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转录自 ChungLi 看板 #1S0VIMYO ]
作者: jones921245 (jones) 看板: ChungLi
标题: [游记] 偷走龙潭市区那些有趣也充满生活记忆的点
时间: Sat Dec 1 10:40:20 2018
哈囉!我是地方贼,欢迎大家,喜欢偷走地方的故事
偷走完整图文网志版:https://reurl.cc/jk8MD
可以顺便偷走贼的脸书追踪:http://t.cn/RmPbrSh
嘿,身为桃园人,竟然现在才写第二篇桃园的文章,好像有点过分
这次无意间到了小时候觉得很远的龙潭的市区走走,就写了这篇文章
其实龙潭市区还满有趣的,包括怪怪屋、菱潭街、永欣戏院旧址、市场日式老宿舍等
贼的文章都比较文史一点,这篇文章介绍的景点也比较多,希望龙潭人可以给点回应
可以说说这些地方有趣的记忆,让贼加进去文章中,谢谢
[地方 #龙潭市场、武德殿、菱潭街、龙潭大池、怪怪屋] 偷走龙潭市区那些与龙好像无关的故事 #龙潭Longtan / #桃园 Taoyuan
贼小时候在桃园区(那时候叫桃园市)读高中,觉得住龙潭的那些同学,每天为了搭专车,都要七早八早起床满可怜的,龙潭对我来说就是个很远的地方。其他对龙潭的印象可能也只有小人国、六福村等,那些小时候爸妈无聊不知道要带小孩子要去哪里,最后只能去花大钱的地方。不然还有龙潭大池,端午节偶尔会跑来看划龙舟,虽然小时候的我不懂这哪里好看。
不过龙潭大池的确是龙潭发源的开端,也是龙潭这地名的起源。虽然龙潭最早开发的地方,应该是河运便利的三坑一带。但在利用龙潭大池的湖水,兴建龙潭圳后,也奠定了龙潭这原本被认为是荒集之地的地方。当然,现在的龙潭算是一座中型城市,周边旅游设施发达,但好像比较少人会认真逛龙潭市区。贼也是第一次逛龙潭市区,觉得也还满有趣的,从清代圣蹟亭、日式建筑,到独特、龙潭唯一的怪怪建筑,以及青年重新活化美食街的空间,都让龙潭市区丰富了起来。不要只是去小人国、六福村,
其实台北到龙潭满方便的,在景安或公馆都有车可以搭,车程差不多一小时左右吧,就可以来到这座台三线的客家小镇。下车地方在桃园客运龙潭站对面,龙潭站的建筑过去应该是龙潭的地标,也是学子或通勤的朋友们,上下课必经之处吧,以深绿为底的建筑还满特别的。不过现在会进到这座客运站的公共汽车好像比较少,大部分的公共汽车还是在中正路上设站牌。其实里面有椅子坐,应该对游客比较舒适吧!话说男厕的空间很酷。
当然,熟知贼贼写作路线的,应该知道市场也是文章中必备的。从龙潭中正路弯进小巷,google上面写着龙潭第二公有零售市场,以及龙潭传统综合市场。其实贼不大知道它们的分别,贼在逛的时候,总觉得两个市场是连再一起的,龙潭人应该两个都会逛吧,这样就形成一个超级大市场。贼去的时候接近中午,有不少租店面卖服饰的,正好要开车走,把市场小巷挤得水泄不通。
除了外面的流动摊贩外,也有遮风避雨的市场建筑,根据桃园市政府的资料,龙潭市场是于民国六十一年(1972年)成立,也有超过三十年的历史了。在龙潭市场还可以找到旧式的广告牌,而且市场内老房子的木窗都还满美的。当然,这么久的市场,一定会有口耳相传的美食啊!虽然贼比较不会吃,不过大家有机会来,不妨试试看馄饨、面店,网络上还满多人推荐的。
龙潭市场延伸至中正路194巷,这条路上有颇有名的幸福车轮饼(不是业配喔!贼真的觉得便宜又好吃,毕竟我是甜食控)。在吃著红豆饼的同时,贼无意间发现对面有间日式老屋,虽然外观破旧,门前也被市场摊贩摆放的器物遮掩住,但那木窗东落西掉地也挺有画面感。走进一看,其实是一间满大的日式建筑,虽然内部也很凌乱,但还维持着原有的空间格局,让人好奇这里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日式老建筑呢?
这是龙潭旧警察宿舍,大正10年(1921)左右,由庄内保正出资购买土地。其实原本这个区域有七栋警察宿舍、一间派出所,还有昭和16年(1941)兴建的武德殿。因为产权的关系,保正的子孙们向法院要求拆屋还地并胜诉,目前只剩下被列为文化资产的武德殿,和这栋摇摇欲坠的日式宿舍,能够述说龙潭的警察记忆,不过市政府好像也没想再现那些故事。
那接下来就该讲讲旁边的武德殿了,这些与日治警察相关的老建筑,可能武德殿最好命了。武德殿设立的目的是为了训练日本军警武艺,大部分的建筑都颇有日本社殿样式。龙潭武德殿大约建于1930年左右,背景应是在日本军国主义扩张时期,为了将殖民地区人民纳入军事动员体系,以发挥皇民化运动教化功能而兴建的练武所。目前好像要做与钟肇政有关的空间活用,可以期待看看,但这样好像失去原有空间的历史。
如果觉得龙潭这两间日式老建筑很可惜的话,不妨走到附近的龙潭国小,看看四间修复的非常“新”的日式宿舍。根据资料,龙潭国小日式宿舍建于昭和六年至昭和十六年(1931-1941)年之间,当然在住户不断流动的过程中,部分建物曾整修过。这里目前规划为“钟肇政文化生活园区”,不过之前也传说钟老师本人不甚满意这修复的新闻,贼是没有特别喜欢啦,反正跟桃园其他日式建筑修复的都差不多,也只能这样了。
在东龙路上,抬头会看到一座黄色的顶棚,为棚下的寺庙遮风避雨,也表示了这座寺庙的重要性。它是“龙元宫”,龙潭市区民众的信仰中心。龙元宫据说建于道光五年(1825年),当时有四位先人移垦至龙潭,因深感宗教信仰的重要,在地方发起募捐,并于龙潭第一市场附近创建了龙元宫。道光七年(1827年)龙元宫竣工准备安座前,位于南兴庄的永昌宫发生火灾,经协调后,让永昌宫的五谷爷神像和香炉暂放龙元宫。
然而,在永昌宫修建完成,欲迎回五谷爷神像时,龙潭当地民众却希望神像能留在当地,庇佑龙潭。在经过五谷爷乩示及两边村民协调后,便将神像留在龙元宫,香炉则回到永昌宫,这也是为何龙元宫是主祀五谷爷的庙宇。同治三年(1864年)龙元宫祭拜者众多,原有空间已容纳不下,信徒也觉得原来的庙址似乎不太适当,便搬迁至现址。庙宇内最重要的物件,应该是道光年间的“万世永赖”匾额,证明龙元宫长远的历史。
龙元宫附近的街道也还满热闹的,也可以找到不少老店。在北龙路上的一间大楼外的招牌,上面写着“永欣大戏院”。龙潭最老的戏院应该是昭和十一年(1936年)的龙潭座,但经营不甚顺利,战后曾歇业一段时间,后来于民国四十四年(1955年)重新开业,并邀来杨梅的剧团驻点演出。民国五零年代,因传统剧团逐渐走向外台系(非在剧场内演出),电影产业也开始崛起,电影院便开始兴起。
也因为龙潭设了军营,有众多的阿兵哥能够支撑龙潭的娱乐产业。七零年代,龙潭共有三间戏院,包括顶隆、龙潭以及国泰戏院。但这些比较小型的戏院,最后还是被强调宽大萤幕、杜比音效的永欣戏院所取代,话说永欣戏院大楼的位置,似乎就是过去龙潭座的位置。当然,这世界的潮流是不断演进的,永欣戏院还是在民国九十八年(2009年)关门大吉。
前面提到龙潭第二市场和综合市场,那大家一定会想说有“第一市场”吗?龙潭第一市场位于龙元路,年代应该比第二市场久,市场建筑曾在民国六十二年(1973年)因大火烧毁,后来兴建了一座复合式市场和美食街,但生意不好,后来改进驻长照服务中心。也有查到新闻,说龙潭第一市场地下室其实是满大的空间,桃园市经发局有意规画为各文件储存的仓库,但也有人说应该作为区民可以使用的空间才对。
位在市场大楼旁的美食街,现在则成为网红网美文青来龙潭必打卡的地方“菱潭街兴创基地”。去年才开幕,短短一年就有这样的成绩,贼觉得是地方创生的好模范啊!贼觉得比较有趣的是,台湾有不少以“市场”创生的地方,毕竟市场与地方居民生活最紧密,但菱潭街兴创基地却是使用市场旁的美食街。虽然龙潭第一市场与美食街本来就是共生的,但也扩展了我对美食街的想像,看照片美食街的牌子还留着喔!
看了一下美食街重新活化的故事,觉得产权真的是台湾资产再生的一大难题,不过菱潭街做到了,相信其他地方也可以。菱潭街里面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顶上那些灯笼吧,之前好像是配合桃园灯会的设计,留下来已成为菱潭街的特色!有点昏暗的巷道,搭上复古怀旧的灯笼,即使白天看起来也别有一番风味。网络上说菱潭街很文青、是龙潭的文创园区,贼觉得这样讲不对,它的空间运用满特别且随意。
它还保留着原有美食街的氛围,只是贩卖的东西比较不同,在入口处还可以看到大小汤圆汤味和理发店的招牌,也让这条巷弄不会那么的文创,反而能够接龙潭地方的气。摊位周末才开,因为摊主平常还有正职要做,不过平常也很少人来龙潭吧!虽然贼去的时候有些店没开,但看了一下,店家都还满多元的,有手作、咖啡、餐饮、社区等,菱潭街满常办活动的,可以追踪脸书。话说“菱潭”就要说龙潭地名的故事了。
说到龙潭最知名的地标或景点,应该是“龙潭大池”了吧!记得小时候这里常举办龙舟比赛,不过我以前好像不怎么喜欢来这里,可能小朋友都没特别喜欢湖吧!埤塘也算是桃园最重要的意象,龙潭大池就是龙潭的埤塘之一。乾隆十三年(1748年)霄里社平埔族通事知母六,曾与汉人垦户薛奇隆共同修筑霄里大圳,后又修筑菱潭埤(也就是龙潭大池)蓄水灌溉龙潭地区,对霄里及龙潭的用水都有很大贡献。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及四十七年(1782年)黄庆兴两度大规模开垦,吸引了不少垦户。嘉庆年间,垦民合力利用菱潭埤之水,兴建龙潭圳,潭水流经乌树林、黄泥塘、八张犁一带,也为龙潭农业发展打下基础。不过龙潭大规模拓垦,要到咸丰元年(1851年)林本源到大溪开垦后,才逐渐向龙潭发展。林本源曾在光绪年间,派人修筑菱潭埤,整座湖面积曾达25甲之大。
为什么龙潭大池原本叫菱潭呢? 这是因为过去潭里长满了菱角,所以才称为“菱潭陂”。后来又传说南边涌泉的泉穴中有白石,每逢水降石露必落雨,如果许久不下雨,只要在潭边诚心祈雨,就会降下甘露,地方居民又把它改称为“灵潭陂”。后来是一次大旱灾,居民祈雨未果,便决心吃素沐浴三天,并至潭边祈雨,突然有一只黄龙从潭中升起,并下起了大雨,解决干旱的问题,所以才正式易名为“龙潭陂”。
在湖上的一座天然小岛上,有一座庙宇“南天宫”,兴建于民国六十一年(1972年),规模比前面提到的龙元宫还大,是一座儒、佛、道三教合一的庙宇,奉祀关公、观世音菩萨,以及玉皇大帝。湖中之庙还满有台湾特色的,也让人会误以为它是间老庙。不过南天宫也才小过四十,市区的龙元宫历史比较悠久,也有一些节日活动,不过两个都是龙潭区信仰中心就是了。
南天宫旁有一座建于民国七十四年(1985年)的角龙潭吊桥,贼对这个吊桥比较有印象,因为小时候来大池都要走这个吊桥。目前,吊桥桥面已被拆除,因为市政府观旅局对龙潭大池有新计划,透过游憩景观的改善,希望大池能够成为龙潭新亮点,桃园最近好像满常这样的,就是将埤塘游憩化,不知道还有几个埤塘有灌溉功能。对了,钟肇政有本小说《灵潭恨》就是以大池为场景,有兴趣可以读读,关于童养媳。
之前在脸书上有介绍过中坜新街的“圣蹟亭”,没想到隔没几天,贼就来到了龙潭的圣蹟亭,规模真的比中坜的大得多,这可是全台湾面积最大且最完整的圣蹟亭。什么是圣蹟亭呢?汉人移民来台后,从原乡带来一些风俗习惯,而汉人敬重文字,以士人为上的观念,让崇敬文字成为一种信仰,并发展出焚烧附有文字的废纸品的实践,而焚烧所使用的就是长得像香炉的圣蹟亭,又称为“敬字亭”。
光绪元年(1875年),龙潭地方监生(博士弟子员)古象贤等人对仓颉极为尊崇,并感念造字之艰难,特别发起集资建立龙潭这座圣蹟亭,希望大家对字纸残书能够有所尊重。目前所见的龙潭圣蹟亭并非光绪元年的建筑,而是大正四年(1925年)重修后的建筑。整个圣蹟亭并非只有一座亭,应该说是一个园区,全区采对称的布局方式,配置了亭身、中门及头门等建筑。
中门的两侧柱子上有石笔的设计,让人在空间上有崇高、敬意之感,而且也增添了文人的形象。亭身部份当然是最精华的地方,基座为方形、两层洗石子的构造,石雕则是螭龙吞脚,非常珍贵。亭体则是焚烧字纸的建筑,可分为三层,底层有“麟吐玉书”的雕刻,中层炉口则有横批与两侧的柱联雕刻,上层则是双龙环抱“圣蹟”二字的雕刻,并以典型的葫芦收尾。
龙潭这座圣蹟亭每一层都可以独自来欣赏,但它又是一体的亭子,算是很杰出的建筑,难怪早在民国七十四年(1985年)就被列为文化资产。圣蹟亭旁边还有一座福德祠,贼去的时候庙的颜色非常鲜艳,似乎最近才整修好,这座福德祠位于圣蹟亭旁边,所以就是“圣蹟亭福德祠”囉!有机会到圣蹟亭,除了欣赏建筑之美外,也可以顺便拜个土地公。
造访完圣蹟亭,可以走台三线回市区,在东龙路、台三线、中正路的大交叉口,有一个龙潭地标“怪怪屋”。因为这是往小人国或六福村的必经要道,小时候就还满好奇这栋建筑到底是干什么的!?虽然大家比较常称它为“龙潭怪怪屋”,但它还有另一个感觉比较正式的名字叫“叶山楼”,名字取自于业主叶发苞所经营的商号“叶山铁材行”。
位于多条路路冲的怪怪屋,在龙潭当地兴起了不少传说,也有人说这屋子是鬼屋,引来不少人是胆,不过它里面其实有人住的,贼那天就听到有人在里面弹吉他,应该是屋主。原本想询问下怪怪屋的讯息,不过屋主弹得满认真的,就没有特别打扰他,不然好想站上那很酷的螺旋楼梯。这座远观像城堡的叶山楼,目前已经盖了超过三十年,花费也快破亿了吧,但都还没盖好。
其实应该称为台湾版的“圣家堂”,不过圣家堂是依赖宗教的力量,而怪怪屋则是叶发苞小时候的梦想,盖一座空中楼阁。原本发想可能是艾非尔铁塔,后来叶发苞到国外考察,看到了不同的建筑,像泰式、欧式、中国风的建筑风格,他都把它们融合进怪怪屋内,也让怪怪屋变得这么引人注目。虽然可能违反建筑法规,但他的理想也满让人感动的,只不过现在马路那一侧的广告也太多了吧,都让人看不到它的立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