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全台称羡的梦幻职缺,如今竟“找呒人了”…连年缺工7000人,竹科人才荒怎么解?
http://www.storm.mg/lifestyle/351536
近年来,人才赤字已被认为是台湾的国安问题。这个现象连号称最多科技新贵、许多人梦寐以求的竹科园区也不能幸免。
竹科是台湾的经济命脉,更是科技业的火车头。这里超过七成的产业是半导体,创造2.3
兆元产值,占GDP总额的13%。如果连这里都缺人才,台湾的经济优势恐怕剩不了几年。
竹科人才荒到底多严重?《远见杂志》直击现场。许多厂商反应,为了找人,征才活动办
得比过去更多、更勤,仍然招不满人。
今年9月,竹科举办征人活动,一口气提供7000个职缺,数量多得引人注意。
1111人力银行副总经理何启圣就说,最近两年,他们在竹科举办征人活动,从过去半年一
次,增加到目前一季两、三次,每次有30~50家、占竹科1/10的厂商参加,约提供2000
个职缺。
“这两年,竹科厂商总说人才难找,听得我耳朵都要长茧了,”104资讯科技公司资深副
总经理晋丽明打趣地说。
招不到人才 高阶、基层技术最缺
打开104人力银行网站,竹科工作机会占了150个网页,职缺超过3600个,包含研发、生产
制造、业务等类别,几乎每一家公司都缺人才。
对照主计总处的资料,这些民间的求才广告并不夸张。从官方统计的2002年开始,竹科职
缺数始终徘徊在3000-7000多个,细究其项目,最缺的是包括工程师在内的高阶专业人员
,以及基层的技艺和机械技术人员。
十多年来,研发工程师等高阶专业人员职缺比率在五至七成间,技艺、技术人员缺则超过
两成,前者需求是后者的两倍以上。
劳动部劳动力发展署桃竹苗分署,观察新竹县市科技厂商,也有类似发现。他们表示,厂
商最需要工程师类的高阶人员,及助理工程师、技术员的基层工作人员,这两类悬缺数最
多,与竹科人才需求雷同。
扣除台积电 科学园区逐步衰退
“竹科人才需求呈现M型化!”清大工程与系统科学系副教授陈灿耀如此表示。
曾经任职于台积电研发处的陈灿耀分析,其实M型化的现象已经存在十多年,只是过去景
气好,厂商争取眼前的订单与利润都来不及,忽略延揽人才,开发创新产业,现在到了正
视的时候。
虽然竹科因为部分生产线移到中科、南科,近两年来整体营业额下滑约5%,但是,观察
三大科学园区近十年表现,的确已发生人才不足、分布不均、而且过度集中特定大厂的问
题。
其实,景气差,加上人才不足,三大科技园区的营业额已经下滑。尽管科技部发布新闻表
示,三大园区去年营业额及出口额分别为2.37兆、1.5兆,比前年成长了2.94%和9.91%
,双双创下1980年园区设立以来的历史新高,但是,如果扣除一枝独秀的台积电,就能发
现三大园区其他厂商营业额衰退的事实。
从2007年-2016年,除台积电之外,三大园区的其他厂商,共衰退2200亿元,平均每年衰
退220亿元,虽然在2010年略有起色,可是,这六年来逐步衰退,2009年甚至创近十年最
低。
工作价值观改变 留住人才不易
众所周知,台积电因为获利,给得起高薪,堪称竹科的“台大”,邻近的清交毕业生都希
望进去,自然吸引好人才,这也增加其他厂商招才难度。
陈灿耀认为,在台积电人才磁吸效应下,园区的先进技术研发、精密制造人才不足,使得
面板、内存、手机等制造业发展迟缓,企业缺乏创新与应用,难以在世界上有领先地位
,毛利也就不高。
据他观察,厂商需要创新,推出新产品,高阶的研发工程师、软件分析师等同大脑,而生
产线上的基层机械设备技术人员,则是手脚。
然而,近几年来,台湾人的工作价值观已然改变。以技术人才来看,不论是维修设备,要
向客户鞠躬哈腰,或是轮值大夜班,日夜颠倒,负责机台全天候顺利运转,许多人不太想
做,流动率自然高,时时需要新血加入。
“我要一辈子过这样的人生吗?”花莲县917有机农场主人李锦智,回忆过去在竹科担任
生产线设备工程师、轮值三班的日子,心中并不快乐。
那时他穿着无尘衣,在无尘室里巡查,管理10、20部芯片切割、封装机台,忙得没时间坐
下来。如果遇到赶货,还得加班,连续工作16个小时。做了两、三年,自嘲好像高级黑手
,没有成就感。
因为要值大夜班,肝指数上升,连生小孩,都要人工受孕,尽管能领月薪五万多元,但自
觉升迁管道有限,为了健康,选择回老家种金针。
人才大幅外流 台湾受限、大陆空间广
因为升迁不易而离去的,不只基层技术人员,高阶科技研发人员也因为台湾产业前景欠佳
、停滞不前,选择离去,大批人前往大陆投靠的现象。面板业就是一个例子。
2008年金融海啸,面板市场需求、价格皆下滑,一名拥有博士学位的工程师才刚进入,遇
到产业无法成长,公司不敢扩厂,缩编组织,没有新的高阶职位,一直无法升迁。
“早我两年进去的博士,当时已经是经理,早我一年半的升为副理,但是,早我一年的,
做了三年,仍是工程师,后来走了,我也因为升迁无望,任职五年离去,”他无奈地说著
。
“我一半以上的同事都离开了,有人去了苹果,也有人去大陆,”他表示,大陆发展面板
业,愿意提供舞台,放手让竹科人规划整座工厂、整条产线,挥洒空间很大,很有成就感
。
不只面板业高峰不再,促使人才外流,这一、两年,台湾手机厂商在全球市场表现难有突
破,人才看不到前景,大批从竹科去了深圳,加入OPPO、VIVO、魅族的生产行列,进军大
陆内需市场。
IC设计业也是如出一辙。联发科过去被视为是电子相关领域毕业生的第一志愿,但这几年
,获利好坏不定,陆资厂商挖角程度,已不下于面板业。
“竹科求才已经面临内有推力、外有拉力的困境!”晋丽明表示。美日韩厂商竞争夹杀,
大陆正在崛起,以高薪、高职挖角,竹科可谓腹背受敌。
对岸年薪400万 猎人头抢人资
“在台湾有五年工作经验的工程师,到大陆后,税后年薪可实拿40万~50万人民币,除了
住房或安家补助,还有三至五年不等工作签约保障,确保能赚几年钱,”一位有被挖角经
验的竹科人说道。
经纬智库副总经理赖远烽表示,五年前,大陆厂商给竹科人五倍高薪,随着他们培养自己
的人力,现在价码已降到1.5倍至3倍,但仍具吸引力。
如今,大陆厂商挖角台湾人才,甚至从工程师延伸到人资部门。一名不到40岁、在竹科知
名大厂待了十年的人资,经由猎人头公司介绍到大陆,现在年薪达400万台币,成为人资
圈内人的话题。
科技人才外流,引人注目,虽然政府没有统计人数,但是,掀起的集体跳槽风波、厂商机
密遭到外泄的诉讼案件却持续增加。外界认为,流向大陆的人数比流向他国要多,连外国
人都替台湾紧张。
2013年,OECD一项调查发现,各国专业人才外移,以台湾最严重,比率占外移人口的61.1
%,居世界第一。主计总处今年公布,2005~2015年海外就业人口由34万人倍增到72.4万
人,其中58%是到大陆就业,超过一半,成长快速。
产学应携手 培育业界所需人才
今年8月,美国《时代》杂志也以“台湾正遭遇人才大量流失,中国是主要受惠者”为题
报导。英国牛津经济研究院也预测,台湾将在2021年因为人才外流,吸引不到国际人才,
可能成为全球最缺人才的国家。至于2017年瑞士洛桑管理学院的国家竞争力排名,台湾和
去年相同,排第14名,但是,在“人才外流是否弱化国内竞争力”项目,从去年的45名,
退步两名,掉到47名,“企业是否重视吸引、留住人才”也退步两名,从去年的36名,
掉到38名,成绩更不理想!
大陆厂商挖角竹科人才的动作不停歇。近年来更直接登台,进入附近的高铁特区,让竹科
人不必离乡背井,也能有更多的就业选择。
就在竹北高铁站周围的新建住商大楼里,最近五年,不少有陆资色彩的IC设计公司隐身其
中。他们多半在开曼群岛、萨摩亚群岛,新加坡或是香港登记来台。由于IC设计没有生产
线,不需建置厂房,一间办公室就可以营运,外人难以得知。
据了解,陆资给薪和竹科差不多,不过,竹科人认为大陆发展机会较多,愿意尝试。“我
们开玩笑说,如果你身边的工程师不见了,不是到了对岸,就是到竹北了,”一位竹科人
转述圈内的流行语。
竹科人才已嫌不足,却又面临外流,未来应该到哪里寻求人才?台积电技术专案管理办公
室处长杨光磊表示,按照道理,产、学应共同培育人才,由学校生产产业需要的人才。
“厂商可比照采购模式,制定规格,告诉学界需要什么人才!”陈灿耀建议,厂商可事先
言明对人才的需求,让他们就学时期就要面对“未来的老板”,找到主动学习的动力与态
度。
清大教务长戴念华就欢迎竹科厂商进入校园,直接和学生面对面,厂商与校方共同授课。
去年就与旺宏电子合作,量身打造开设人才培育课程。
此外,清大八年前创全台之先,开设跨学院的跨领域、双专长课程。戴念华说,课程目的
是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增强日后面临工作挑战的抗压性舖路,今年已有23%的毕
业生完成学习。
学界已敞开校门,迎接厂商前来下单,也调整课程,符合需求,现在就看厂商如何“购买
”了。
【小档案】觅才频受阻,竹科标准也下降?
近年来竹科找人,不仅时间愈花愈久,人才素质也受影响。104资讯科技公司资深副总经
理晋丽明发现,找好人才,平均花三个月,可是找来的人未必合乎期待。
“不好用”“不能马上进入状况”“没有即战力”,是近来不少竹科人资主管的共同感受
。有厂商发现,花三至六个月找来资深研发工程师,即使高学历,也不保证高素质。
观察竹科人才的学历分布,随着广设研究所,有硕博士学历者已超过三成,30年内增加五
倍,即便如此,硕、博士毕业生无法适应企业文化而被解雇的憾事,仍时有所闻。
“我们曾经在三个月内,连续解雇两名知名国立大学的材料科学博士!”一家从事半导电
晶体薄膜量测公司的主管透露。
高学历常难融入群体
这位主管表示,博士级员工年薪160万-180万元,公司要求遵守工作保密协定,上班时间
不能使用智慧型手机,可是两人违反规定,加上个人行事风格太独特,不易融入群体,只
好请他们走路!
雪上加霜的是,过去被视为热门科系的理工科,愈来愈不受青睐。
近十年来,包括硕博士学生,理工类减少七万人,占全部学生比例从49%降到42%,少了
7%,反倒是社会类学生增加4%,达39%,人文类增加3%,为19%,这或许和政府大力
推动观光、创业,引导学生就读餐饮、设计、观光科系有关。
供给愈来愈少,影响所及,让竹科找人的标准也跟着调整。以IC设计业薪水最高的联发科
为例,过去只给拿到书卷奖的台成清交电子、电机、资工、通讯等相关研究所面试机会。
据闻,现在联发科也放宽标准,包括台科大、中央大学、中正大学等国立大学,没有书卷
奖的,也都可以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