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上篇
毕竟在科技类公司待了十年
第一份工作初出社会不算的话 十年多待了两间公司
两间公司也都是从同业中世界数一数二级的规模缩编
这不禁让我怀疑 科技类的公司真否是条不归路?
internet世代这二三十年与消费性电子市场是密不可分
而消费性电子市场的趋势就是所有商品到头来都会变传产
越是大举增资的公司在日后就会面对更大的冲击
因此我在想 是否要往传产转换过去
毕竟台湾的传产虽然一直不是新鲜人的目标
但是时间拉长到三十年以上 巨人产业并不会 比科技类少
甚至许多三四十年的传产公司举足世界 例如制鞋 脚踏车 工具机...etc
这次台湾科技业面对红色供应链的冲击导致的不景气
让我不得不好好想一下 是否该降低对待遇的标准 换到续航力较强的产业
毕竟35岁和30岁不一样了 下一次遇到冲击可能也40岁了
那时候筹码会更少 而这个状况依照台湾的现状来看 并没有终点
不晓得大家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