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iPhone 新品12日即将亮相,今年新品多被定调为小改款,外资和本土法人对苹果和
供应链看法不同,外资喊进苹果看好平均单价和服务营收持续成长,但富邦投顾预警,苹
果将不再以硬件销售为主,且如出货量不佳,毛利和营益率表现恐低于前一代,也将拖累
亚洲供应链产用率。
苹果市值已逾1兆美元,日系外资看苹果最为乐观,由于苹果已进入持稳周期,将不会出
现量能大幅度成长,预估今明年iPhone出货量分别为2.19亿支、2.21亿支,年成长均为1%
左右,而平均单价应可持续提升,预期今年单价有望看增15.5%,达753美元(台币约2.31
万元),明年还能成长2.5%至772美元(台币约2.37万元)。鉴于iPhone累积装置达145亿
部,后续服务营收可观,今年营收占比有18%的水准,年复合成长率可达23%。
富邦投顾分析师廖显毅分析,从两层面来看,虽然苹果市值增加,服务营收占比已达20%
,后续如再加强,表示苹果不再以硬件赚钱,这其实对亚洲制造为主的供应链并不利,且
因去年iPhoneX、iPhone 8销售不佳,亚洲供应链股价年初迄今修正幅度达20~30%,如今
年出货量无法成长,加上对新款产品预期度不高,毛利率、营益率恐受拖累。
聚焦供应链后市,组装厂鸿海(2317)堪称是最大赢家,而光学镜头厂大立光(3008)也
受惠旺季拉货效应,看好9月营收与8月相当。以目前EMS组装厂预估,全年出货量为持平
,约2.15亿支,3新品出货量约8300万支,其中,6.5吋2800万支、5.8吋1500万支、6.1吋
4000万支。
鸿海公布8月合并营收3967.85亿元,较上月营收3955.91亿元略增0.3%,年增率则达到
25.25%之多,累计前8月合并营收达2兆9009.33亿元,年增率14.83%,均创下历年同期新
高。随着新款iPhone组装代工订单将于9月开始大量出货,法人预估,鸿海9月营收即可展
现强劲的爆发力道,站上4500亿元之上,更可望一路走高到12月。
虽然拥有苹果新机的利多,不过鸿海股价却持续破底,昨大跌2.6元或3.35%,以75.1元作
收,续挫波段新低,也来到2016年5月多以来新低,而从鸿海筹码面来看,外资已呈现连
续卖超12个交易日。
鸿海旗下的富士康深圳龙华厂区以及郑州厂区都已经紧锣密鼓进入量产阶段,其中郑州厂
区是24小时运作,旺季奖励金也祭出有史以来最高,显见客户对于这次新机销售量的期待
。
市场多预估,苹果下半年手机出货量将达到9000万到1.2亿台,鸿海占组装生产的比例最
高,其中OLED面板的6.5吋与5.8吋iPhone可望拿下80~90%的订单,至于低价机种6.1吋LCD
版的部分也可望分到3成,成为第4季的营运成长动能。
苹果订单开始发威,一扫电脑病毒的阴霾,台积电(2330)为苹果新款处理器A12的主要
供应商,在7奈米订单出货增温下,8月营收达910.55亿元,较上月大增22.4%,创下近5个
月以来新高,更是今年次高水准,不过较去年同期减少了0.9%,累计今年1~ 8月营收约为
6467.8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了5.8%,为历年同期新高。
另虽然部分业界人士认为,相较于过往下半年新品拉货1亿支,今年不到1亿支的动能趋保
守,但供应链认为,过去苹果倾向多下单拉货,但考量后续下修订单的幅度,其实与今年
拉货动能相当。
腾旭投资长的程正桦分析,今年苹果重点机款为6.1吋LCD iPhone 采用LCD萤幕、单镜头
、铝合金框架,不搭载3D传感,整体成本Cost down下,预期价格可降至699美元。
以今年预期的终端市场销售比重,6.1吋LCD比重逾5成,相较5.8吋OLED、6.5吋OLED的2成
、3成来的多,单价走势可能在今年下半年看到高点后,就会向下反转。程正桦说明,今
年苹果重点机款为6.1吋LCD iPhone 采用LCD萤幕、单镜头、铝合金框架,不搭载3D传感
,整体成本Cost down下,预期价格可降至699美元。
今年3款iPhone 可以尺寸、面板材质区分,其中,最受瞩目的堪称是平价版iPhone X的
6.1吋LCD款。市场预期平价版6.1吋 LCD iPhone ,将具备全面萤幕、脸部辨识Face ID,
双卡双待外。而这次苹果大玩新色牌,6.1吋将有灰、白、蓝、红与橘等 5 个颜色可能选
择,有望为从颜色带动换机需求。
但整体而言,今年iPhone被视为小改版,供应链指出,苹果在去年iPhone开始采用LCP天
线,高频、高传输能力成为PCB供应链重点,但机壳和声学模组上没有太大变化,
不少产业人士将目标转进明年,寄望在光学镜头、生物辨识应用、扩增实境强化升级,再
掀投资题材。明年iPhone将会是有史以来最大规格升级,包括:OLED版搭上飞时测距(
ToF)技术、3镜头则为6P 1200万画素镜头为主。这样的升级将利于扩增实境(AR)、成
像效果表现更佳。(陈俐妏、杨喻斐/台北报导)
https://bit.ly/2CHzWp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