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一通电话少五万,但保住了良心:跟猎人头 HeadHunter 喝一杯】
“很多求职者不信任猎人头公司,认为你们都在帮公司砍求职者的薪水,只想赶快成交赚
业绩。事实上呢……?”我问
(转载经作者同意)
-
X 上班的猎人头公司(学名:人事顾问公司)座落在高端大气的办公楼高层,周遭有精品
店环绕。我通过空阔的玻璃大厅的两名警卫、一排门禁刷卡机,电梯以高级轿车式的沉默
向上疾驰。对柜台报上 X 的英文名后,我被带进一个小隔间里。
如果我是求职者,现在就会把一生写成的一两张履历、小心放在半透明的小圆桌上,一边
感叹履历薄得都捏不稳,一边默默祈祷我遇到的
headhunter 能帮我把它送到好公司去......
叫做 X 的 headhunter 推门进来。一开始,今天的他带着与平日不同的僵硬感。他说就
算是每天帮别人谈工作的 headhunter,轮到谈自己的工作也会紧张啊。
Q 简介一下猎人头公司的商业模式?
我们的客户是公司。公司开出特定职缺委托我们找人,媒合成功、人才就职之后,公司支
付其年薪的一定比例给我们,那就成为个别 headhunter 的业绩。业绩再乘以一定比例,
就是 headhunter 的业绩奖金。
业绩达标的话,奖金会比底薪高出不少。
Q 很多求职者不信任猎人头公司,认为你们都在帮公司砍求职者的薪水,只想赶快成交赚
业绩。事实上呢……?
没错,业绩摆第一是常态,我知道有的猎人头公司找员工时,看到自传写“想帮助人找好
工作”就刷掉,特别喜欢找背房贷车贷要养家的,因为这种员工对业绩特别积极。无可厚
非,钱是最明确的收获。
但我们team的价值真的就是“帮人找到好工作,让他们的生活更好。”面试我时主管就这
么说,这也是我认为这份工作有一定意义的地方。有办法谈价值,除了我们的坚持之外,
也还有特殊的环境因素——我们 team 专门负责猎软件工程师。
自从工业革命之后(X暂时被自己的教科书用语逗笑),劳工对企业的议价能力很低,通
常只能被动接受定价,而软件工程师是现在劳动力市场上少数有谈判优势的劳工,因为需
求大于供给。现在每间公司都要写网页、都要做手机app,就算不是顶尖的工程师也有很
不错的薪水和很多工作机会可以挑。
因为软件工程师的特殊优势,我们 team 才有余裕那么重视求职者的需求。这种优势不知
道会持续多久,大概到出现大量会写程式的人才补满市场需求前,都会这样吧。
Q 什么时候最有成就感?
最有成就感的时候,跟业绩、薪水都无关,是求职者真心觉得你很棒,很满意你介绍的工
作时。这一行有很多漂亮女生,但我完全不是这类型。工程师称赞我的工作成果,一定是
真心的啊。那种成就感无可比拟。
尽管如此,还是有 headhunter 和求职者利益冲突的时候:当求职者从其他管道找到一个
工作,比你介绍给他的更好、或更有发展性,但是他不知道,这时你要不要告诉他?
为了他好,我还是会老实说啦。每次讲这种电话,挂上电话那瞬间你知道——唉、这个月
可能就少了五万。
Q 利益冲突是猎人头工作痛苦的地方吗?
不是啊,这种心痛一瞬间就过去了,哈哈。
对我来说最痛苦的时候是,你帮人介绍了一个工作,后来再联络时发现他过得不好。
说直接一点其实不干我的事。我只能从媒合当下求职者的需求和公司的条件去判断,没办
法控制公司后续怎么对待他。但我是那种会反刍痛苦的人。我会一直试图思考,当时有没
有办法预测求职者加入公司后可能面对的情况。
Q 具体来说,怎么样帮求职者评估什么是好工作呢?他们会提明确的需求吗?
百分之九十的人都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啊(笑)。不过他们至少说得出讨厌原公司哪些特点
,我们就会避开这种职缺。好工作的标准因人而异。有人求收入稳定,有人觉得新创小公
司很潮。
没有人看得准长期,但我们可以帮忙做一些中期的评估,例如:企业文化是否适合?公司
是不是分工太细、学不到全貌?就技术发展趋势来说,做什么比较有前景?
Q 你进公司第一年业绩就是“新人王”,之后也蛮顺利,请谈谈 headhunter 的专业技能
如何养成?
其实到年底时新人已经走一半了,所以新人王也没有很厉害啦(笑)。新人离职率高是因
为,业绩压力大、工作本身说枯燥也蛮枯燥的。
我觉得 headhunter 需要的是很幽微的技能欸。
工作流程本身很单纯:拿到公司委托、蒐集履历、一一打电话、面谈,或许一两天就会了
,进入门槛很低,做得好很难——我自己对“做得好”的定义,和流程、甚至和业绩都没
有正相关,是“让人信任”的能力。
人才招募时间很长,从第一通电话到就职至少一个半月,你如何长期维持信赖关系?
首先,不能不了解产业。为了猎工程师,刚进来的时候从看计算机概论开始,要一直读书
。我们必须尽可能了解产业在干麻、技术内容是什么,才能鉴别工程师的程度,以及回应
公司的需求。不懂技术的时候谈不到十分钟就无以为继,根本不知道对方在讲什么、要什
么。
另外就是讲话的方式。我主管是斯巴达式高压训练,换个角度说,他会牺牲自己冲业绩的
时间来帮新人。他对我们说话时的声音、语调、语速、用词都很要求。刚开始打一通电话
,主管会把你说错的话抄下来,一句句纠正你“这边不该这样讲”。我们寄的每一封
email,中文英文,都要经过他批改。压力超大,也进步得很快。
(我留意了一下 X 的声音。倒不是什么魅惑人心的海妖歌声,不过不疾不徐的中低音,
有理性、沈稳的印象。 X 说他以前不是这样说话的。)
到了实际面谈时,会遇到各种情境:客户生气了怎么办?客户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怎么办?
客户想解约怎么办?我会一一分析那些经验,建立自己的应变模式。
我第一年几乎每天都花十一、二小时在工作上,一周六天。虽然被数字衡量得很心累,但
又不服输。我给自己的标准比公司的业绩标准高,也会设定其他的学习目标。第二年开始
可以不那么累,第三年才开始正常上下班,花得时间少得多,年末业绩反而还比前两年更
好。我想我是打击率高的类型。
Q 你从这份工作中学到的事是什么?
我一直想创业,这份工作很酷的地方就是能看到各种商业模式,特别是新创公司。
我们必须具体理解公司在做什么、怎么分工,才能找到合适的人才。在大量拜访公司的过
程中偷师,例如问一间公司他的竞争对手在做什么,他们又有什么对策,对我来说很有趣
。
我还发现,影响一个人职涯选择的关键,往往是他承受风险的意愿。
可能是因为大学教育吧,工程师常常把自己当工具人——不是你想的那种工具人!——很
多工程师习惯别人提供很明确的框架,才会依据那个去写程式。因此,一个新的专案开出
来,一切都尚未明确时,那个有能力和勇气跳出来带大家一步步厘清、落实的人,对企业
来说是非常珍贵的人才。
Q有你想要学习的 headhunter 吗?
有我很佩服的同事啊,但我学不起来。
很多厉害的 headhunter 是“业务性格”,发自内心关怀客户、私下也会成为好朋友。工
作时拥有“我一定要把这件事做好!”的热血。
相较之下我是“分析型性格”。首先我就不会觉得“一定要把一件事做好”,因为那个目
标本身可能有问题,我习惯把事情拆解成各个环节去找能优化的地方。而且我本质上不擅
社交,下班把工作的电源切掉,会变成一句话都不想讲。已经讲太多话了。
Headhunter 都会和接触过的求职者保持联络。有的人是传那种“安安”、“天气变冷了
”的讯息,如果 headhunter 很漂亮的话,男性求职者会很乐意跟你保持联络。我们
team 却是寄最新的产业情报、趋势观察给工程师们。我没办法成为那种用人格魅力感召
客户的类型。
-
2018/3/1_06:50更新:
各位对不起,经作者同意转载后,已附上全文
当初转贴时尚未取得作者同意,因此小弟才自做聪明采用节录的方式> <
抱歉造成大家观感不佳,感谢大家的提醒!
-
全文传送门:https://goo.gl/QVXjX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