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美国裁员的补偿
https://www.ptt.cc/bbs/Oversea_Job/M.1224253946.A.D72.html
1. 我当然知道新制是0.5x年资 , 整体来说不高
但你想的太单纯了 , 台湾是以情治国 ,
台湾法治很大是政府偏好 ,
失业对政府是很麻烦的一件事 , 法条不怕找不到 ,
若像美国法治方式当然若公司有闲钱当然没问题 ,
但你想有可能吗?
现行就是手机产业钱景几乎很难看到 (这句话很保守了) ,
而手机部门/无法获利部门的人数就是那么多 , 公司获利来源又一直缩水 ,
台湾公司可能像intel说裁个11% , 1.2万人 ,
政府都不用出面 , 美其名保护员工 , 实则卡住企业 , 把问题丢回企业自己 ,
左右选票取得政治利益 , 最后得利的又是谁?
政府怕被骂到臭头 , 所以我一直强调目前华硕这现象是种"离职裁员赛局"
劳动部/公司/弱势员工/强势员工四方各有盘算 , (公司员工都不用说谁是正义之师)
目前这赛局其实最大获利者反倒是不想转换技能的弱势员工 ,
但长期下来对公司并不利 , 对国家劳动力当然也不好
2. 若是无法短期寻得新职 , 甚或想轻松点 , 以员工角度当然是做一天是一天
(最佳策略)
但我仍说了 , 文化是会传染的 , 我认为公司与其弄这种方式 ,
应该像intel等一样 , 公司本质还是获利的 , 但有些部门 , 经营者方向错误
就需要认真面对 , 文字游戏也只是外在而已
※ 引述《MacBookAir12 (New Mac Water)》之铭言:
: 台湾裁员成本应该没有你想像的这么高。
: 劳基法规定的是0.5N+1个月预告工资。
: 比起欧美企业这样的成本算少的。
: 就算你认为这样很高,也是让企业不要随便去裁员,
: 毕竟台湾大多数企业不把员工当资产,想丢就丢。
: 而且也没有限制企业再寻新人,我以前被裁过,连POOL都进不去。
: 过没多久,就收到一封前公司的挂号信,问你要不要去新工作,月薪‘劳基法法定工资’,
: 如果你不回传,就代表你不同意,然后公司就可以跟劳工局讲新工作你不接受,
: 他就可以去聘雇外籍移工,所以也没有你讲的那样裁员后限制企业再找新人。
: ※ 引述《egnaro123 (原po是大叔)》之铭言:
: : 1. 其实裁员根本不应该限制企业再寻新人 , 因为当产业景气需要裁员时 ,
: : 通常是企业需要转型的时候 , 你不让企业找新人 , 则劳动部及企业的赛局 ,
: : 会变成企业宁可让员工自已走 , 也不能影响到找人 (就是...)
: : (但我怀疑这法令是否真的存在 , 因为我看过太多例子是裁员时 , 企业还是
: : 有在找人)
: : 最后造成台湾企业文化碰到人事问题 , 不实是求是
: : 2. 劳基法管太多 , 造成裁员成本过高 , 让企业宁可弄非正常方式 ,
: : 另外大量裁员要几天报这项根本没必要 , 因为当企业需要大量裁员时 ,
: : 就是企业已有危机 , 企业都已有危机要破产了 ,
: : 会在意多那几万元罚金吗? , 最后宁可弄到破产 ,
: : 也不想要处理人事成本及转型的问题
: : 3. 求职假也是 , 当企业不想要这名员工 , 员工也知道企业不需要他 ,
: : 怎可能要求员工付出心力 , 而又企业怎可能安心交付工作 ,
: : 员工多做一天就痛苦一天 , 要被裁的人还影响到别位员工
: : 另以薪水算员工 , 有些公司又心有不干 ,
: : 这项最能体现台湾民族性及立法不实是求是
: : 4. 合理适当的方式是就是劳动部划下底限 , 员工年资给予一个补偿 ,
: : 公司当然可以优退来让整个程序顺利 , "劳动部此时介入协调即可" ,
: : 公司有闲钱又不想优退 , 员工当然也可以到法院进行仲裁 ,
: : 法院自会看公司收入等状况但很少到这一步 ,
: : 因为大都在劳动部应可处理完 (劳动部还是劳检这东西,可以故意卡一下)
: : 结论 :
: : 各种成本下 , 整个"裁员离职赛局",
: : 就变成公司希望员工自己离职(变相压迫) , 公司利益最高
: : 部份员工则是不做职场及技能转换以适应新产业 , 耗在那 (员工利益次高)
: : 公司员工还在那东想西想 , 而最后整个赛局公司很有机会不是得利的
: : (序列赛局 , 最后公司不见得会得利 , 因为人心文化会传播)
: : 而台湾产业则又更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