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乌龙茶泡茶方式介绍

楼主: renfro928 (who will be the next)   2014-12-18 16:22:30
在介绍乌龙茶泡茶方式之前,建议先了解茶汤滋味与香气的来由与原理,
才会比较容易理解泡茶方式该如何配合自己的口味做调整
茶汤滋味与香气主要来自于茶叶“内含物质”浸泡过程中释放至水中
常会听喝茶的朋友形容,这泡茶“耐泡”,主要原因在于内含物质量丰富
可以多次释放至茶汤中,仍有茶香
有诸多因素会影响其含量与特性,比较常见的是:
1.高海拔因生长时间长,加上气候环境因素,内含物质多,叶片也较为厚实
2.制程因素,像是温度影响发酵快慢与香味香气物质形成
3.季节. Ex.低海拔一年采收六次 到最高海拔一年二次
泡茶三大要素:茶叶量/水温/时间
a.茶叶量
茶量会直接影响可溶入水中的内含物质总量多寡,
常有人用茶叶量多,快冲快泡的方式,说这茶可以多次冲泡还有茶味,很耐泡
这其实算是销售手法之一,但是当把茶量/水温/时间/水量固定下来比较时候
套句流行的说法, 海水退潮就知道谁没穿裤子
严格来说要用”茶水比例“来定义比较恰当
b.水温
水温会影响内含物质释出的快慢与不同的内含物质的表现,
因而不同茶种会有各自建议的温度,做适当的调整
像是绿茶一般摄氏75度上下冲泡,球型乌龙第一泡摄氏100度泡开, 随后可稍减
东方美人茶85度
c.时间
当浸泡越久,理所当然的可被溶出的内含物质越多,可是同一泡茶可被溶出的量
大致固定的,要久浸一泡茶就把内含物质释放差不多,也不是不行,自己喝的开心就好
只是别说怎么这泡茶不耐泡
之前有版友在问,茶能不能久浸? 其实不是不能久浸,而是要看茶特性与泡法是否合适
同样的茶叶,用冷泡浸泡一整晚,不一定喝得到苦涩, 这跟温度也有关
像是夏秋低海拔的乌龙茶,原本儿茶素就高,做成清香型,发酵程度与走水又做得不够
热水久泡之后,单杯茶汤中的苦味涩味太重,咖啡因的含量又高,其实不适合
可是2000公尺以上的高山茶叶,制作过程恰当,其实拿来热水久浸不一定会苦涩,
这跟内含物质特性有关
推荐的乌龙茶泡茶方式:
一. ISO 3103 标准茶叶评鉴方式
这也是台湾茶叶比赛的评鉴方式,建议有兴趣版友可以去买这样的茶具评鉴组,大概150元
标准茶汤的茶水比例 2% 3公克的茶叶,150cc的水量,100度水温,浸泡6分钟
这样的泡法,通常给朋友喝的话只喝到第二泡而已
二.小壶泡
小壶泡的茶水比例 6% 9公克的茶叶,150cc的水,100度水温,
第一泡60秒 第二泡30秒 第三泡60秒 , 第四泡后时间可依第三泡茶汤做调整
茶壶容量若有不同,可依茶水比例调整茶叶用量
作者: ragdollstar (踏月飘香)   2014-12-18 16:49:00
请问,乌龙茶泡法指的是球型乌龙么?很实用的文,推正好有评鉴杯,晚上来实验看看。 :)
作者: bluemkevin (WHO WHO)   2014-12-18 17:03:00
高山茶走水平均较难才对海拔 1000 - 1500 现在都有一年五六采的衫林溪号称1600-2000 还有春采二水 夏采一水 秋冬再两水
作者: lwei781 (nap til morning?)   2014-12-18 21:19:00
久浸不苦不一定能给你好喝的一泡
作者: bxxl (bool)   2014-12-18 21:51:00
问一下,评鉴泡法,泡出来的好喝吗?
作者: bluejames (阿九)   2014-12-19 00:03:00
应该说这是目前大部份人试茶的基准
作者: coldshawn ( )   2014-12-19 08:48:00
推一个评鉴泡法 我想只是希望把所有的茶的味道一起泡出来吧
楼主: renfro928 (who will be the next)   2014-12-19 09:12:00
杉林溪海拔最多1600,不到2000,不要山下低海拔鹿谷茶当作杉林溪来卖。就跟梨山茶区的红乡与华岗高度差1000。1600公尺茶可以采6次,一定要报名神农奖,这样的说法听听笑笑就好,讲出来会被看破手脚我家就是竹山茶农,圈子不大,介绍下1000-1500可以采收5-6次的茶农,我推荐给庄头的茶农们去观摩改进
作者: chehsien   2014-12-19 09:36:00
作者: bluemkevin (WHO WHO)   2014-12-19 15:34:00
1000 - 1500 是真的有采六次的 衫林溪的号称 2000 的草弟也是南投的但我说采多次的并非草弟然后高海拔的直接拿境外茶来假装就可以 本地茶都不一定能赢境外茶
作者: youtobe (Youtobe)   2014-12-19 17:25:00
请问茶水比例2%和6%,哪个是最佳比例?透过时间长短,一样可以到达最佳? 谢谢
楼主: renfro928 (who will be the next)   2014-12-19 21:08:00
2%或6% 建议依照目的来选择,评鉴不同茶的优劣,建议2%因为定性定量做比较,与朋友分享泡茶,建议用小壶泡,可以体会不同泡间风味的转换,味道也可以浸泡时间做调整境外茶几乎都是台湾人过去种植的,有些品质做的也不错但是以乌龙茶制作工艺来说,台湾现阶段还是平均水准高
作者: iammacross (Hi All)   2014-12-20 08:17:00
推,谢谢分享,受益良多。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