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Tech失业都比较像摩擦性失业,失业原因通常是被自愿失业,变成一个不该失业,公
司找不到人,人找不到工作的状态。
再加上前述的冒名顶替症候群,以及社会观感,变成一个很特殊的状况。
这是现实存在的,只是不是台面上政治人物的焦点。
Tech的危机线已经被下拉到35岁。像之前的阿里巴巴,就有人因为35岁被公司以换血理由
弄走。通常这类人有着不错的学经历,在很多工作上还会有overqualified的情况。
各国法定退休约为65-68,中年失业粗推也要45-55,选举又把40岁以下归类为年轻人。
所以就跟失落的中产阶级一样,成为一个gap.
这群人社会对他们的观感与期待,是正值颠峰,随便找工作更可能影响之后的履历,别人
也不一定会觉得这是积极的态度。
所以这群往往失业都是拖很久,有经济能力的,或许会说已经工作好几年,给自己放个假
,Gap Year,充电出国,陪人家等等。
传统的求职积极态度,在这阶段反而不会是优点,还很可能扣分。
这类人也不愿意透露,是保护自己credit还有公司,也就是所谓的和谐。
相信即使是HR,如果不在其位,应该也是觉得这文化莫名其妙,弄得要一直演戏,很累。
因应这件事,只能提醒自己记得随时保持紧急存款,至少半年以上。最好每半年更新一次
履历,不要因为工作很稳定就沈浸在舒适圈里。
因为很多发生这些事的人,并不是传统定义的能力不足或态度有问题,那种早在初期就被
淘汰了。很多是发生在很敏感微妙的时机,例如re-org,promote,不管是直接/间接。
通常职务越高,所需要的Landing准备时间也越久。有听过结婚/小孩是在这前后发生的,
真的是很考验当事人的心理素质。
政府想去照顾的,不会是这群人,而是底层。所以这群人也不能抱怨,免得家人或社会观
感不好。另外还能做的,就是平常在组织里,不管职务,大家尽量减少无谓的斗争。高层
和HR是以整体做考量,不会因为一两个人被斗掉,就有什么改变。
真的发生时,不论是非自愿或被自愿,保持冷静,谈条件,拿推荐函。不要自己去扛责任
,这样面对下一份工作时说法也能显得更有立场,不用去为了和谐导致诚信风险。
如果有HR看这篇文章,也请多思考一下,不管是请人离开还是找人进来时,多想一下,不
要做一台HR流程机器,多以人角度去考量。不存在完美员工,业界也本变化无常,人的问
题才是最重要的,这也是你们的专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