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益] 有关于民国112年以后新进公教人员退抚

楼主: abmortal ( )   2018-01-16 18:45:34
各位教师伙伴好,小弟是任职数年的公立学校正式教师,菜得很。十分关心年金议题,
现拟了下文,预计投书到媒体、教师工会与政府相关部门。立场可能过于鲜明,请各位参
阅,欢迎理性讨论,指出小弟的论述不足之处 :)
==============================================================================
  
有关于民国112年之新建立之公教退辅制度
  笔者为一现职公立学校中学教师。作为90后世代的台湾人,面临的大环境不可不谓严
苛;因此,笔者从入职以来便怀抱着危机意识,为自己建立储蓄与投资的资产规划,以因
应经济成长停滞、实质薪资倒退、房价所得比极高的未来,希冀拥有安稳的退休生活,其
余的,别无所求。关于民进党政府上任所推动之年金制度改革,笔者十分关注,且是支持
改革的一派。目前业已尘埃落定,虽已确立“多缴、少领与晚退”的改革面向,以延长现
有制度的寿命,然而笔者却关注未来是否有另创基金的可能。
《公务人员退休资遣抚卹法》第93条与《公立学校教职员退休资遣抚卹条例》第98条中,
明定:“中华民国一百一十二年七月一日以后初任公务人员(教职员),其退抚制度由主
管机关重行建立,并另以法律定之。”从条文看来,民国112年之后的新进公教将适用崭
新的退抚制度;惟其是否以另立新基金、采确定提拨或确定给付,现职人员能否带枪投靠
(结清旧有年资加入),等议题仍无定论。
笔者粗浅了解现行私校退抚制度以及美国401k、IRA等个人退休投资帐户制度,私以
为,它们较适用于新进人员。原因有三:一采确定提拨个人帐户式,不增加政府财政负担
;二则是强调个人的自主投资与管理,鼓励在职人员积极培养理财能力(例如私校退抚基
金将投资方式分成积极、稳健与保守三者,提供教师族群依据年龄与承担风险能力,作不
同的规划);三则是预计的投资报酬率较为丰厚。
众所皆知,我国退抚基金于过去的投资报酬率实在差强人意,二十余年来之平均值仅
为3.6%左右。有关于投资报酬率不佳此点,各方已有诸多讨论,也实非难以理解之事。由
于人口结构转变以及过往提拨不足等问题,连年下来是“给付得多且挹注得少”。因在确
定给付的前提下,为了因应大量退休人口的给付,其在操作上便难以高风险高报酬之标的
为核心配置。
笔者以Excel表试算(见附档),无论是24岁入职(以笔者为例)或30岁入职的教师
,若采个人帐户制,报酬率假设以退抚基金二十余年来的水准3.6%来计算,58岁退休,其
结果刚好在82岁左右用罊;对65岁才能退休的公务人员朋友来说,则是96岁!但关键在于
,倘若未来改采确定提拨个人帐户制,且供在职人员自行操作的弹性空间,则投报率可预
期提高更多,更能因应个人需求,进而保障新进教师于退休时的生活水平。事实上,若以
个人投资来说,在全球股债平衡配置的年化报酬率,在过去三十年来,历经数次股灾,最
少有7%以上的水准(经过通膨修正)。这,可是天差地远的差距。
自然,确定给付之风险由政府承担,而确定提拨的风险则由个人承担,没有人可以保
证这个世界的下个30年到50年将维持过去的经济成长率,故有些人反对确定提拨制。但各
位试想,确定给付制的退辅基金若再次出现危机,政府会如何因应?举债、加税还是再一
次年改?为什么此次年改无法让年轻世代满意?那是因为,对新进公教人员来说,一生提
拨出去的钱,就算基金的投资报酬率再不济事,都大致上够自己用──然而官方预计此次
年改成果,仅能延后基金破产年度到约30年后,且须五年内再调整。为什么年改后的退辅
基金仍无法永续经营?问题的答案,不证自明,便是为了填补以前的缺口。
无论如何,本次年改,对目前30岁以下的资浅公教不啻为令人焦虑的结果。若不与过
往制度一刀斩断,吾人可以预见在不久后的将来,年金势必再往多缴、延退与少领的方向
改革。对教师来说,58岁退休还守得住吗?在几十年的将来,军公教到底几岁退休呢?没
有人知道答案——待到我们届龄退休年龄,便是退抚基金破产之时。坦白说,这也使笔者
继续在公立学校服务的动机大大降低,也会鼓励新进伙伴转往私校或甚至私人企业发展。
宁可将风险与报酬全由个人承担,也不愿留在这一艘即将沉没的大船,为过去失败的政策
买单(退抚制度自设立以来,便已存在不足额提拨之事实)。
  是而,笔者想恳请年轻公教朋友正视自己的权益,一同主张:112年后,退抚制度改
采确定提拨之个人帐户制,并开放自主管理投资的弹性;其次,开放现职人员加入新制度
的选择权。毕竟,下个世代的幸褔与发展,端赖这个世代的公仆们是否竞竞业业、全心全
意地投入工作;可否不要灭了这些伙伴的士气呢?我们已经放弃去计较世代间的劳逸不均
,也不奢求能拥有符合比例的加班费;在考试中突破重围的我们绝非贪财势利之徒,但凭
创造公益作为毕生志业,而把自己贡献给国家。我们不能兼差,薪水也不高,更不要下个
世代拿着税金来奉养我们。仅存的卑微希望,一点也不多:在卖力工作之余,自己付出的
,最后能为自己所有。
附件:公教人员退辅基金采个人帐户试算
https://drive.google.com/open?id=1bQgWqfi4tVCwrq1VB8WBxrTZhWiMVmbJ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