈将宗教、灵异与ACGN互注的潮流

楼主: youtien (恒萃工坊)   2016-10-17 22:19:46
说明
  本文是我在2016年10月15日,第五届御宅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所发表的论文。这届研
讨会的资料以及所有论文见http://www.u-acg.com/archives/11379。因为是在忙完论文
答辩以后才赶写的,不免有一点散漫,若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我可再作说明。文中谈到
东方的部份,多有得力于《东方文化学刊》作者群的考据,在此一并致谢。本文的发想也
是始自东方,但既然要对外发表,就应该再多谈些各种各样的作品,整出一个潮流与图景
来。近日读了北京大学出版社今年刚出的论文集《网络文学经典解读》,见到了我们“网
路一代”“学者粉”第一流的严谨手笔,感觉自己还差很多,希望大家可以多多给予意见
,让我之后可以把它修到更好。
论我辈将宗教、灵异与ACGN互注的潮流
胡又天[1]
导言
  我们这一辈“数位移民”,从小到大,经历了从没有网络到处处网络的世界;我们的
知识跟进著不断推陈出新的科技,也看到彼此开始使用资讯科学的方法、电子游戏的术语
、同人创作的概念,来重新给历史、民俗、宗教等等旧事物赋予解释。这不仅富有趣味与
新鲜感,而且的确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其本质与流变,乃至应用到事业之中。本文要讨论的
,便是“同人创作与宗教信仰”、“资讯科学与方术、魔法”这两种新兴的比喻,然后试
图提示:我们可以怎么运用这个思维来交融新旧,让传统文化得以在深层机理上结合尖端
科技,而在我们的手里得到新生。
从《Pokemon Go!》谈起:不是邪灵,胜似邪灵的时间杀手
  这一节的主要论点是:我们可以把同人创作与宗教信仰等量齐观,将其本质的差异放
在一边,只看它在现实中如何吸引人们把时间花在它身上,乃至发展出以它为核心的经济

  每个人每天只有24小时,能阅读的作品、能参与的活动,都是有限的。如果我们只是
看一遍、体验一下,一辈子看个几万本书、几千种游戏、几百场表演,并不算难;但如果
要深入进去那个圈子(或曰“坑”),花时间、金钱、精力去参加活动、作其同人,甚至
把职业生涯放在那上面,我们的选择就不会很多。而站在“圈子”的立场,不论是传统的
民俗、宗教,还是各种当代的ACGN[2]作品,如果你期望人们持续黏着在你周围,作你忠
诚的教徒,每天都花若干时间在你上面,那么,这竞争就会开始显得残酷了。
  2016年7月,结合现实地图、AR技术[3]和著名IP[4]的手机游戏《Pokemon Go!》问世
,于各地掀起了抓宝热潮,以及相应的社会话题,其中一些来自宗教界的意见,非常引人
注目:有基督徒将游戏中那些造型讨喜的怪兽斥为“邪灵”,告诫众人不要碰;也有较具
理智的牧师,为文否定了这种反智而武断的表现,而建议基督徒采用比较缓和的说法:“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接受的是‘这个游戏会误导小孩走上泛灵论,让他们无形中接受万物
都有灵的错谬中,所以不玩比较好’。”[5]认同泛灵论的佛教,则较持包容的态度,例
如有寺庙住持开放山门,欢迎大众进来抓宝,顺便随喜一下;原本就是泛灵论的日本神道
,各神社也多只请玩家注意不要冒入本社禁区就好[6];华人的道教与民间信仰,也有一
些人想把虚拟怪兽和“好兄弟”连在一起,不过目前众人的反应也就是一笑置之,没有像
基督徒那样引起危疑。同为一神论的伊斯兰教,则有伊朗率先在全国范围把这款游戏禁掉
,表面上的说词是“安全考量”,事实上他们也不讳言是因为牴触教法[7];沙乌地阿拉
伯、印尼等国的教长也对此游戏发了禁令,谓之“恶灵”,但也有不少信教的民众无视之
,依然玩得很开心[8]。
  为什么会有教徒将游戏里的角色视为邪灵、恶灵?我们可以先把一神论与泛灵论的冲
突放在一边,只从“争夺时间”的观点来理解,或者更简单的,就用小孩子的语言:我喜
欢你跟我好、跟我玩我的游戏,不想要你去跟别人玩别的。
  每个教派都会举办一些活动、设计一些仪式让徒众参与,但其中有一些教派过了份,
会用各种手段,制约信徒把空余的时间、甚至所有时间精力都花在本派的活动上面,哪怕
这种要求是违反正信的教义,且会让人与真实社会脱节的。我们会把这样的教派称为邪教
,把这样的教徒称为狂信者。而其邪与狂的根源,除了权欲与财欲之外,应该还有一种更
原始的欲望,就是“想要认同”的病态膨胀,从“希望你跟我玩”去到“你只准跟我好”
,乃至要求全世界都按他的想法去走。当今世上的几大宗教,都在不同国家有过这样的业
绩,后来引发反抗,或被比较能做实事的势力打败,才会让正统回归到比较温和、有所克
制的程度,然而这样的教徒与教派还是源源不绝。
http://imgur.com/a/VbFDf
图1:香港苹果日报网页截图。引用的讯息中,“神社”误作“神舍”;右下角的图说,
“慨叹”误作“概叹”,皆颇令人慨叹。又“耶L”为粤语“耶撚”简写,意思是盲信耶
稣的鸟人。“撚”是俗字,读作lan2,正写为“𡳞”,通台语的“卵”及其俗字
“懒”。
  设身处地一下:当你是一个牧师,或者一个积极参与教会活动,带领着一些人,而能
得到喜乐与成就感的信徒,你看到原本应该与你一同礼拜、学习《圣经》的青年、同辈,
分心去玩手机游戏的时候,你会不会有挫折感与失落感?即便你只是一个普通人,你有没
有向亲友介绍过你重视的作品,放影片给他看,结果人家不专心,没两下就开始翻别的书
报杂志,或是滑手机的经验?碰到这种情况,你可以怎么办?
  正常来说,我们应该细心诱导,告诉他这东西为什么重要,也可以请他给你尊重,先
耐心看完,如果之后还不喜欢或不同意,那也不好强求。可是如果你有一些权柄,你会不
会想要作些硬性规定,不准他不专注,甚至把令他分心的事物斥为坏东西呢?你未必会这
样做,但你很难不这样想。而我们可以看到,不少人就这么做了。
  我们再把思维代入到教会高层,或是败给了《Pokemon Go!》的游戏业者,你就可以
上升到“文化战争”的层次,清楚感觉到,市场的版图,或者每个人每天24小时这块大饼
,被夺走了应该可以属于你的一块,而且它属于和我不同系统的日本文化,即便你可以辩
称《Pokemon》这个现代作品和神道教没什么关系,去反驳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邪灵”
指责,但事实与情实是:多一个人玩他,日本的影响力就强一分,我就相对减弱一分。用
这种抢地盘的观念来看,那些恐吓与禁令,以及相关言论所流露出的焦虑,便都不难理解
了。
  真有这么严重吗?对一般人、平信徒或野心不大的修士来说,没有;但对把身家性命
都寄托在宗教或者自家系列作的人来说,就是这么严重。我们在一些佛学著作,也往往可
以看到对其他宗派和“外道”的攻讦,动辄诅咒人家下地狱永不超生,恐吓读者要依我的
法门才是正法,其狠戾实在不像是佛祖传下的正道。何以故?说到底,也就是争人、争地

  近年商城制、课金制的手机游戏兴起,争夺玩者的零碎时间,并且利用人性的种种弱
点来吸金,也被许多传统派单机或网络游戏爱好者斥为“邪道”或“邪教”(虽然之前的
网络MMORPG也未必有好到哪里去)。有人是戏谑性的这么说,也有人是认真觉得它和邪教
真就是一回事;差别或许只在,课金手游只跟你要钱要时间,不像邪教还会跟你要命。但
如果有人真的为之送命,那其他的差异也不重要了。而不论它算不算邪教,课金手游彼此
之间也是战得血肉横飞,因为一个人一天就24小时,即便是重度玩家,也很少能同时玩超
过两、三款。于是,你正在玩的游戏是哪一国的IP、我们国产的游戏能否在这个战场打下
一块,对某些人来说,就是性命交关的问题,足以为此扯旗掀起“宗教战争”了。这其实
已经在各地论坛零星地战过不少次,之所以没搞大,是因为我们华人作品目前还打不赢。
较具理智的人,都会选择先保持低姿态,在自由、多元、本土之类的旗号之下打打感情牌
,先取得一席之地再说,就像早期基督教还弱小的时候,也是靠隐忍、友爱而非对抗,才
得以发展下去。
  在新闻热潮中,《基督教今日报》记者杜胤广的〈宝可梦敌基督的真相解密 反思你
生命中的偶像 生命成熟度决定上瘾程度〉[9]一文,已经接近了问题的本质:“只要能
主导你做出任何抉择,并高过上帝的主权时,任何事物都会成为你在敬拜的‘偶像’。”
该文对妖魔化《Pokemon Go!》的言论持保留态度,而作固本培元的正论,说“生命成熟
”、能“活出圣洁的生活”,不被挟制、诱惑才重要,最后引〈哥林多前书〉的“凡事都
可行,但不都有益处;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作结。换句话说,只要这些娱乐不动
摇上帝的第一优先,那就还好,而那些游戏里的成就,在吾主的评价体系里不计分。
  如果皮卡丘、可达鸭真的是邪灵、恶灵,那反倒好,因为如果它是可被明确指称的妖
魔,那么,讨伐它,将“受害者”从其诱惑中“拯救”出来,恰恰可以荣耀上帝与真主。
问题是,它们只是凡人创作出来的卡通角色,实际上却比任何邪灵都厉害地占去了无数人
的一部份时间,甚至意外伤亡,也让跟不上时代潮流的教众更形脱节、更显落寞。那么,
怎么办呢?
  反射性地就这么把它说成“邪灵”,霸道地查禁,显然不是什么高明的答案。说把自
己的信仰持守好、把小孩教好才重要,也只是平庸而无济于事的答案。什么才是好答案呢
?推出属于你的信仰、你的文化、你的国家、民族、团队,或者就是你的作品,来汲取人
气,去跟它争地盘,才是济事的好答案。这答案也很多人会说,但要做,思维落伍又欠缺
技术的人是做不来的。那谁能做得来呢?就是我们啦。所以现在如果有人真的能做而且要
做,我们是可以帮他找人、找钱、立一个大义名分的;在这样的团队出现之前,我们就是
吹风、鼓励、催生,并且用评论来监督,遏止假藉这个名义来骗钱的不肖者。
同人创作与宗教信仰的互相比喻
  明白了宗教与ACGN在争取人们时间与认同的相通之处,接着我们来整理一下,近来网
友将宗教与同人相提并论的文章。
  当前中国大陆的名作家马伯庸,早年在网上写同人小说,渐渐发迹,成名后转而主攻
原创的中国历史小说──其实也就是改作“中国史”这个属于公共财的三千年巨坑的同人
。他也有一些中、短篇的史论与散文,用现今的网络语言来重述历史故事,其中就有一篇
〈老子化胡-史上最大同人战争〉,开头如下:
  道教和佛教作为中国历史上两个最优质的IP,两家粉丝在大部分时候都是和谐相处的
。全真祖师王重阳教导我们说:
   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
   红莲白藕青荷叶,三教原来是一家
  可是两者的粉丝群太庞大了,圈子一大,什么鸟都有。在创作同人作品的时候,不免
会产生一些冲突。其中有些冲突旷日持久,吸引了无数大手[10]大触[11]参与,成为一场
横跨道、释两大圈子的千年同人战,令人叹为观止。[12]
  开宗明义,就把道教和佛教说成“IP”,就像我们现在把动漫角色的爱好群体戏称为
“阿克娅教”[13]、“蕾姆教”[14]。文学史上,这样拿当代的词汇和古代的事物来互相
比喻,是很常见的事;约十年前,我在PTT历史板上就有过一则推文:“《论语》的同人
志很多,不要和原著搞混”,提醒一位板友不要把《庄子》里的孔门言谈当真[15]。当时
这条推文引来了不少XD赞许,大约颇让人感到新鲜。然而这里面有一个关键,就是:我们
不是乱讲的。我们是真读过书,觉得的确可以这样比,不会不伦不类。
  虽然如果严格检验,道教、佛教和“智慧财产”毕竟有些不同,但这种比方最重要的
功能与意义在于,它联通了旧学和新知,把古代文史和网络二次元娱乐两个感觉隔很远的
圈子带到了一起,等量齐观。这一方面可以帮助现在的读者比较轻松地理解与接受,另一
方面,它也可以帮助我们自己建立一种简洁的史观,去重新审视史实与史料,而不致陷入
各种传统说法的迷障。这非常重要。
  马伯庸这篇文章,后面便以这样的语言,整理了《老子化胡经》这部把老子说成佛教
祖宗的同人本,如何引发了绵延近千年的笔战,好几次闹到皇帝都要出面调停,最终以道
教在辩论中的大败作收。我们看了,就会觉得这个争端实在很幼稚──它本身的确很幼稚
,但当它牵涉到地盘问题和话语权之争,关系到无数道士和尚生计的时候,就是皇帝也不
能不慎重处理的问题了。这个故事和这个道理,以前也有不少论文和专书讲过,但都不能
像我们现在这样,以轻松的笔调,三言两语就引导读者将“同人创作”的概念套到宗教史
上,撇开敬畏来透过现象、掌握本质。
  香港的郑立,《民国无双》与《光辉岁月》游戏制作人,PTT名人chenglap,最近也
在PTT上回了一帖,后整理成〈多神教与一神教〉一文,带入商业逻辑,旁征博引来开示
乡民,说我们可以如何去等量齐观。现征得同意,引述全文如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