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无耻新课纲”第一届学生的真心话

楼主: zkow (逍遥山水忆秋年)   2023-12-11 19:29:25
“无耻新课纲”第一届学生的真心话:文言文、中国史,根本不曾缺席
换日线
2023/12/11
今(2023)年 12 月初,“历史教育新三自运动协会”召开记者会,批评 108 课纲是“
去中国化”的“台独课纲”,以东亚史取代中国史,消除学生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认同;后
又有北一女国文老师抨击新课纲删去多篇经典文言文,譬如顾炎武的〈廉耻〉,痛骂新课
纲是“无耻的课纲”。
身为高中 108 课纲的第一届“白老鼠”毕业生,目前于文学院历史系在读中的我,课余
时间也透过当国中生的国文和社会科家教赚点外快,因此看到铺天盖地的“无耻”和“去
中国化”新闻时,不禁深有感触。
对不起,在我的学涯和家教生涯中,我没有感受到文言文和中国史曾经缺席过。
常见迷思:古文 30 篇被“删减”成古文 15 篇?
在北一女国文老师痛批新课纲删掉〈廉耻〉、〈始得西山宴游记〉、〈台湾通史序〉后,
作家朱宥勋在脸书发文表示,新课纲不会“删掉”哪一篇原本古文 30 篇范围内的文章,
而是“推荐”书商 15 篇经典选文放入课本中。
在我的高中时代,国文课本内总共有 15 篇古文没错,但我们还有一本附件──“补充文
选”,当中包含但不限于那些没被放进课本的另外 15 篇古文。当时,我的国文老师将那
几篇未被收录进国文课本内的古文称为“A 级选文”──他的说法是,这些文章虽然没在
课本里,但还是极有可能出现在段考考卷和学测考题中。
于是,有的时候国文老师因课程时间不足,让我们“自己读”课本内的白话文,把上课时
间拨去教授〈始得西山宴游记〉、〈劝学〉、〈岳阳楼记〉等不在课本内的“A 级选文”
,我们学校甚至会拿这些古文的某些段落,作为段考的默写考题。
而我在准备学测期间,自己把古文 30 篇都找出来精读了好几遍,不敢说倒背如流,但至
少也有滚瓜烂熟,甚至在学测考试当下,看见相关题目的考题时,不用看题干引文就可以
直接读问题选项。
不过,当年不知是媒体渲染抑或其他误会,社会大众与我的同侪都有“108 课纲的学测国
文应该不会考太多文言文吧?”的揣测。殊不知,我这届学测国文考题中仍有大篇幅的古
文题目。
在哀鸿遍野的同侪里,我虽有身为幸存者的窃喜,但也会想:到底是谁在标榜新课纲不注
重古文?
“新旧交融”的第一届新课纲
身为 108 课纲第一届高中生,我认为我们处境尴尬的原因,莫过于课纲与课本内容是“
新”的,老师们的教授方式和考题却仍遵循“旧”课纲模式。
回想我在高中上课时,经常遇到老师说:“虽然这个部分新课纲没有教,但我觉得出题老
师还是会考,所以我们来补充一下吧。”
但现在想想,会不会真实情况根本不是“因为出题老师会考所以我们补充”,而是那些想
补充过去旧课纲内容的老师自己就是出题老师?
讲白了,或许他们的想法根本就是:我觉得这个部分很重要,我想教;我就是出题老师,
我要用考试题目让你们感受到这些内容的重要性。这样看来,虽然部分高中老师整天抱怨
“考试领导教学”、“不考试学生就不会读书”;但也会反过来以考试为由,正当化自己
传授“我认为很重要的学问”此举。
因此,我的高中考题上充满了许多“新课纲没教的旧课纲内容”,后来也习惯成自然,甚
至忘了到底这部分是出自新或旧课纲。现在想想,会否学测考题根本就没有任何旧课纲的
范围内容,一切都是(部分)高中老师因不确定而产生的过度揣测和自作多情?
所以,“文言文”在国文教育中的角色是?
高三时,我曾经和国文老师认真讨论过“文言文在国文课本中存在之必要”此问题。那位
自认传统的国文老师认为,文言文确实能展现国文/中文这个语言的文化脉络,而在他最
理想的国文课程规划里,应该是在课本中列举中国文学每个阶段的代表性文章,编出像是
大学里“中国文学史”这门课的内容。
“但我也知道课程时间有限,所以我们再过滤出某几篇所谓‘文言文经典’,引导或激发
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利用课外时间去研读其他内容。”
他心中的国文教育可以分为“鉴赏”和“应用”两个方向,前者是引领学生阅读那些跨越
时代、历久弥新的文学作品,后者则是生活中的阅读理解和写作等语言应用。“至于该著
重哪一方面,那就看课纲和政策制定者希望下一代往哪个方向走。”
学生的想法呢?从我国高中时期观察身边的同学,到了现在指导的国中家教学生,几乎人
人都“痛恨”孔子,看到伦理道德、礼义廉耻的鸡汤文也会酸个几句。
不过,从未有人质疑过苏东坡、李白和杜甫的文字力量,就算背诵默写考题范围时很痛苦
,我们依然无法否认“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唤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等文句横跨时空的飒爽与豁达。
由此可见,抛开〈廉耻〉,文言文教育还是有许多发挥空间。
常见迷思:改教“东亚史”,高中历史“去中国化”?
我的国中时代仍然属于旧课纲范围,因此历史课本还是以“时序制”呈现台湾史、中国史
和世界史;高中历史课本便是遭人诟病的“主题式”编法,并将第二册中国史改为“东亚
史”,除了中国史之外,还加入日本、朝鲜和越南等“东亚文化圈”国家的历史──某些
社会人士视此为“去中国化”的改变。
但老实说,整本东亚史课本依然是以中国史为主,举例来说,在讨论“选才制度”的单元
里,有超过四分之三的篇幅皆在叙述中国如何从察举孝廉、九品官人法演变到科举;提及
朝鲜和越南也使用科举制度的内容,其实不到四分之一。因此,与其说东亚史课本去中国
化,还不如说关于日本、朝鲜和越南史的内容不足。
我陪国中家教学生背中国朝代表时,甚至非常诚恳地告诉他:“如果历史课纲真的‘去中
国化’该有多好,我就不用每个礼拜都听你背唐宋元明清还背不起来了。”
此外,新课纲的东亚史课本加入了探讨东亚“人群移动”的两个范围,详述中国因为天灾
与战争导致的人口迁徙,以及近代东亚的移民去向,这些内容让我们理解到今日全球化移
民社会的形塑脉络,也能提供身为“世界村”居民的我们借鉴与参考。
我反倒认为,讨论中国政府制度演变、征税制度更迭的单元应该被删除,吏户礼兵刑工、
司马司徒司空、一条鞭法两税法……这些细项留给吾等历史系学生烦恼就好。
结语
平心而论,108 课纲的待改进之处确实有很多,像是学习历程档案和学科考试的双重夹击
,无疑是台湾教育制度在“分数至上主义”和“全人教育”两边都想讨好之下的扭曲产物
;又或者是所谓“正课”的时间减少,学生有更多自习和探索的时间,但老师们还是想把
庞杂的课程内容都塞进有限的课堂时间里,造成师生双方的压力。
我也同意新课纲的某些“阅读素养题”的出题手法有失水准,毕竟分析一篇文章应该有诸
多方式,不该仅侷限于“资讯撷取”一种,但不知为何,新课纲的国文和社会科考卷上仍
会出现大量的“资讯撷取”考题。想当初学测考社会时,我一边和手写素养题搏斗,一边
思索:为什么我要花时间来这里抄题干?
但是,任何改革的成果都很难立竿见影,更何况教育是百年大计,因此 108 课纲的成败
恐怕无法在今日就下定论。局中人如我,更无法一面倒地批评或赞扬,毕竟甜头和苦头我
都吃过。
身为 108 课纲施行的第一届高中毕业生,我也不知道现在的自己是否成为了大人们所期
待的大学生,以及一个“够格”的下一代年轻人。
《关于作者》
廖宥甯 Jocelyn Liao
是 Z 世代成员也是九年级生,想进入新闻业的历史系学生,未成年即在台湾各城市间漂
泊的彰化乡下小孩,姓名第三个字为了平仄和谐请读二声。
执行编辑:林钰芩
核稿编辑:孙雅为
https://s.yam.com/OSh0L
作者: supercilious (mnemonic)   2023-12-11 23:20:00
赞成减少文言文
作者: yamahara6026   2023-12-12 17:14:00
其实历史也没必要学,因为学校里教的历史都是被改写过的,自己去网络上蒐集正反资料后再比对吸收后才是较接近真相的历史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