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 青春期易有“恋师情节”?揭开爱和崇拜

楼主: sony577 (双姓:《姓名权》平等!)   2018-12-30 00:25:44
青春期易有“恋师情节”?揭开爱和崇拜的真相…
【华人健康网 记者洪毓琪/台北报导】 温闵凯 | 名医开讲
情窦初开的少男迷恋温柔的女老师,青涩少女喜欢上帅气的男老师......上述情境是不少
偶像剧、言情小说常有的情节。不过,究竟为什么青春期阶段的青少年,特别容易对年长
者产生崇拜及向往呢?难道是“恋师情节”作祟?且听专业精神科医师怎么说!
青春期易有“恋师情节”?医:应为恋父/母情节转移
在青春期之际对师长有过粉色泡泡般的恋爱幻想,是不少走过学生时代的人或多或少曾有
过的经历。可是为什么此阶段的孩子特别容易有这样的情况呢?精神科医师温闵凯表示,
在讨论为何青少年在青春期阶段特别容易对师长产生崇拜前,首先要了解的是,其实坊间
所谓的“恋师情节”,以心理学角度来看,又可视为“恋父/母情节”的转移。而造成其
发生的原因,可能与孩子无法从父母、照顾者身上无法获得足够的紧密性,转而向位高、
年纪较长者寻求安全感所致。
根据佛洛伊德的人格发展五阶段理论,人类在3~5岁时正值“性器期”阶段,此时期的孩
子在异性接触上,多侷限于自己的父母亲。因此,十分容易使男孩出现特别依恋母亲,女
孩特别依恋父亲的情况。若此时未让其对同性的父亲或母亲有所认同,就容易使其未来产
生“恋父/母情节”。
青少年易崇拜、依恋师长?生活环境、成长背景是关键因素
且13~15岁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性意识会逐渐发展、萌芽,进而渐渐对异性产生向往。而
这样的情感追求,在孩子普遍生活环境、接触人事物受到侷限的情况下,便容易使其将丰
沛的情感转移至日常生活中,拥有独特人格魅力、专长、才华的人身上,进而对师长、特
定偶像产生崇拜。
温闵凯医师指出,若青少年从小在生长的家庭环境中,又缺乏父母的关爱,便容易于此一
渴望感情交流的青春期阶段对外寻求心灵的慰藉;甚至产生投射心态,转而对像父母、照
顾者般能提供其安全感,相对成熟的成年人、长者产生依恋。
除了缺乏关爱的者容易产生上述情感转移的现象外,自幼过度依赖父母的青少年,在难以
适应青春期必须离巢、自我独立的情况下,也可能因此转而寻找一个与父母亲相似的替代
者依附于下。
性观念要从小教起!明确界定两性界线,教会孩子拒绝很重要
正因为青少年对于感情仍处于懵懵懂懂的阶段,往往十分容易将崇拜、依恋的情感与爱混
淆。再加上,东方人教育中又习惯以打压式教育教导下一代,长时间下便易培养出不敢表
达自身意见、情绪的孩子。若孩子本身恰巧有希冀依赖年纪较长的人格特质,而对方又抓
住此一要点;在此情况下,便极易使涉世未深的孩子在面对崇拜的权威人士时,因习惯性
顺从而缺乏思考,进而服从其依赖对象不合宜的要求。
因此,家庭、学校及社会应从小培养孩子表现情绪、感受的习惯。此外,及早教育孩子正
确性观念、界定两性界线更是不可或缺。温闵凯医师强调,正确的性教育不该等到孩子进
入青春期后才着手。事实上,当幼儿开始有身体部位的观念时,便应于日常生活教育其身
体哪些部位是不能给自己以外的他人所碰触;并尽量以开放、正面、平常心的口吻与孩子
谈论性,都有助于孩子学会拒绝及保护自己。
崇拜≠爱!彼此关系对等、相互成长,才是爱的真谛
除了强调性教育的重要,温闵凯医师也提到,教导孩子分辨崇拜与爱的不同,更是不可或
缺!事实上,真正的“爱”,应该是两方处于对等的位置,不仅情感能一对一相互交流,
彼此更能随着关系的紧密共同学习、成长,为自身带来正向、积极的力量。
至于,所谓的“崇拜”指的则是崇拜者单方面对特定人事的才华、外貌而有所憧憬。且崇
拜者在此段关系中多是义无反顾付出的一方,不但对方不会给予相对的回应,更可能为了
讨好对方而丧失自我。
最重要的是,相较于双方互相坦承、展现真正自我的“爱”,崇拜者对于崇拜对象,多只
看到对方最美好的一面,对于其真实样貌却是一无所知。一旦希望幻灭,往往会使崇拜者
感到极大的心灵冲击。尤其是,对于正值青春期阶段的孩子们更是难以接受。
堵不如疏!面对孩子的好奇心,家长应以正面态度探讨
有鉴于此,温闵凯医师也提醒,父母亲除了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应给予适当的关爱外,正
如“大禹治水,堵不如疏。”面对小孩青春期阶段对异性的崇拜、向往,以及对于性的好
奇,家长与其避而不谈、放纵孩子透过网络搜寻似是而非的性知识,或是,私下自行探索
,不妨保持开放态度,以正向态度与孩子谈论、沟通,都有助于避免孩子因懵懂无知而偷
尝禁果。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132/52281?page=3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