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制片生存指南(四):放映与不放映的难题 戏院通路有苦难言
http://www.thenewslens.com/post/270412
采访:曾杰、郑博名
2010年,台北长春戏院易主,由本土连锁戏院国宾接手经营。歇业当日,天花板挂上“长
春感谢您!”的纸卡,宣告这座1983开幕、始终低调坐落在四平商圈的老字号,终究抵挡
不了商业戏院的夹杀,面临转型的命运。
“戏院终究是营业场所,讲到营业两个字,就有多少人要养?”国宾影城行销专案经理蔡
圣湘讲的坦白,以国宾为例,一间戏院的营运成本占近9成票房营收,因此她认为,国片
谈放映保护前,质量还是要先顾好,否则水准参差不齐,终究还是得回归明确的市场机制
。
目前国宾长春的艺术电影大多安排在小厅放映,也有机会满座,但整间戏院与大厅数加总
起来也不过15个厅,以平均上线20部片、商业艺术各占一半现况来看,国宾长春每周还能
接演4到6部新片,更别说遇上暑假或是奥斯卡档期,此时除了片商自行的排片策略外,为
配合商业大片上映,戏院还是得忍痛调度艺术片的场次与厅数。
“一来好莱坞片都掌握在美商手里,掌握绝大多数市场通路,也较符合大众口味,二来现
在购买艺术片的片商很多,发行量体非常大,市场上又出现光点华山、诚品电影院等,因
此票房很现实的反映了戏院决定下片与否。”蔡圣湘说。
通路最大?
90年代美商戏院进驻台湾,戏院通路大洗牌,新颖的设备、多样的宣传,加上全台连锁模
式,让许多本土戏院甚或二轮戏院不堪冲击,纷纷倒闭。当时政府面对外资进攻,除了提
供戏院胶卷转数位的设备补助金外,并无任何保护措施,导致戏院面对大型片商与观众喜
好反而处在被动位置。通路最大的说法在本土戏院里貌似不甚公平。
蔡圣湘分析国宾长春的营运成本,其中片租占了过半票房营收,场租则采保底抽成方式,
也就是说除了每年固定支付的租金外,每月还必须被依整体营业额抽成逾10%,最后因戏
院营业时间大多为12至16小时,得安排两班制的人事支应,加上水电,实际上国宾长春的
盈余多靠贩卖部维持。
也因此,本土戏院之间有个默契,就是排片档期尽可能互不冲突,避免彼此瓜分客群。蔡
圣湘透露,在客层趋于稳定的情况下,戏院掌握了自身的定位与走势,竞争顶多在行销活
动上各自为战,不见白热化砍价,倒也默默维持了一种奇妙的平衡。
“一个戏院要走纯艺术片毕竟还是吃力,这个时候片商就会希望能与戏院谈独家,集中观
众让片子走期长一点。即便如此,以艺术片来说,票房能破百万已经很不错了。”此时戏
院选片的依据,包括得奖记录、卡司导演、片商行销计划等都会在考量之内。
简单来说,戏院能不能赚钱,凭的是一纸发行商的包装文案,像是场赌局,压错宝也只能
认赔下架;同样的,看似冷门的艺术片,也可能以黑马之姿,挤下好莱坞强片。2012年上
映的纪录片《Pina 碧娜‧鲍许》,由德国著名导演文‧温得斯拍摄,记录德国现代舞大
师碧娜‧鲍许。原先国宾长春将其安排在仅100席座位的中型厅,没想到票房告捷,随即
被调至400席座位的大型厅。
因此,当政府提出课映演业5%营业税的扶植国片构想时,戏院第一个跳脚。“不可能你
课我税,却没有任何补偿回应吧,”蔡圣湘回忆起当时政府在进行数位设备补助时,戏院
的立场是支持国片以保护整个产业的,并非一昧播放好莱坞片。假使被课税,试问还有哪
家戏院愿意播放那些一看就知道不会赚的国片。
提升文化产业 戏院功不可没
以国宾长春2014年的市占率来看,隔年已从第8名跃升至第5名,代表观众对非好莱坞片的
接受度是提高的。而在台南举办的光芒影展,今年也即将迈入第六届。有别以往的只能在
校园与附近店家宣传,今年开始已有连锁饭店、公司行号主动洽谈合作,靠的也是逐年扎
根,拓展口碑。
然而蔡圣湘坦言,光芒影展做起来还是相当辛苦,一方面片商媒体资源多半集中在北部,
另一方面以营业额作比较,即使影展汇整首轮反应不错的艺术片,还是无法与商业片的票
房并驾齐驱,但观众的回餽确实也愈来愈高。
就目前台湾电影产业政策着重在制作端,蔡圣湘希望政府能够站在支持戏院的角度,无论
是像光芒影展这种与在地联结的活动,或是偏乡老旧戏院的硬件翻新补助,都能提升观众
进戏院的意愿。假如政府愿意站出来举办电影教育,并号召企业参与,国宾也乐观其成。
在台湾,戏院是少数不受大环境影响的产业,但在电影制作者反应通路被绑架的同时,政
府或多或少必须意识到,国片的扶植绝非三言两语单看表面能够成型的,该如何在保护措
施与回归市场机制取得一平衡点,或许才是政府在订定文化政策时必须深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