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DesertGold (沙漠黄金)》之铭言:
: 有些人在台湾拿到学士或硕士后就直接去美国发展
: 通常是自费读个美国硕士然后开始在美国公司工作
: 有些人在台湾拿到学士或硕士后选择先在台湾工作几年存些钱后
: 再自费读个美国硕士然后开始在美国公司工作
: 通常走后者的很多是因为家中无法支援学费
: 那相较于前者,后者多了那几年台湾工作经验,在美国找工作会比较有优势吗
: 还是其实台湾工作经验加分有限,后者找美国工作并没有太多优势
: 如果要去美国的话就早点去,走前者的方式较好
: 走后者只是因为家中没钱
: 有没有走后者的来分享一下
目前算是走后者走到七成左右的经验吧,来分享一下
2012 112 硕毕→ 2012 ~ 2017 石头→ 2017 ~ 日亚
还没确定要转永住还是 L1 到美国
──────────
基本上我在评估职涯的时候都会把评估过程切成三个部分:
1. 把下一个目标明确化
“我想去美国发展”这种目标不够明确,通常必须问自己几个问题:
˙目标是怎么样的工作环境?
˙目标达成后生活环境会变成什么样子?
˙达成这个目标会让“整个”生涯规划朝着自己想要的方向前进吗?
为了正确回答这些问题,通常必须在原目标上加更多限制条件
所以目标最后就会变的非常侷限:
˙修改前:“我想去美国发展”
˙修改后:“我想去美国的哪边、哪几间公司”
但是这些条件对职涯规画是相当重要的,原因在于:
1. 限制条件越细,准备方式就越单纯,例如新创和 FLAG 的准备方式就有差
2. 风险评估,例如常见的“去了发现生活开销太大”、“不好照顾家人”等等
2. 完整列出自己的现况
˙履历-学历、职历、任何可以拿出来看的专案
˙身体状况-会不会水土不服或是无法承受准备期间的压力
˙目前生活状况,例如需要边工作边准备
˙家庭状况,尤其如果自己是家中经济支柱的话要特别评估
˙生活习惯,例如月光族就要评估是否真的能走留学之类需要存钱的路线
这里有个重点是一定要对自己诚实,故意忽略缺点会影响整个准备过程
3. 拟定跟执行计画
现况跟目标都已经非常明确的状况下,计画就只是单纯的两步:
1. 要达成目标有哪些条件?工作经验?身分?还是其他的?
对照条件跟自己的现况,自己缺的有哪些?
2. 对于缺的那些条件要怎样补齐?哪种补齐方式是最有效的?
(例如绿卡要用工作签转还是用抽的?工作签要 H1B 还是 L1 ?)
计画拟定之后就是执行看看会不会成功了
──────────
我自己的完整经验大概是这样(跟工作经验相关的会标黄箭头):
˙目标:
˙地点:未来打算长住日本或美国,所以锁定这两个国家
˙公司: FLAG ,因为比较想找稳定的工作所以不考虑新创
另外有确认 FLAG 在日本的 SDE team 没有日式职场文化
˙刚毕业时:
˙手上有 112 硕,找国内公司没什么问题
˙除了硕论以外没有可以实际写在经历上的 project (←)
˙没有 intern 经验(←)
˙可以用英文工作;日文大概日常会话程度
˙比较想工作,不太想做研究
˙不太会存钱
˙没有身分
˙不知道什么叫刷题
˙刚毕业,所以想至少先经济独立,不要靠家里(←)
对照目标来拟定计画:
˙方法 1 :直接从海外投 FLAG
→因为没刷过题所以要花时间练习,但是这样又会拖一阵子不工作
→投美国会卡身分,有可能被丢到其他国家去等
→当时各公司在日本都不收国外新鲜人(←)
˙方法 2 :到当地拿学位后投 FLAG
→没有打算继续念 + 没存钱
→美国 CPT 完要赌 H1B ,当时被印度人压到中奖率只有 1/4
→日本风险很高,因为万一最后没进的话就必须考虑回台湾或日企
但是日本 IT 业甚至全体工作环境的风评实在不太好
˙比较合理的计画:在国内找一份工作,一方面先开始累积固定收入、
另一方面也开始累积经历;三年到五年后再评估是否要追这个目标
所以当时我透过朋友介绍先去石头做了几年
˙在石头做了四年后:
˙手上有 112 硕
˙可以用英文工作;日文大概日常会话程度
˙比较想工作,不太想做研究
˙还是不太会存钱
˙还是没有身分
˙开始在闲暇时间刷题
˙四年纯 Android + Java 开发经验
˙有 app 在 Google Play 上架 + 包在公司产品里
这时候其实已经把条件集的差不多了,所以评估起来可以再深入一点:
˙方法 1 :直接从海外投 FLAG
→投美国:还是有身分问题,但是如果投日本成功了可以干一阵子后用 L1 转
→投日本:条件差不多集满了
→四年经验全是 App 端,所以可能要准备系统设计(←)
˙方法 2 :到当地拿学位后投 FLAG
→很显然方法 1 的成功率已经比方法 2 大很多了,所以方法 2 不考虑
结论:可以开始投看看日本的 FLAG 了,没上的半年等待期就再补强刷题和系统
最后我投了两次日 G 跟一次日亚,日亚上了就直接进来了
──────────
所以回到原 po 的问题:台湾经验会不会有帮助?
这其实是要对照自己职涯计画来看的
如果在目标和计画都不明确的状况下,单纯“有工作经验”跟成功率一点关系都没有
但是如果目标和计画全部都很明确,知道自己工作经验是要补现况的哪块的话
工作经验是可以有相当大的帮助
不过前提当然就是要照着计画调整自己工作内容
软件业的场合,常见的几个调整方向包括:
˙做可以列在履历上的专案,包括一些能衡量专案成效的数值以及自己负责的范围
˙至少能把一种主流程式语言练到非常熟练的机会,到时候可以直接应用在面试上
˙如果有同时开发前后端的机会,就利用这个机会增加系统设计能力
准备期的工作不是单纯的累积经历,是用来补强现况的
在累积经历的同时也逐渐补强,负担绝对会比开始找工作时才想办法生出来少很多
文章有点长,希望能对想出国深造的乡民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