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会] 我去日本卖同人本

楼主: youtien (恒萃工坊)   2016-04-11 01:01:09
这是我在风传媒开的专栏,这篇把之前零散的心得汇整了一下。因为是面向大众,所
以多写了一些基本概况。
http://www.storm.mg/lifestyle/100360
我去日本卖同人本
缘起
三月十日自台北去名古屋,十五日至京都访友,十八日自大阪回。此行主要的目的,是带
我的《东方文化学刊》参加十三日的“东方名华祭”暨“幻想乡论坛”,再就是感受一下
,日本的ACG文化已经进化到什么地步了。
何谓“东方名华祭”?位于名古屋的,以《东方Project》为主题的同人作品展售会,自
2009年开始举办,这次是第十届。何谓《东方Project》?网上有很多详细介绍,这里让
我来简单讲的话,就是:一个开放二次创作的作品系列。它一开始只是几个独立发行的“
少女打砖块”和“少女打少女”的射击游戏,自2002年第六作开始,搭上了日本网络文化
的兴起,人气暴涨,吸引了众多同人作者,而原作者ZUN也愈来愈用心制作,在游戏之
外也出小说、设定集,并与其他社团合作格斗游戏,与漫画家合作在杂志上开连载,一步
步完善了其“幻想乡”这个与外界、现世既隔离又有所连系的世界观,并且制订了宽松而
不失保障的二次创作政策,对中小型社团与个人友善,而限制企业资本进来作不公平的竞
争。
就作品本身而言,《东方》正作的射击游戏,皆由ZUN一人包办程式、剧本、关卡、图
画、音乐等全部工程,虽然辛苦,但作品便有着“一体成型”的整合感,各方面风格一致
,配合无间;尤其ZUN具有很高的作曲天赋,又沿袭1980-90年代游戏音乐以旋律取胜
的作风,再配合形状美丽、难度多变的关卡、角色、弹幕,玩家在反复挑战中,自然就手
到心到地让这些曲子入了脑。于是,在他至今三百多首[1]的曲作中,有半数以上都得到
了广大同人作者的反复改编及谱曲演唱,更有一些音乐社团,靠着制作东方的同人曲便成
了名,甚至赚到足以能够以此为业的收入;虽然其名气可能也仅限于圈内,但相对于无数
寂寞无人问的原创作品,已是极好的了。连我也受其吸引,给它填了十首,正在找人合作
中。
在其巅峰期的2010-11年,日本最大的同人志展售会Comic Market,竟有2500-3000摊是以
东方作主题;而最早、最大的“东方only”专门展会“博丽神社例大祭”,展位数也达到
了将近5000──也就是说,有好几千个社团或者个人,带了他们的二次创作与自制周边,
到这展会上交流、贩售。甚至有同好制作了年刊《东方社群白书》,根据其中的统计,
2010-14年,每年日本各地都有60场以上规模不一的东方同人展会;东京秋叶原最大的同
人书店“虎之穴”,2010年就收受了2693家社团委托贩卖的7069种东方二次创作物。又,
根据2011年第八回东方人气投票的调查,光是有参加投票的19935人,估计就花了10亿日
元在东方相关的消费上;美妙的是,你很难找到更可靠的统计数据,因为同人创作大多是
非正式出版物,社团也大多没有登记正式的公司行号,不上税的。对这种比中小企业还零
散的地下经济,日本政府也由得他们游走在法律的边缘地带;而除了东方这种有明文容许
二创的,同人市场还有许多已构成侵权事实的名作的衍生产品,但只要你不搞太大,原版
权持有人通常也不会来告。就这样,在同人圈的自律与政府、企业的默许之下,“同人”
这个微妙的地带遂有了漫山遍野的发展。
大企业也找到了办法来涉入这块市场:2013年,角川游戏也推出了俗称“舰娘”的网页游
戏《舰队Collection》,亦以少女为主打,并鼓励二次创作,成功走红而分去了相当一部
份的东方同人,本体的游戏也藉同人的人气之助,赚得盆满钵满。
大家看到上面引用的那些吓人数字,不要以为那里面有什么值得大幅投资的商机,因为实
际上,除了极少数的大社团(圈内术语称为“大手”),大多数同人作者都只是业余玩票
或个人作坊性质,就连ZUN本人也一直把作品的规模控制在他一个人或者小团队就能做
出来的程度。相对于经商业行销手段炒作出来的产品与风潮,同人作品的形态与规模都较
小,然而也更加扎实;玩家的口碑比什么广告词都可信,而同好间的互动,如专程到你摊
前跟你买你的东西,每一份钱都是心意。这精神上的满足,是与商业逻辑相反而又相成的
。“商业”和“同人”一直没有明确的界线,如果硬要划一条的话,大概就是:金钱的考
量有没有盖过其他,对作品与创作活动的乐趣造成异化。能认清这一点,保持好观念与心
态的作者,即可兼取两者之长,兼收两者之利。
再说,那些投资人在看的统计数据,离我们一般作者与消费者毕竟是很遥远的;我们能够
真实接触到的,就是自家作品的收入与回响。作同人,你靠自己做好数位档,付完印刷成
本和很低廉的场租费用(台湾同人展会的摊位租金是200-600元/天,我这次去日本也只
要4500日圆,而世贸国际书展一天就要八万多台币),之后卖到多少钱都是你的,你只要
和其他作者分钱,而且顾客也情愿付出较高的价钱、接受较差的页数与品质,只因为有着
相互提携的同人情谊;如果和商业出版社合作,在现今这个市道下,你只能拿到少得可怜
的版税,读者的要求、反应也可能远为严苛而冷漠。这些都是让新人选择借由同人场出道
,甚至长期经营下去的诱因。
我是在2012年底,玩了一款中国大陆同人耗费三年制作的RPG《东方年代记》而入了东
方的坑。在此之前,我只听说它很有名,入坑接触正作与社群以后,我愈来愈对这个同人
圈的规模叹为观止。后来我把许多没有好好写论文的时间投到了这里面,想说光阴不能虚
掷,便藉去年6月“博丽神社例大祭 in 台湾”的机会,出了两本《东方文化学刊》,在
现场和后来找大陆店家寄卖的成绩都不错,初版500套三个月卖完,年底再版,现在出到
第四期了。
因为办了这个刊物,认识了在日本留学的同好,他读理工,给我写的稿却是又查书又有现
地探访的考据,考证东方剧情、角色的历史与民俗、神话背景。于是我也发挥本职学能,
提供了文史知识上的帮助,去年底再版时还请到在京都大学中文系留学的同学帮忙审稿。
而今他回到大陆,说要转行了,研究所就来读个文学或历史,继续给我写稿。他笔名叫宫
酒姬,请大家记住这个名字,我非常感谢他。也是经由他的介绍,我报名参加了这场东方
名华祭/幻想乡论坛。
现场见闻
会场是位于港区的“名古屋国际展示场”,要从名古屋中央车站另外买票(一日券不通用
)专程搭青波线搭到底过去。活动时间,10点到12点社团进场布置,之后开放一般入场,
至下午4点结束,此一时间略短于台湾同类活动。我很幸运找到了一位在当地的大陆留学
生同去,这位大二的小友和我一起顾摊,也为不善日语的我帮忙翻译。
通常这一类展会的作品,以漫画、小说、音乐CD、周边饰品与玩偶为大宗,也会有少量
的游戏甚至动画作品(因为这种东西很费工);在这两者之间有一小宗,日本人叫“情报
、评论系”的同人志,就是资料整理或研究取向的作品,前述《东方社群白书》的作者久
树辉幸,为这一类的作品开辟了专场“幻想乡论坛”,和名华祭合办,这回是第二届了,
我的摊位也就在这一区。这论坛的活动形式,也就是在摆摊之外另加演讲,除了萤幕前设
座位,摊主也可以像我们科展一样做海报看板,向来者讲解其研究成果。我没有准备很多
,只有请人帮忙把我四期刊物的摘要日译,印了两份放在摊前给人翻阅而已。
摊位布置停当,先来跟邻摊打个招呼。邻摊的近藤君出的只是一些每本100-300圆的小册
,其中一本是对ZUN最新作《东方绀珠传》大boss“纯狐”原型的考察(和中国历史上
、神话中的两个不同的后羿有关系),他得知我是台湾来的,便送上一本请我指教,我翻
阅一遍,看他查了不少中文资料,不过解读的深度并没有超过中国东方同人作出的成果,
一方面有些可惜,一方面也有些庆幸。便随手给他圈了几个转码产生的错别字。
但见近藤君点了点头,又掏出一小本汉诗合同志给我看──是他们几个同好,给《东方》
角色写的五言律诗、七言绝句等等,除了诗文本身有中日对照(日本人读汉诗时会加上日
语的连接词),还有写给生人看的文体介绍,后者对我们来说自然是没有必要的。我一翻
开,当场就把里面的诗朗诵出来,国语唸完觉得不够味,再用台语唸下一首──算你小子
幸运,我刚好是真学过诗的,我朗诵可不是死板板的一套,而是能够恰当地把其中情感、
节奏传达出来的。他非常高兴,便掏钱买了一套我的书。开张第一笔生意是唸诗得来的,
值得一记。
而我得意之余,也有些佩服:日本人写汉诗已隔一层,现代人写近体诗亦难精,他们难上
加难,那诗的文句不免有些生涩,格律也有些不协,但难得的是,他对这文体的理致把握
得很不错,看得出他有在经营起承转合,知道这句要放、下句要收,整个大局观是有的,
这已超过许多业余华人作者了。在隔着两道天堑的情况下仍能做到这等程度,已是不易的
了。
这回论坛有专题曰“东方圣地巡礼”,也出了不少这一类的本子,就是去介绍日本境内各
个和《东方Project》有关的景点,有些是游记,有些还帮你建议行程,完全就是当旅游
书来写,真是发挥了日本人善于收集整理资料的本事。除了本国景点的介绍,也有一位讲
上海租界历史的,因为ZUN的社团取名叫“上海爱丽丝幻乐团”,取这名字给人的华洋
交错、新旧混杂的印象,《东方》乐曲里也有两首用到此名。这一摊介绍上海的,对读过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和一堆旧书的我看来虽很粗浅,但我不会轻视那种为完全不懂的陌生人
考量,意图把知识带给他们的努力。
午后开放一般入场,人潮渐渐涌进,然而并不很多;根据会后主办单位统计,这一回名华
祭的一般参加者有3500人左右,不知以中型的、专场的展会来说算多还是少。就现场的感
觉来讲,可以说是不冷清也不拥挤,然而大手社团“幽闭卫星”仍然出现了排队的情况。
说起幽闭卫星,这是一个很难让人置信的音乐社团:他们的CD总是特别畅销。就在不久
之前,2月21日,我参加台大体育馆Comic Horizon活动,亲眼见证了幽闭卫星“完全完售
”的业绩──早上十点还有下面这张照片中这么多的CD,到中午,就全部卖完了。
这次大概因为是在本国,并没有那么夸张,我到人少一点的时候再去,都还有货。我每种
买了一张,回台湾后很快找到想要的买家,转卖掉了。也写了一些对这畅销之谜的思考,
详后文。
另一件造成了排队的商品,是限定在这场贩售的东方主题清酒,乃是经过原作者ZUN(
他亦以惊人的酒量闻名)授权,由同人找到客制酒的酿造厂做出来的,纯米吟酿3000圆,
纯米大吟酿4000圆。ACG推出主题食品不是新闻,但是由非企业的同人发起,而且做的
是日本传统象征之一的清酒(日文就叫“日本酒”),那也得要作品的调性与这名物相合
才好,而《东方Project》恰好就很适合。
至于我本人的业绩,我带了16套共64本学刊过去,卖了15本,余下或者送人,或者去跟别
摊换他们的本子和CD,这里一般要遵守一些不成文的规矩,如不可勉强、不宜用低价物
换高价物、不宜以一换多(即便你的东西比较高价,除非差太多)。至于我卖这全中文的
书,他们看得懂吗?答:让他们猜汉字吧,就像我们读日文书一样,厉害的粉丝就能超越
语言障壁。此外,京都幻想剧团的囧仙主席也寄了一箱他们做的同人动画《秘封活动记录
-月-》第一话的日版给我代售,成绩不如预期,只卖了7套,倒是我从台湾带过去的几
本前传漫画(还是中文版的)一下就卖完了。
说起囧仙,这是对岸东方圈的领军人物,他是一个疯子,并不特别有钱,然而几年来不但
主持贴吧、论坛、汉化组,还拉起团队做起动画来了,耗费破百万人民币,第一话做了28
分40秒,质与量都已不逊于企业作品。去年底他还跟我说要做台版,问有谁可以合作,我
说“我”,就揽下来了。2月21日在台大,这片DVD和它的前传漫画套组,一组卖1000
台币,完全盖过了我学刊第四期的锋头。印刷成本回来了,但这当然远远不敷他们的制作
成本。这一版DVD呢,还是无配音的;最新消息,他又花费钜资,找了日本许多大牌声
优,制作配音版,将在五月初发售。这下我手上还剩的一大堆片子可卖不掉了,又要跟他
再做新版,但这和已经倾家荡产赌下去的他比起来,根本不算什么。这新闻特地选在愚人
节发布,你以为是玩笑,点进去看,是真的。这也算是把握住了一个行销时机,然而他真
的能卖回本吗?目前没人看好,但他就是做下去了。
这里要作一下反置入性行销:还没接触过《东方Project》的朋友,可以不用考虑购买这
部动画或者我的学刊,因为这些都是要已经“入了坑”,认识了那些角色和世界观,才能
看进去的。按照一般的商业逻辑,你肯定会先建议人家先做些入门、推广性质的东西,“
先打开知名度”、“让更多人认识”云云;然而我们同人的思维。是直接在这小众的基础
上,做自己想做的深度演绎。要说推广,去玩原作的游戏就是了;ZUN本人所编剧的几
部《东方》漫画,也都是默认读者已经了解这世界观的。
所以在同人展会上,没有人会跟你普及原作知识的,反倒是一些主流观念中的常识,如汉
诗的文体,如基础乐理,如上海租界的历史,他们会尽量跟你说明,而不是默认说“这你
不应该不懂”,或叫你自己去查。
这非常有趣。以ACG这等娱乐来说,主流商业逻辑会讲究推广,尽可能向圈外大众扩散
,然而同人圈从事推广时,走的经常是另外一条路子:向圈内同好推广其他领域的知识,
或者常识。这里面有一个道理:向大众推广的事情,让官方和企业去做就好;会来展会的
,大多数本就是圈内人了,而了解这部作品的同好,不一定知道其他领域的常识,这时候
,如果两者能扯在一起,即便只是沾上边,都很容易令人产生兴趣。这样,课就有得讲,
生意也有得做了。
在我们读过正宗课程与学位的人看来,我们很容易直觉地认为“从游戏看历史”什么的,
比不上直接上课、研读正典与专门研究,而或嗤之以鼻,又念其用心亦非不善,乃姑且置
诸不论不议之列,又或者是偶尔批一下游戏做得不够学术水准的地方。要比,当然可以这
样比,但去一次同人展会,你就可以感受到:学术圈对游戏圈的渗透力,远远不如游戏圈
对学术圈的渗透力。如果你觉得游戏做得不够学术水准,原因会是什么?理由千条万条,
关键只有一条:练过这门专业的你没来做。所以这能怎么解决?只有一个,就是我们来做
ACG,来做大众、年轻人、外国人也乐意看的东西。有矛盾就处理,难以兼顾的地方也
还是尽力兼顾,不这样做,也就只能继续窝在既有的圈子里,等别人来通我们,而不能以
我为主地通出去。
刚刚我提了乐理,乐理在哪里?就在我买到的这本惊人的音乐分析:《东方Project的乐
曲与音乐理论考察I旋律编》,全书200页,售2000日圆。作者白鹭ゆっきー在序文与专
文〈东方project的音乐,及从今往后的日本音乐〉(同日见刊于《Journal of
TouhouDiscussion 幻想郷论坛2016特别号》)中写道:“《东方project》的乐曲,能否
被称为是日本传统音乐最为现代化的一个表现形式呢?”──他从《东方》的音乐里感到
了日本传统音乐的味道,有了这样的想法,而这样的“化古为今”也正是他学习作曲时念
兹在兹的志愿,于是他就写了这么一本书,意图由基本的乐理开始,向读者逐步分析《东
方》音乐和各种洋乐、邦乐(日本人对其“国乐”的专属称呼)在旋律与调式上的联系。
然后不知不觉就写到了200页。
我在会场上只是二话不说就买下来了。后来把封面和目录照片发到论坛与微博上,引来一
片惊叹;识者告知,此书去年底与作者的音乐CD一同首发,作者原先自费印了几十本以
为这种书卖不出去,结果一下子就卖完了。最重要的,这位白鹭ゆっきー今年才20岁,是
日本某知名艺术大学的学生,而且是中学时才开始自学音乐的,不是什么从小练到大的神
童。(如果是从小练到大的神童,会有时间来玩这些东西,然后自发地来写书吗?)
电子游戏问世几十年以来,有没有音乐科系的人士为游戏音乐写过专著?应该也不会没有
,但这是我看过的第一本,而且不是为学位,是出自兴趣,更是扣连着“传统音乐的现代
化”这样一个经典大题目而作的。你可能会想:才20岁,学了几年音乐就敢写这种书?我
想:正是这样的年纪和资历才敢写。如果他再多长两岁、多读两年,脑子里知识与顾虑愈
来愈多,兴许就不敢写了。其实去年九月,我学刊第三期就刊了一篇《东方》音乐的分析
,作者Davidsan也是和白鹭同辈的作曲系学生,思路亦与之相仿,只是没有写到他这么多
字。
“传统音乐现代化”这个大题目也是一样:学院里面的音乐家研究了一百多年,仍然莫衷
一是,作出来的音乐也回音杳杳,顶多能藉教育体系之力迫诱学生去听去看。反倒在外面
,众多“没想太多”也没懂太多的创作者,直接就用作品提出答卷了,而且流行了开来,
还启发了新一代为它写作专著;为了把这书写好,作者自然是要再去精研各种传统音乐和
理论的。目前这本书未必能有多么深入精辟,但它对作者本人的意义与价值是不可限量的
,而且可以确定会有不少同好出钱捧场;反观学院,我们有很多同学,耗费数年精力写出
了权威学者也公认有价值的论文,但是学位拿到,胃口也倒尽了,毕业后转行,不做了。
那些着实很不错的论文,也就只有呆在图书馆深处蒙尘,或是在期刊论文网里,连尘都没
得蒙。
我发帖后,两岸同好纷纷表示希望看到中文版──我们觉得《东方》音乐作得好,有些人
也能说出它好在哪里,但这之中究竟是什么个机理,能不能让我们也学个两手?就要看这
样的著作来解析了。所以,这几天我就写信去跟作者谈授权翻译出版,现在也拉起了一个
翻译组开始翻了。至于这翻出来能卖多少本?到时候再向大家报告。
回到会场。接近下午四点时观众已渐少,各摊摊主开始收拾,或者趁收摊以前再逛几圈,
我也就又换来、买来了十几张CD和一些本子。临近结束,也和《东方社群白书》编者、
本次论坛主办者久树先生见面寒暄,交换作品了。之后收摊,托会场的宅急便把没卖完的
寄卖片子寄回来处不提。收拾行囊,坐回名古屋中央车站,拉着行李箱移步百货公司十楼
北海道农产品展会,大吃一顿,再坐回住处,盘点战果,来时是满满一箱,去时也是满满
一箱,多了各种花样。展会上赚的钱并不如花的钱多,然而身在异国,计较这些小帐,就
落入下乘了。
杂记与杂感
在名古屋的第二天,我逛大须商店街,去到一家ACG本体、周边加同人志的专门书店,
这里可以统称为“宅店”,但见一楼商业正作,二楼各种模型、玩偶、海报,三楼同人志
,男性向、女性向成人本与一般向的本子分区排开,又有同人音乐、摄影和游戏作品无数
,洋洋大观。我还留意到其他来客,男性女性、中年、青年、青少年都有,浏览各种特殊
重口味作品的时候,神情都很自然,丝毫没有犯禁的紧张兴奋,有些还很轻松地在与同伴
讨论。见到这种情况,我即可确定:这动漫文化,在日本,已经根深柢固了。
如今,日本人已经不用再花费力气去为动漫产业与作品辩护,因为大众已经都是从小看这
些长大的了,他们成为有群众、有资本、有权力,而且也有学问的主流了。传统艺坛与正
宗学界,也已渐放下身段,来演出动漫作品里的乐曲,来研究其中的学理和文化影响。固
守者当然总是会有,ACG里面各种缺陷与问题也不会没有人讲,然而坚持那些、讲这些
,是为了把它做到更好,还是意图将之妖魔化,识者一眼就可以看出来,而历史与市场也
终会倾向于积极的一边,因为民之所欲在此。
回想2月,我在台大体育馆摊位上听到幽闭卫星完全完售的消息,一时还只感到佩服与欣
羡;后来回神一想,触动愈来愈大:我是研究流行歌曲的,十几年来,各式音乐节、唱片
行也跑了一些,我从来没有见过这种景况。尤其是在唱片业衰微的近年。这年头卖CD还
能卖成这样,而且不是只卖几种热门作品,而是卖好几十种。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事?
分析他们的成功要素,一是因为他们长久在同人圈里建起的名气,二是因为现场贩售的价
钱(一张专辑350台币,日本则1000日币,EP半价,少数精选辑也是1500而已)比网购
便宜许多。在台湾的情况,也还有是排队排太长,后面的人没鱼虾也好,买到什么算什么
。然而是什么样的音乐、社团,才能让消费者“没鱼虾也好,买到什么算什么”啊?我们
的音乐圈,有人能做得到这样吗?做不到的话是为什么?要怎样才能做到?
这些问题倒是都有答案的,只是可能比较令人沮丧一点:关键在幽闭的曲风,就是走最“
主流”的路线,高亢与低昂交错的女声与编曲,不前卫,也不走偏锋,听起来够热血、够
激烈,且有专业而稳定的制作水准,就做大多数粉丝会爱听的东西。
我们的乐坛,能做到这些的音乐人也不少,但问题是,我们的流行音乐,已经没有一个粉
丝众多的基本盘了。以前的时代,中心的媒体是电影、电台、电视;我们流行歌曲与这些
紧密结合,有了数十年的盛况。如今,没有中心的媒体了,网络的分众媒体取代了大众媒
体,而众多的分众媒体里,电子游戏,和相关的动画,无疑是相当坚强的一块。它坚强,
不只是能够反复洗脑,而更是因为其剧情、角色能够让玩者投入感情。而我们的流行歌曲
这二十年来之所以衰微,除了各种可以牵拖的因素,就是因为在这上面没能做到持盈保泰
啊。
多年来,台湾从学院、主流乐坛到独立乐坛,对ACG这一块也都不太重视,似乎也还存
在着门户之见。目前台湾做ACG音乐的社团与乐团,品质确实还称不上一流;但为什么
一流的音乐人没有来做呢?为什么业者没有找呢?为什么音乐人不主动来做呢?过去也有
一些主流音乐人和游戏合作,但他们也多只是把主流的那一套搬过来,做一两首歌交差了
事,没有深入到游戏这个媒体、场合本身来从头打造。
所幸,这个情况,这几年渐渐改变了,它也必将改变。就像台湾现在还有媒体在渲染卫道
人士说游戏、漫画教坏小孩的言论,但也愈来愈常被反驳;再过几年,大概也就无须再反
驳了,因为我们这一辈做学问、办企业、任公职的人,大多数都会站在这一边,就看什么
时候把关键的权位都轮到手而已。到时候就只有怎么做的问题,没有该不该做的问题。要
解决的,就是现在大家都习惯牵拖说资源把持在错的人手上,然后持着一种失败主义,嘴
砲吵吵就算了,而不去努力改变这情况。这样,这一块文化事业,也就注定继续要被美国
、日本以及将来中国大陆的大资本所宰制。
现在不是思考、反省的时候了,现在就是要去做,要发挥我们所剩不多的优势与自由,急
起直追的时候了。
[1] 根据“东方人气投票”收集的资料,东方Project至今共有449首曲子,扣掉同一曲的
不同版本,以及与“黄昏边境”社团合作的格斗游戏中、出自其他作曲者的部份,ZUN
亲手谱写的也还有三百多首。
作者: tonybin (Courage)   2016-04-11 02:03:00
push 这文有爱
作者: sculpturesky (吾之生涯一片无悔)   2016-04-11 09:38:00
推个
楼主: youtien (恒萃工坊)   2016-04-11 18:54:00
也许应该补一句“还有其他各方面”。不过我是真的不清楚,愿闻其详。
作者: LillyWhite (桃李不语下自成蹊)   2016-04-11 19:16:00
嗯…认为3F啸风桑指的是填词方面吧 同样取材游戏BGM如果没有在歌词及其他地方下过苦心 CD不太可能卖的好才是 必定也为歌词内容 市场喜好 自身文采钻研过胡先生创作不少歌词 应该也能体会这并不容易 (默)…然后 离题说一下流行音乐的部份自己也是喜欢听中文流行歌 但是近年来的歌坛创作几乎没有亮眼的作品 符合内容又押韵的好歌词真的很重要EX:周X伦的歌 除了 烟花易冷 其他歌曲几乎都跟以前的歌曲相似而没有突破性 而他最近的创作更是让人不能认同 (没方X山帮忙就破功) 没中文歌好听我也闷好久了偏偏朋友推给我的大陆歌手创作怎么听都怪怪的 (摊手)
作者: LillyWhite (桃李不语下自成蹊)   2016-04-11 20:25:00
杂记的最后 其实我蛮有共鸣的当大陆、美国等资本大国都在开始开拓ACG产业时 而台湾没有属于自己特色的ACGN产业是很可惜的 以企业的角度可以尝试投入 但是需要找一个大陆 美国 日本也没有的品牌下去拓展; 胡先生曾经提过布袋戏或许是个好主题从加入金光开始 (不是霹雳) 协助拓展布袋戏国际化胡先生的本职学能一定可以活用在武侠精神跟中国文化上
作者: clps96051116 (clps96051116)   2016-04-12 00:01:00
看得出您是懂音乐的人 但幽闭红的原因您提出观点让人不敢苟同 幽闭强的一点也不是歌曲本身 而是他们重金宣称的实力 看看日本中国的大大小小的东方xx祭其中有几场幽闭是活动出资方 真要说这个社团的曲才是最大的短版 尤其是iceon的商业风格(甚至可以去看看对岸人怎么说) 虽然他们c89确实进步不少不过比起初期的他们还是差得远
作者: LillyWhite (桃李不语下自成蹊)   2016-04-12 00:47:00
不敢在各位高手面前说自己懂音乐 推文也是心得分享并无意在版上引起战端 既然贵方认为幽闭サテライ优点在经营方式 那就祝贵社团经营顺利 达成你们要的目标成不成功 不是这里讨论说的算数 得交给市场决定
作者: clps96051116 (clps96051116)   2016-04-12 03:52:00
不好意思.... 我的回复是给po文者 不过确实成不成功是交给市场决定 以营利为目的而言
作者: LillyWhite (桃李不语下自成蹊)   2016-04-12 06:57:00
(是我弄错推文意思了 clps96051116桑&看文的各位抱歉)
作者: aalexx (aalexx.S)   2016-04-12 12:33:00
新手路过纯推
楼主: youtien (恒萃工坊)   2016-04-12 12:53:00
了解了。那部份我的确说得还太草率,今后要再多研究。
作者: Luos (Soul)   2016-04-14 18:01:00
京都的作画下的西瓜不萌…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