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一个职业军人 让熄灯20年的老戏院重生

楼主: filmwalker (外面的世界)   2016-02-15 11:32:00
https://www.twreporter.org/a/movie-theater-iwccinemas
一个职业军人 让熄灯20年的老戏院重生
文╱谢一麟
老戏院充满人生故事,牵动无数人的喜怒哀乐。《报导者》的老戏院系列专题,第一篇走
入嘉义大林的“万国戏院”。停放电影20年后,2012年在大林子弟江明赫的奔走努力下,
万国戏院重新活化点灯。周末晚间电影放映、小旅行导览与艺文活动,让这座位于闹区,
距离大林火车站仅500公尺的老戏院,重获新生,成为镇上的艺文活动基地。
嘉义大林,北回归线再往北一点点的小镇。影星林青霞的成长故乡(“社团新村”眷村)
,现有“米兰小镇”美称:稻米与兰花质量皆冠全台。这里曾是全嘉义首富之区,但也因
为时代经济变迁、人口流失,大林渐被淡忘。大林旧称“大莆林”,早期为一片茂密森林
,自古是兵家必争的军事要地。
二次大战后,大林也是军事营区要塞,周围有三个军营,早期出入大林火车站的阿兵哥众
多,加上有大林糖厂,糖厂的员工以及相关的人流,创造出二战后大林的服务与娱乐产业
盛况。小小的大林镇,全盛时期有5间戏院,也有女陪侍的卡拉OK店,甚至有一任大林镇
长,毫不伪善,直接发展以色情产业振兴经济的政策。
但随着糖厂转型、快速道路兴建,车流直接从镇外经过,人口大幅减少。除了色情产业的
春光不再,最早的“大林戏院”(日本时代为“东兴座”)已改建为“赐生会馆”以外,
剩下的3间戏院──“万国戏院”、“新兴戏院”、“东亚戏院”建筑都还在,只是闲置
荒废许久。直到2012年,因为万国戏院重新点灯,好像为大林打上一盏舞台聚光灯,媒体
与社会大众的目光又重新注目大林。
职业军人假日奔走,只为老戏院活化
蒙尘的万国戏院,重新被擦亮、空间活化启用,幕后有一个关键的推手──江明赫。他从
4年前决定活化万国戏院,开始奔走,与产权人沟通、联络社区、写企划书、找建筑师等
等事务,大多都是他一个人完成工作。
我在2012年与陈坤毅合写《海埔十七番地:高雄大舞台戏院》,江明赫透过网络搜寻,找
到素昧平生的我,加我脸书。经常报告万国戏院的状况,或是分享台湾其他老戏院的资讯
。我也曾邀请他到高雄分享演讲,才知道原来他真正的工作是职业军人,后来也才发现,
他向来都这样积极与主动的去找寻资源或网络。
所以与其说活化万国戏院是个工作,还不如说是任务比较贴切。这工作没有薪水,吃力不
讨好。但是这个任务,江明赫非做不可。他平常在台北上班,利用假日回大林处理戏院与
社区事务。许多知情的人,都惊讶于一个月只有8天休假的时间(还要陪家人),他怎么
可以做这么多事?而且,江明赫真正在万国戏院看电影的记忆也只有两次(其中一部是《
报告班长》),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与动力让他无怨无悔的付出?
江明赫说:“做了这些公共事务后才发现,其实军人的工作训练,默默影响我行事风格。
军中因为长官下命就一定要使命必达,没有资源没有经费,也要自己想办法达成。且从计
画‘发想、执行、考核、成果报告’这样一套标准流程的训练,也让我在做这些事也用同
样的标准在执行。”所以当军人,虽然时间受到限制,反而让他思考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
,更有效率的做事。
问及举家返乡的机缘,江明赫回忆,从小就在大林长大,之后为了工作出外。6年前考量
小孩成长环境,毅然决然从台中搬回大林,希望他们在乡村无忧无虑的成长。回来后,有
想过使用老家的三合院开店,但后来想想,就算自己店开了,大林镇上如果没有其他特色
景点,外人没有诱因想要来大林。所以还是要先营造大林的特色,吸引人来,开店才有机
会。因而开始投入社区发展协会的公共事务。
但社区事务做一段时间,江明赫发现一个现象,就是社区发展协会大多只关心行政区内的
事务,非社区的人好像无法介入,外人更难参与。所以他想要挑选一个不分社区不分族群
的公共空间,作为大林镇的文化客厅。后来就想到戏院,因为戏院在早期社会,就是一个
社区的公共空间,人们休闲娱乐、恋爱约会都在此,如果把闲置的老戏院活化,不但可以
把社区人际互动的温度找回来,外地人来大林观光旅游,也有一个亮点可以去。
即使只有一个观众,也不停止导览
江明赫决定以万国戏院当作这些想法的承载空间,便开始找产权人沟通。万国戏院土地与
建物属于地方望族樊家所有。过去是樊赐生掌理,现在交由三儿子樊丰正管理。江明赫口
中这位樊叔叔,也是“樊赐生艺术文化基金会”的创立者。比起台湾其他老戏院幸运的是
,樊家并不急着处理戏院资产,且樊叔叔愿意与江明赫合作,让他努力看看。
虽然江明赫不用特别付租金给樊家,但因为戏院有段时间租给人经营卡拉OK,戏院原来的
内部硬件都已拆除,所以光是基础维修整理,就需要一大笔经费。在没人看好这件事的情
况下,钱从何来?江明赫发挥军中写计画的专长,提了一个基础修缮的企画书,获得嘉义
社区规划师的计画补助15万,后来运用这笔钱,加上工程尽量都自己动手施工,先整理万
国戏院门面,2012年的11月,让万国戏院重新点灯,也开始跃上媒体版面。
过程中,江明赫串连相关的政治首长、民代、社区发展协会头人,有机会曝光时,他自己
退到后面,而尽量让他们站在萤光幕前,争取大家对万国戏院的认同。后来向文化部提出
民间空间做创意使用的补助案时,江明赫完成所有提案内容,请镇长当提案人,一起到中
央去简报。会中镇长也允诺如获补助,镇公所也会相对提拨部分经费,让中央感受到大林
镇的团结,最后顺利获得补助。
但获得补助后的路仍是困难重重,例如经费不多,没有建筑师愿意参与,江明赫直接找水
电、泥水、木工师傅讨论与施作,甚至经常要卷起袖子自己动手。几次去大林拜访他,经
常都是穿着工作服,灰头土脸的出现。木工修缮、门窗施工、简易水电这些他都自己来。
即使硬件修缮的路曲折,但是软件方面的活动,江明赫仍有毅力的规划与执行。
周末晚间安排电影放映,从最初自己规划,后来慢慢打开知名度,开始有电影商、独立制
片、国家电影中心等资源来谈合作,做非商业的电影文化推广。每个月至少有一到二次小
旅行导览。曾遇过很多人来参加导览,也有遇过只有一个人参加。江明赫说,就算只有一
个人他也会带导览,这种如宣教士般的精神,传播著大林镇的故事与美好人情。
综合艺文空间,歌仔戏推广基地
台湾的老戏院,过去都是综合型的剧场,除了电影放映,新剧(现今的舞台剧)、歌舞秀
、歌仔戏都在戏院展演。其中歌仔戏更是一段重要的历史,以往歌仔戏都在外台演出,户
外演出效果受限,目的也大多都是酬神,观众免费观看,不太会在意展演品质。有戏院之
后便开始往内台戏发展,也由于内台戏需购票入场,戏剧品质与内容开始精致化,将歌仔
戏推向一个新的里程碑。
万国戏院过去也曾演过歌仔戏,江明赫在为万国戏院奔走过程中,认识了“正明龙歌剧团
”团长江明龙(很巧合名字相近,但两人没有亲戚关系),希望该团能将万国戏院当成歌
仔戏的教育推广基地。江明龙认为,歌仔戏过去本就是社区内重要的娱乐,与戏院的公共
性相符,可以让歌仔戏回到人与人互动的戏剧本质。
因为江明龙的牵线,民视筹拍新的8点档戏剧《戏金戏土》(名字暂定,改编自杨丽玲同
名小说),决定将主场景落在万国戏院。在戏院里搭起戏台与木头座椅,恢复早期戏院内
的景况,且形成一个有趣的空间感──旧的大戏院包著一个新的小戏院。不过因为搭景经
费不少,民视无法独力负担,镇公所也没有预算。江明赫在调查大林的故事时,发现台湾
机场免税店王国──升恒昌的董事长江松桦是大林人,便研拟企画,希望江松桦可以赞助
部分经费。原本抱着姑且一试的心情,没想到获得江松桦支持。除了赞助万国戏院内的部
分硬件经费,去年12月19日,也赞助举办儿童圣诞看电影活动,邀请若竹儿学员(智能发
展障碍)250名到万国戏院参加活动,观赏《超能蚁男孩》,同时也邀请同是大林人的艺
人徐乃麟来同欢。
万国戏院除了期望扮演大林艺文基地的功能,也慢慢实践社会企业概念的社区创新之路。
戏院外挂著1968年杨文淦导演执导的电影《小镇春回》,应是凑巧,也是一语双关的期待
。大林小镇,这4年因为万国戏院,逐渐找回活力。“樊赐生艺术文化基金会”感受到江
明赫与众多志工的努力,现在也愿意将镇上另一间闲置多年的“新兴戏院”,提供做为对
大林有益的使用。江明赫现在又要开始为新兴戏院的活化,继续奔走。
【番外篇】电影看板彩绘师,登录无形文化资产
万国戏院过去有一个戏院工作者──陈明山师傅,当年是万国戏院的电影看板彩绘师,工
作室就在万国戏院对面。
和一般电影看板师傅经历不太一样的是,陈明山是台湾唯一跨足电影、外台戏剧看板布景
、醮坛布景的彩绘师,电影看板反而是彩绘看板生涯中,时间相较短暂的一份工作。陈明
山40年来都坚守在这个日益落寞的台湾民俗文化技艺,扎实的实力已被登录为嘉义县的“
无形文化资产”。(编按:依据《文化资产保存法》,传统艺术、民俗及有关文物、文化
资产保存技术及保存者可视为无形文化资产)
陈明山现住在距离大林约一公里的溪口乡。工作室在一条产业道路的尽头,四周都是农田
。去工作室拜访的季节,水稻已经采收,农民利用空档种马铃薯。工作室摆满颜料与各种
大小的布袋戏、歌仔戏布景看板、许多场馆展览的输出、别人研究成果的出版品,还有两
三本陈明山保存的老相片本。
翻开相本,细数每张照片的岁月故事。有万国戏院旧照、学徒时代的青涩模样、结婚照,
还有广告彩绘写真。陈明山14岁遇到“朝阳派”的师傅张锦涛,学习布袋戏、歌仔戏等传
统戏曲布景制作与彩绘,早期曾是黄海岱、黄俊雄布袋戏团专任布景彩绘师,也替醮坛、
艺阁等布景彩绘。
早年没有电脑排版,更没有大图输出,举凡小店家的招牌、大厂商的户外广告、神明庆典
活动的牌楼或醮坛,戏剧的舞台布景,全都仰赖彩绘师傅的巧手与经验。过去的学徒传承
方式,没有严谨的透视与美学训练,学徒大多也是因为生活困苦,希望习得一技之长糊口
。陈明山在人生困顿时,遇到张师傅照顾提携,因此很努力的学习与练习,从布景木工制
作,到彩绘技巧,累积实力。
陈明山在戏剧布景彩绘工作中,研发出萤光颜料应用於戏剧的效果,这也影响了像是“艺
霞歌舞剧团”的黑光戏,或布袋戏的一些光彩变化效果。
从陈明山的相簿中,还了解另一件有趣的事,早期黑白底片时代,竟然会有彩色的大头照
,原因就是像陈明山这样的彩绘师,手艺精湛的,可以用工笔慢慢替肖像照上色,就变成
有特殊时代氛围的彩色照片。这才明白,布景彩绘,不仅有替电影行销功能,还有美化常
民生活的社会意义。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