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文有些紊乱 斗胆回文了
先借用I大的推文
推 ikki : 借喻:省略喻体和喻词,只有喻依 09/17 19:53
→ ikki : "整个国家的人都疯狂昏头了,只有我一个人是清楚明白 09/17 19:54
→ ikki : 的,就好像是整个世界都是脏的而只有我是干净的,所有 09/17 19:54
→ ikki : 人都醉了只有我是清醒的一样" 省略掉前面的部份留下 09/17 19:54
→ ikki : 后半 所以是借喻 09/17 19:55
小弟并不认同i版友的解读 但无冒犯之意 只是想作一些讨论
我们拿A喻B 若要譬喻成立 其中要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A和B只能有概念的相似 不能有本质的相等 否则就会变成借代
我举一句作例:<你就像一位学生>
乍看之下 喻体喻词喻依俱全
但若<你>本来的身份就是一位<学生>
那此句并非为譬喻 只是强调用法而已
我认为I版友解读并非正确的原因在于
原句是“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I大以<整个国家的人都疯狂昏头了>作为省略的喻体
以<整个世界都是脏的> 作为未被省略之喻依
但这是不行的 此句就等同于我刚才举例之<你就像一位学生>
因为我们现在的语文用法中
<浊>这个字本来就含有脏 或是(世间)混乱的解释
各位可以参照教育部辞典
1:肮脏 2:混乱 3:污浊 都可以直接当作浊的字义
此造句变成了<世界的疯狂昏头>(混乱)像是<世界的脏>
变成了<混乱>像是<脏>
等同于<我就像是我>这种句子
这并不符合一般譬喻的定义
因此 我认为此句并非为借喻
第二点 关于C大在推文中提到的对诗文填空题型的见解
小弟也有一些看法 但这纯粹为个人意见而已
我认为一份理想的诗文填空题目
其实并非选择题 而为申论题
理由恰如C大所说
诗之诠释并非标准答案
那么 我们要让学生从此种题型学到的
其实是学生是否具备从前后文意象的经营
找出脉络 逻辑 或是情感想像
而进一步 填出具有感染力的文字
用申论方式让学生说明自己的想法
才是真正能判别出程度的考法
但 你我都知道 目前的环境想将选择题转为申论题
无非天方夜谭
我们只能退而求其次
设计<区隔性>够大 或是失之毫厘 差以千里的选项
让学生在有限的选项中
选出一个最具有鉴别度的答案
但这种题目 其实很容易有一些坏题
因为第一 关于对鉴别度的认知是因人而异
第二 有时选项本身的区隔性也没有做得很好
但 那并不是说此种考题是不应存在的
我认为虽然有诸多限制
但一题好的填空题目
仍然能够刺激学生进一步思考文中词汇的运用
以及意象的经营
我想 这种题目还是能帮助学生的
这是在下的一点小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