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文花] 东方中文同人歌曲综评-兼论同人歌词创作

楼主: youtien (恒萃工坊)   2015-05-03 23:06:31
我是悲剧的女主角:一片狼藉的古风歌曲
  下面要进入痛苦的砍人阶段了。先讲结论:当前、2000年以来,这些原创的古风歌曲
,或者更广一点的“中国风”,全部都不好。即便是出自专业的前辈音乐人之手的,也顶
多是下品;也有一些歌词出自我所尊敬的作家之手,在文意上可称中品甚至上品,但又和
音乐合得不好。至于其他许多业余或者生手之作,就更差了。
  我怎么敢开这个地图炮?难道就没有好的吗?有,但你下意识就不会把它归类为“古
风”或“中国风”,你会把它归到“民谣”、“新民谣”、“当代民谣”,例如周云蓬,
他的精神、情怀、文字都很是古意,但你不会觉得他是“古风”或“中国风”,因为他就
是古人,他就是中国人,他是古典文学和中国社会里面的人,是同一个系统的,不管他用
什么语言什么音乐,你就会觉得他是中国民谣,也不是哪个地方的民谣,他一个人就是一
个中国;而当今所谓“古风”和“中国风”,都只是隔着时空,对古代和中国的想像,既
欠缺古典文学的功底和中国社会的实感,所用的音乐也是不同系统的西方音乐。
  何谓“古风歌曲”?这是“中国风”一名在流行歌坛流行后,大陆网友生出来的一个
名堂,特指古典风味的歌曲,近十几年网络普及后,陆续有人投入创作,从专业歌手、同
人社团到业余玩票都有,你在网上找“古风歌曲”,没有几千首,也有几百首了。
  但敏感的人,马上就会想到两个问题啦:一、这些“古风”,和真正古代的、或者从
传统文学、音乐蜕变出来的作品,有何异同?能否不只是现代人对过去的浪漫想像?二、
现代人写得好文言歌词吗?退一步问,能够传得古典诗词的精髓,化用在自己的新作中吗

  我们知道古文不易精通,今人也很少有那个工夫去把它学到家,拿古代一流标准来要
求今人,不太实际;但是你不能要求人放宽鉴赏标准,人家听了看了,觉得好就是好,不
好就是不好。
  古风歌曲的常见弊病,首先是在文辞上,很多达不到基本的通顺,只是把看上去很美
的字词堆在一起。有人会说:你得照顾不懂那么多诗的听众,如果你抄了些生僻词句,中
文系都未必认得的,谁听?这顾虑有理,但一这样设限,就少了很多可用的词了。
  再来,是在音乐上,几乎都是国语芭乐歌的调调,和弦进行变化也不大,听来千篇一
律;也有些刻意求新,用节奏蓝调、嘻哈或自创曲风,但唱起来又不自然,拿腔作调,阴
阳怪气(阴声不阴声,阳声不阳声),惹人嫌恶,更糟。有些直接拿古诗来谱曲的,用国
语唱,也有天然缺陷,因为国语是简化的制订语,声调变化有限,韵也有异古韵,艺术表
现力比不上存古较多的闽、粤、客语等等。大部份的歌手,唱这些歌曲时,也没有存意用
心去把字词里的韵味展现出来,而是大概决定了一个情调,便一字一音唱了过去。我听过
各地传统民谣和传统戏曲,也听过传统中人出来写的流行歌,听过他们怎样表现每个字词
的韵致,如何在转折滑腔、抑扬顿挫处再现斯土斯民的生活情调;和现在的作品一比,说
今人完全比不上,那还算客气的。不客气的说,恐怕今人很多是完全没有这个意识,完全
不知道我们汉语可以唱得那么活泼、深长、灵动、端凝又自然。既然要作“古风”,不就
应该讲求这等古意吗?中国语言和中国音乐该如何才能和西方十二平均律体系的音乐融合
好,古老的声音能如何在这里面得到苏生,这是一百多年来还没有通解的大问题,“古风
”在此正可作先锋,也已有许多前人作过先锋,成果不尽美好,但也好过近年只是跟风的
今人。
  最严重的弊病,是在思想、情调上:大部份作情歌的,只是作出一个伤感的氛围,耽
溺其中;少部份,想要作出潇洒自在的感觉,结果往往乱扯一气,也很肤浅。这继承的,
是古典诗词里最坏的部份。我最尊敬的诗家顾随先生,有此一说:
  人对烦恼苦痛,可分三等: 
  第一等人,不去苦痛,不免烦恼,不断烦恼而入菩提。烦恼是人的境界,菩提是佛的
境界,惟佛能之。烦恼痛苦在这种人身上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力量、动机。
  第二等人,是能借外来事物减少或免除苦痛烦恼。如波特来尔有一篇散文诗《你醉吧
》,不只是酒,或景致,或道德,或诗,不论什么,总之是醉。
  第三等人,终天生活在苦痛烦恼中,整个被这种洪流所淹没。
(叶嘉莹编,《迦陵学诗笔记》上册,页99-100)
  顾先生又说:
  诗中之伤感便如嗜好中之大烟,最害人而最不容易去掉。
(《迦陵学诗笔记》下册,页172)
  伤感、凋零、没落、飘忽、无常、失恋,多么凄美啊,可是有什么意思?不是说不能
写这些,但你能不只是沉浸在这里面吗?如果你真有如此经历,那也罢了,但如果是觉得
那样很浪漫,歌咏一下,过一把言情小说的瘾,消费那种甚至并非实有的悲剧,这算什么
?前面已经说过了,这里可以再补充一句:就是馒馒来灵梦常常挂在嘴上的那句“悲剧的
女主角”。
  顾先生推崇的是“担荷”,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推崇南唐后主李煜“俨然有释迦担
荷人类罪恶之意”。即便伤感,也不要只是伤感,而还要能凝结出一种“得失寸心知”的
文章,或许他人将能以我为借鉴,而我也就能多少告慰一些了──这大约是“第二等人”
的办法,然而平易可学;历代诗人,多在此中看到以前的人,也将自己的感触,贡献到这
部千年的同人志里。
  我们若能穿透表面上的华丽辞藻,或者不那么易解的典故、僻句,去体会他们是怎么
总结自己的际遇,描述自己的性命,我们也就能透过其锻字炼句的矜持,发见一种格调,
这格调是历经千百年无数认真的诗人,反复检讨出来的。我认为这才是中国诗歌的精髓。
我们把握了这个要领,便可以比较流利地解读各个诗人的作品与生平;轮到我们自己来创
作,格调也就不至太过肤浅或混乱。
  现代人能有这层认识的大概不多,不能怪大家,我也是修课又自己找书才学到一点;
可以怪现代教育,但怪了也没用。最该怪的是我们读中文的人,传承、普及、推广的工作
都没做够。
  十年前,我就曾经从头到尾逐字逐句批过一些“中国风”歌词之不通,恶狠狠地吐嘈
,似乎颇为痛快,但之后反省,这其实一点都不爽,这很痛苦,而且还有以知识来傲慢凌
人之嫌。然而,我应该怎么讲,才可以好好把问题说清楚,尽量浅白地告诉大家,感觉到
不好或不对劲的地方时,可以怎么纠错,讲出它究竟是不好在哪里?下面我就尽量平实地
举例来讲讲看,如果大家觉得有不清楚或者不舒服的地方,请不吝反应。
  没有创作者会喜欢自己的心血被说三道四,大家作同人创作也多半是做兴趣的,喜和
谐不喜否定,造成了一种名为“尊重创作”的不鼓励批评的文化,但这样就很难进步,真
学过古典文学、能给你宝贵建议,使你少走弯路的人也会懒得说话,将你整个圈子的作品
置诸不论不议之列。这对大家都不是好事,所以我希望从自己开始,不惮冒犯,鼓励公开
的批评。我想,只要用意是真在求进步,而不是求某种优越感,大家是可以接受的;即便
还会冒犯或伤害到人,也请见谅了。
  先来看一首还算比较不差的,海妖填词的〈东方萃梦想‧碎月〉:
东方萃梦想‧碎月
词:海妖
原曲:U2〈东方萃梦想/碎月〉
A1碎月落乌啼 霜飞渔 孤坐江舟无人依
眼迷离 灯火亮起 斜眼捡起泪滴
风无息 水无滴 花无期 刹那间凋零 
欲寻觅 何处无人空叹息
A2碎月伴乌啼 霜落地 孤坐江舟何人依
伤迷离 灯火摇曳 斜影轻抚泪滴
心无喜 情无依 思无期 盼谁的身影 
何处觅 此处仅留空悲忆
(重复A1-A2)
B1虽人已逝去 忆难消 梦你我逍遥
昔日相约江枫桥 而今又相隔奈何桥
彼岸花 千年妖娆 谁的前世今朝
莫回望 梦乡再续情长
B2霞光映江际 叶露滴 梦醒愁容泪湿衣
止悲泣 灯火吹熄 残影渐行逝去
风抚衣 水抚堤 花抚心 替我意凋零 
不寻觅 悲喜哀愁随涟漪
碎月伴我心 一朝思绪沉江际
  鉴赏文言歌词,可以有一个基本原则:弄清楚每个字词的意义,检查一下它组合起来
是否顺理成章,不要见到看上去很美的辞藻就囫囵吞下了。例如“碎月落乌啼”,什么是
碎月?也不必去翻《辞海》、《辞源》,网上随便查一下,看它讲得合理的,也就暂时够
用了:
  形容被物体遮挡后的残余(零碎)月光(不完整的月光)。/花丛下细碎的月光。唐
‧王建《唐昌观玉蕊花》诗:“一树茏葱玉刻成,飘廊点地色轻轻;女冠夜觅香来处,唯
见阶前碎月明。”
  所以碎月有两解:一是你举头望见的被物体遮挡的明月,二是你低头看见的错落光影
。那么,“碎月落乌啼”是不是一个合理的句子?“落”字何解?下一段改作“碎月伴乌
啼”,那么这个“落”也应该是动词。然而碎月如果是月亮本体,它是怎么个“落”法?
将乌啼声降落在地上?如果投影在地面、平面的影像,那它可以作为主词、行为主体去“
落”乌啼吗?即便这样能说得通,这又是一个什么画面?这画面是在天空还是地面?抑或
是平视所见?
  我第一时间没办法建立印象,看不出它要描绘什么,查了字典,想了几种解释,还是
不清楚,这就可以判定,它不是一个成功的描写:看上去好像很有诗意,但经不起推敲,
坏在“落”字上了。“伴乌啼”看上去比较没有问题,但却又欠了诗意,为什么呢?作者
的原意,应该是重叠“碎月”与“乌啼”这两种带有惆怅暗示的现象,但你用“伴”这个
字,就成并列,而不是重叠了,味道就减一层。
  如果按照作者想表达的意象,我认为“络”比“落”更贴切。同音字,换个部首,意
境就明朗了──不用再问是天上还是地下的碎月,画面整个就是立体的:细碎著月光,疏
密有致地笼络著乌啼声。光与声、静物与动物,经由这样一个“络”字统合起来。
  “霜飞渔”又是什么?可以看出“飞”和前句的“落”成对比,然而渔是渔船、渔网
还是渔获?设使都是好了,那它画的是:霜露掩映,使得这渔船渔网好像在天上飞。是吗
?这又要暗示什么?如果说前面“落乌啼”是要把动物静下来,这里使静物动起来,那是
要讲什么呢?可能是某种躁动或不如意吧,但下一句“孤坐江舟无人依”并没有继续铺垫
它,也没有直接回答它,而是急着让我们悲剧的女主角登场了。
  整首歌可称出色的也就前两句的铺陈,之后就开始表演,开始耽溺了。话说“斜眼捡
起泪滴”这个画面实在不太美,你斜眼瞥一下也就是了,还伸手把它捡起来干嘛?或曰我
不是弯腰捡,我这样看一下,也就是捡了。但你又何必用“捡”这个字呢?
  “风无息 水无滴 花无期 刹那间凋零”继续堆叠忧伤,但这风啊水啊花啊和前面
的碎月、乌啼有什么关系呢?“息”是呼吸,风本身是大自然的呼吸;“滴”可以是水的
形状或现象,“无”除了是没有也可以是隐没,我们知道这些违反自然现象的描写是在表
达一种事与愿违的意思,但它整个不构成画面,也不够直观,而且生涩。又,花不会没有
花期,只可能违逆花期,而“刹那间凋零”也是“期”的一种结果,可能正常,可能反常
,但这就让你前句无法负负得正而成立了。
  下一段的“心无喜 情无依 思无期”也同病。“情无依”是通顺的,“依”是你想
要的状态与对象,但“喜”就只是状态,没有对象,“期”则两者都不是。期在这里是什
么意思?应该是期待、盼望,但你是期盼落空,而不是没有期盼,这就不对了,也被“盼
谁的身影”否定了。
  进到B段,“虽人已逝去”很生涩,听不出非这样唱不可的理由,而且“虽人”和“
衰人”谐音,这是认真的抒情歌曲,不是恶搞歌曲,应该避开这种谐音。后句开始更混乱
了,首先“梦你我逍遥”、“相隔奈何桥”直露了,失了含蓄。我们作诗未必一定唯含蓄
是尚,但你露白的时候,应该要现出够份量的情绪或话语,使之露得有理。
  而这里接下去是什么呢?“彼岸花 千年妖娆”,情你整个人都跳出来了,怎么又缩
去托物寄兴?“妖娆”又和你的感觉有什么关系?你是要恨它还是恨自己?都没有,她继
续问的是“谁的前世今朝”,这又完全失重了。你问这个干嘛?你是想要说,这些彼岸花
,见证/嘲弄了多少人的甘苦咸酸生离死别,所以我也不应该太难过?按结句“莫回望 
梦乡再续情长”来看,应该是这个意思,但应该有更贴切的写法。这结句呢,也转韵转得
不见道理。通常来说,转韵暗示意境变动,但这里不论是和原曲旋律还是和前几句一起来
看,都还在一个意境里,我们就能判定这转韵是作者词穷了,硬转,而不是合情合理的转

  A3段和尾声也有一样的毛病,大家不妨也试着检视一下,“一朝思绪沉江际”这句通
不通顺?即便我们不那么计较文辞好了,整体来看,这位悲剧的女主角,给了我们什么?
又或者向我们索取了什么?我的看法,她也就给了我们一个悲剧的女主角,要我们承认她
是悲剧的女主角,但我们不承认也没关系,她已经自顾自地沉浸在那里,得到了某种满足
。你会欣赏这样的人吗?
  如果这位女主角是言情小说封面的那种长相,你或许还会觉得她有种惹人怜惜、想要
拯救的感觉;但如果你现在把她的形象改成馒馒来灵梦,甚至是自我中心程度破表的垃圾
种灵胖呢?你就知道我这里为什么要引用馒馒来文学了。我也是写到这里,才更深一层地
体会到了为什么我们这跨国的集体创作把“悲剧的女主角”编入了灵胖的口癖。
  喜好古风创作的朋友们,不要灵胖!这是比文字功夫更基本的心法。文字功夫的积累
只能慢慢来,但是观念的转变可以很快。如果海妖认识到了这种写法的问题,我相信她很
快可以写出远比这阕〈碎月〉优良的词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