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从萧晓玲案看教师法修法争议

楼主: honkwun (反皮草 拒绝血腥时尚)   2019-05-07 07:00:32
https://talk.ltn.com.tw/article/paper/1286481
教师法修法倡议以来,争议不断。而由于萧晓玲案为著名的教师恶性解聘案件,偶尔也会
成为各方论点中的佐证。然而,或许因为萧案复杂冗长,若干文章引用时,难免不够周详
。为避免解读有所偏误,在此补充一二。
在目前的争论中,一般不适任教师之所以未能处理,教师团体归咎于校长,家长团体则认
为校内教师会才是老大。于是有教师投书反驳:“你只要敢挺身踢爆校方的黑箱,就准备
接受来自校方的秋后算帐!从台北市中山国中萧晓玲老师,到新北市鹭江国小刘芳君老师
,不都是如此吗?”
单就这段话而言,萧案成为佐证是正确的。在萧晓玲被恶性解聘的过程中,不管是她之前
因为争取教师合理工作环境而和校长发生的冲突;或者解聘前夕,回应记者查证,老实告
知校内滥用测验卷并积欠钜款的丑闻,在在都恶化了她在解聘过程中所受到的对待。
只是,争点的起源是教评会处理不适任时的成员比例(增设外部委员)。若以萧晓玲解聘
的所有相关流程来说,外人的介入,有好有坏。有人胡乱指责,也有人仗义执言。大体来
说,当时中山国中的处理有黑箱作业之嫌,例如上级教师会要求列席教评会遭拒;师大心
测中心主任林世华愿意参与辅导期,也被无理拒绝。
家长团体支持增设外部委员,那么,从萧案来看的话,这样的意见是对的吗?这恐怕大有
问题。因为在萧晓玲的解聘过程中,家长会的角色,有太多太多的时候,是帮凶。像是大
队人马直闯教室、散布不实指控信等(详见《校园恐怖事件:被霸凌的教师萧晓玲》一书
),都让人摇头叹息。
在教师、家长,或校长三方,都有好人坏人,在萧案里的这三种人,不等于一般状况。制
度的改变,或许会带来转机,但成事毕竟在人,加上校长遴选问题等制度上的交互影响,
修法是否能保证好的结果,恐怕还是未定之数。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