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积体电路制程重大突破 台团队研究登国际

楼主: FK56 (干56)   2018-11-23 07:40:44
积体电路制程重大突破 台团队研究登国际期刊
【大纪元2018年11月21日讯】(大纪元记者钟元台北报导)台湾国立成大物理系教授吴忠
霖与同步辐射研究中心陈家浩博士所组成的研究团队,研发出仅有单原子层厚度、约0.7
奈米,且具优异逻辑开关特性的二硒化钨(WSe2)二极管,并在自然通讯杂志上发表成果

半导体技术蓬勃发展,即将面临积体电路微缩化的三奈米制程极限,因此科学家除改善积
体电路中电晶体的基本架构外,也积极寻找具有优异物理特性且能微缩至原子尺度(<1奈
米)的电晶体材料。
中华民国科技部、国立成功大学、与国家同步辐射研究中心的支持下,台湾团队在积体电
路研发上有重大突破。学者找到0.7奈米电晶体材料,此二维单原子层二极管的诞生,更
加轻薄,效率更高,除了可超越“摩尔定律”进行后硅时代电子元件的开发,以追求元件
成本/耗能/速度最佳化的产业价值外,并可满足未来人工智能芯片与机器学习所需大量计
算效能的需求。
二维材料具有许多独特的物理与化学性质,科学家相信这些性质能为计算机和通信等多方
领域带来革命性冲击。其中与石墨烯(Graphene)同属二维材料的二硒化钨,是一种过渡
金属二硫族化合物(Transition Metal Dichalcogenides, 简称TMDs)。
研究团队表示,二硒化钨能够在单化合原子层的厚度(约0.7奈米)内展现绝佳的半导体
传输特性,相比以往的传统硅半导体材料,除了厚度上已超越三奈米的制程极限外,可完
全满足次世代积体电路所需更薄、更小、更快的需求。
研究团队利用同时兼具高亮度/高能量解析/高显微力的台湾“三高”同步辐射光源,成功
观察到可以利用乘载二维材料的铁酸铋(BiFeO3)铁电氧化物基板,能有效地在奈米尺度
下改变单原子层二硒化钨半导体不同区域的电性。吴忠霖教授表示,相较以往只能利用元
素参杂或加电压电极等改变电性的方式,本研究无需金属电极的加入,为极重大的突破。
这项研究利用单层二硒化钨半导体,与铁酸铋氧化物所组成的二维复合材料,展示了调控
二维材料电性无需金属电极的加入,就能打开和关闭电流以产生1和0的逻辑讯号,这样能
大幅降低电路制程与设计的复杂度,以避免短路、漏电、或互相干扰的情况产生。此外,
由于二维材料的厚度极薄,能如同现今先进的晶圆3D堆叠技术一样,透过堆叠不同类型的
二维材料展现不同的功能性。
研究团队说,透过这项研究成果,未来若能将此微缩到极限的单原子层二极管组合成各种
积体电路,由于负责运算的传输电子被限定在单原子层内,因此能大幅地降低干扰并能增
加运算速度,预期可超过现今电脑的千倍、万倍,而且所需的能量极少,大量运算时也不
会耗费太多能量达到节能的效果。
科技部表示,这项研究成果将对数位科技发展带来重大的影响,也许手机充电一次就能连
续使用一个月,而以现阶段积极发展的自动驾驶汽车来说,如果所有的传感、运算速度都
比现在快上千、万倍,行驶霹雳车再也不是梦想。
https://goo.gl/Qtz74D
作者: yaolling (Felitsa)   2018-11-23 07:49:00
看到TMD不争气的邪笑
作者: lavenderktyn (我是男生)   2018-11-23 08:36:00
Z方向上的0.7nm 跟人家XY方向上的3nm比不是怪怪的吗
作者: thewid (THEWIND)   2018-11-23 08:55:00
3nm不是xy方向的3nm 现在鳍式不是都看等效吗?
作者: acomi002 (考运哥)   2018-11-23 08:55:00
先观望
作者: jason222333 (发呆)   2018-11-23 08:56:00
就是可以做更薄的意思吗?
作者: ljsnonocat2 (平凡是幸福)   2018-11-23 09:12:00
感觉记者的理解力怪怪的 厚度跟长度分不清
作者: rexptt (rexptt)   2018-11-23 09:34:00
作者: xiemark (aisinjuro)   2018-11-23 09:43:00
之前开发SiGe的HBT,中间Base层厚度非常难控制,导致HBT的Beta在wafer上差异太大。单层不知如何控制?
作者: lovebridget (= =")   2018-11-23 10:01:00
老板:很好很好 下去领22k
作者: lovemost (螃蟹)   2018-11-23 11:12:00
阿咧,我真的看不懂
作者: goodboy98 (JimmyQ)   2018-11-23 13:38:00
这以前有跟老师讨论过,跟我认知的差不多
作者: Rylix (星流)   2018-11-23 14:34:00
开发到量产会不会良率很难提高这也太精准
作者: jjvh (官人)   2018-11-23 15:41:00
TMD二极管说能用一个月电量是怎样,IC又不是二极管主导
作者: gp61g42ji31 (脚印)   2018-11-23 16:50:00
翻译:请给我肝脏
作者: z2243390 (infinity)   2018-11-23 16:54:00
上nature的paper 还能被乡民靠杯
作者: cchsiao (cchsiao)   2018-11-23 18:02:00
楼上看清楚,是自然通讯杂志,和nature比?impact factor就差好几倍了,是要比什么?
作者: yeeeeouo (炉山生龙Ba)   2018-11-23 18:10:00
看起来是单层WSe2的PN junction device ,制程上问题爆多的...
作者: teleportcat (转瞬为喵)   2018-11-23 18:24:00
厚度?
作者: jumpout (我跳!)   2018-11-23 18:58:00
nature communication 和nature差多了
作者: chencjj (神骨鸡好好吃)   2018-11-23 19:30:00
作者: youkiller (人生海海)   2018-11-23 21:32:00
点数差一半但还行辣
作者: nctubd (bd)   2018-11-24 00:27:00
只是发一篇要缴15万台币就是了
作者: john0302 (k k k )   2018-11-24 00:41:00
我只相信GG的研发 才能量产 其他都是理论派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