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
Submit
Submit
选择语言
正體中文
简体中文
PTT
Tea
[问题] 泡红茶的茶具
楼主:
joechiu
(黑轮)
2016-02-25 22:13:34
(文末有图)
大家好
刚刚入门,都是在喝红茶,台湾或是国外的红茶都有
主要泡法是用大约600毫升的玻璃壶浸泡茶叶,再借由滤网倒到茶海去
请问这样的作法妥善吗
常看到有人推荐用白瓷壶泡
不知道两者的差异何在
谢谢大家
作者: renfro928 (who will be the next)
2016-02-25 23:19:00
降温速度不同,玻璃降低温度较快,红茶建议沸水高温冲泡换个瓷壶,同量红茶拆成二次都用沸水泡,自己喝看看是否比单次泡久浸来的香. 紫砂壶也可以泡红茶,只是不建议新手以紫砂壶作为入门茶具. 白瓷会单纯简单些
作者:
bluemkevin
(WHO WHO)
2016-02-25 23:35:00
个人经验 滚水全下 不管散热如何 涩味会飙高
作者: renfro928 (who will be the next)
2016-02-25 23:40:00
套句某主审上课讲的,红茶不要用涩来形容,那叫收敛性红茶评比标准跟乌龙不一样,收敛性是优点不是缺点红茶是全发酵茶,跟乌龙强调走水顺茶汤不苦涩不同现在日月潭很多过度采摘的茶园红茶,茶汤不苦也不涩唷顺便再纠正一下,涩是触觉不是味觉,称涩感较为适宜
作者:
bluemkevin
(WHO WHO)
2016-02-26 00:09:00
涩又不一定会收敛另外 要说乌龙 岩茶苦涩很高
作者:
lwei781
(nap til morning?)
2016-02-26 00:27:00
邱是说讲涩没品味 那样对行销不好听 然后邱没用"涩感"
作者: renfro928 (who will be the next)
2016-02-26 00:46:00
哈,我听到的是没水准啦,不过不是邱秘书说的。涩味的说法,肯定被打枪。下一篇的文,还好是用涩感。楼上同学要不帮忙解释涩跟收敛性有何不同?不然担心一直跑出奇怪的说法误导新手
作者:
bluemkevin
(WHO WHO)
2016-02-26 07:57:00
茶改场的老师写文章都会用"涩味” 不要如此纠结用语收敛性的描述主要在于涩味之后还能给品饮者愉快的感觉 这个说法茶改场还不算最早说的然后你知道为什么茶改会用收敛性这个词吗?
作者:
rbgspydm
(彭彭)
2016-02-26 15:14:00
所以应该要用口腔表面或黏膜磨擦力增加?
作者:
macher
(山海相随)
2016-03-02 00:43:00
"红茶的涩感"算什么优点?? 那东西没味道的 触感也不优雅
作者: renfro928 (who will be the next)
2016-03-09 23:46:00
茶改场的考题,涩是触觉不是味觉,是必考题。哪位上课老师是写涩味的?我打电话去问他。红茶为何夏季是最佳季节?儿茶素最多,转换成茶黄质与茶红质,这是好红茶的指标之一,儿茶素也代表苦味涩感,但是西方红茶习惯加糖加奶,当滋味强劲厚实,茶味才不致被压过。茶改场对于收敛性的描述,才不是blue你的说法。红茶香刺激味觉开始生津,原本收敛的口腔涩感化开回甘。差异点在于涩感能否化开,化的开称收敛性。看人自己推文打自己脸,还满有趣的,再纠正下观念,岩茶常见的涩是火涩,需要回火转化,跟乌龙走水不佳的涩是不同的,不要搞混。
作者:
bluemkevin
(WHO WHO)
2016-03-10 07:39:00
你可以打电话给场长
https://goo.gl/Cuj33M
http://goo.gl/M5jCw6
岩茶你可以多喝一点再下评论收敛性在学术上是来自"Astringency"翻译而来 因收敛一词最能描述原词的意象 但是在茶的品饮上 有人把收敛性一词用于描述茶涩味的前后反差 感谢其他板友纠正看来茶改的描述也夹杂两种意思
作者:
wj790418
(懒懒散散)
2016-03-30 16:34:00
好多高手
继续阅读
[问题] 请问大台北地区或是板上有推荐的包种
lopeanutve
[心得] 贡润祥普洱茶膏
seeress
[心得] 岩茶肉桂
seeress
[心得] 阿里山冬茶心得
gy801020
Fw: [游记] 福冈四天三夜自由行 买日本茶
bell
Re: [分享] 金骏眉 正山小种
ohya74921
[问题] 询问Riston的伯爵茶
desi1025
[其他] 茶道入门免费学习
fallesclef
[问题] 一款高山茶
me356500
[问题] 关于阿里山乡农会的优良奖金萱
dogulow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