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民血本无归 谁杀了太阳能?
作者: /撰文/杨卓翰、赖筱凡 | 今周刊 – 2012年8月23日 下午12:55
曾经,有一群人怀抱着梦想,石油耗尽、气候变迁考验人类存亡,他们做的太阳能电池将
能拯救世界。如今,这个梦,碎了。当太阳能从明星产业变惨业,连台积电都弃守茂迪,
台湾太阳能产业为何六年烧光上千亿元?一个太阳能厂前财务长的控诉,揭开台湾太阳能
厂不能说的祕密。
台南工业区里,一家太阳能公司的作业员拿着扫把扫地。他照常轮班,工厂里的机械却没
在运转。“最近这一个月,生产线关了一半。”这名年轻的作业员说,他所属的公司专门
生产太阳能多晶硅电池,成立于二○一○年──那是太阳能产业辉煌的年代,公司订单接
不完,产能二十四小时满载。
半年亏掉近一八五亿元 如今开始募资偿还银行债务
但现在,产能利用率不到五成、作业员打杂。“我们公司算不错了,还能领薪水。有些公
司已经叫员工……‘先休假’。”他不敢说“无薪假”,深怕这三个字太过精准地描绘出
这个产业的惨况。
画面转到台积电内部,上半年来台积电为了是否继续投资太阳能,已经讨论了好多回,“
原本传出要收掉的是(台积太阳能公司董事长)蔡力行在做的薄膜太阳能,谁知最后是在
多晶硅收手,弃守茂迪。”业内人士不讳言,太阳能产业的惨况,连台积电也摇头。
你一定很疑惑,格陵兰岛的冰山快速融化,海平面不断上升,上周石油价格每桶突破一一
○美元,地球的能源正在耗尽,我们需要太阳能啊!是的,我们需要太阳能,一种取之不
尽、用之不竭的替代能源;即使如此,我们的太阳能产业却半数面临严重亏损,光是今年
上半年,二十九家上市柜太阳能厂就亏掉近一八五亿元,只有三家赚钱。
这个数字看起来不够惊人,毕竟比起DRAM、面板厂单季动辄亏损百亿元,太阳能产业
半年赔掉一八五亿元,显然是小巫见大巫。
然而,整个产业大幅亏损下,今年太阳能厂居然还要大举募资,规模超过一三○亿元,几
乎是上半年赔掉多少,就再跟股东要多少钱。过去六年,太阳能厂从台湾资本市场募走了
二二○○亿元,然而,这些钱泰半烧光,债务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打着偿还银行债务的
名义,益通、旺能、升阳科、中美晶……等,一只只筹资求现的手,又伸向了资本市场。
这样的剧情似乎有些熟悉,我们就从一位身价数十亿元的食品公司董事长故事说起。
第一幕:印钞吧,太阳能!
手里握着白板笔,他振笔疾书,不停地在白板上写下这些运算数字:“一般每度电生产成
本十二元,我们如果用一条龙的方式,拿到便宜的太阳能板、组装成模组,再出货给电厂
,每度电的生产成本可以压到六元,扣掉管销,毛利率应该还有四成……。”他是一家食
品公司的董事长,身价数十亿元。去年第一季的这一刻,他认真计算的不是卖出一个水饺
可以赚多少钱,而是把钱投资于太阳能产业个股,比他卖水饺、做食品更赚。
问他为什么想投资太阳能?他一脸理所当然,“你看日本核灾多严重,日本、德国都在关
闭核电厂,现在投资太阳能,机会很好。”他胸有成竹,其来有自,因为这套说词,是一
个上柜太阳能厂董事长向他做的简报内容。
这个景象,看在一位太阳能厂前财务长眼中,他摇了摇头,露出一抹笑容,“这就是我们
一贯的说词:每天太阳都会升起,但石油有朝一日会用完,油价这么高,投资太阳能怎么
会错!”是啊,食品公司董事长也是这么对我们转述,俨然在传诵真理般。
对照现今太阳能产业的惨况,显然这位食品公司董事长错得彻底,就在他投资太阳能的一
年后,股价腰斩再腰斩,成天挂在嘴边的太阳能投资经,我们再也没听他提起了。
“这就是台湾太阳能产业的问题,短视近利。”曾经,这位前财务长看着太阳能厂坐拥千
元股价,股王光环仿佛是一种兴奋剂,让整个太阳能产业的人都轻飘飘,“做太阳能太简
单了,筹到钱、机器买进来,设备厂自然会把技术教给你,机台投入生产,钞票就这么开
始印了。”
一切看起来很简单,他进一步解释,太阳能电池的制程和半导体很像,但难度只有半导体
的十分之一,技术都握在设备厂手上,比起盖一座晶圆厂要三百亿元,“盖好一座太阳能
电池厂,包括设备,只需要三亿至五亿元,三个月就可以开始生产。”对比晶圆厂、面板
厂的巨额投资,盖一座太阳能厂,轻松惬意。
“因为(进入门槛)简单嘛,上、下游没有人想去碰,包括我自己也是一样……,我们只
是在这个供应链找一个位置卡位。”华宇光能董事长李森田很坦白,但他不是唯一这么想
的老板,而是整个台湾太阳能厂业者都难脱这种思惟。
盖厂门槛低、快速量产,造就台湾太阳能厂畸形产业结构,一堆人抢著做竞争最激烈的电
池模组制造与代工;然而,毛利高、技术难的上游原料与下游系统整合的品牌,却没人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