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园] 文学奖落选文 - 观音(乡)

楼主: Fumoir (燻)   2017-10-11 15:13:18
 桃园钟肇政文学奖揭榜了,落选。因为钟肇政文学奖特别提到要以各地城乡
 风土、人情、地志、传说故事等为主,能表现桃园题材者尤佳。因此特别选
 定了观音这个主题。主轴是观音乡的渔民的故事,副轴是观音大士。从日治
 初期到民国六十年间的故事。
 写作期间看了不下百个网页,至少十个以上的论文报告。只为了尽可能让每
 一个故事中提及的历史事件、细节、数据等,都能有所本。
 熬夜写了很长时间;最后一次校稿时给老婆大人过目,她都看到落泪了。
 最后毕竟是没有入榜。查了那么久的历史文献资料,实在可惜。
 短篇故事:观音
 新诗  :缘投的投缘人 (英俊的、投缘的、桃园人)
 两篇文章无意另投它处,献给桃园版,献给-
 
               观音人、台湾渔民、观音大士信徒
 短篇小说篇名:观音
  他实在不是一个信仰坚定的人。
  坐在观音乡甘泉寺(主神观世音菩萨。)外的广场上,地实若有所思地看着那熙
熙攘攘前来朝拜观音诞辰的信众。人人顶着炽烈的阳光,却没有显露出丝毫烦躁神情
;每一张脸孔都洋溢着满足的欢喜心;每个虔诚来去的人手上都带着一瓶甘泉水,祈
求家人喝上一杯观音菩萨恩赐的露水,来年能够事事顺利、阖家平安。不少乡人在经
过他身旁时,向他问候致意。
  “地实哥。”“地实哥今天气色不错唷。”“地实哥老婆小孩怎么没一起过来啊
。”地实总是简单回应几声,接着有一句没一句与身边的其他老渔民聊著,讨论去年
退出联合国对渔民们的影响。
  当地实年纪尚轻时,他也如同所有人那样,虔诚信奉著观音菩萨。然而这半百年
来,渔民们经历了太多的风雨,地实渐渐地只徒具有朝拜的形式,却失去了信仰的真
切感。
  “也不知道会有什么影响。唉唷,好不容易这十年渔民可以发展一下,现在阿共
仔居然变成正牌的,然后我们退出联合国,这是什么道理?”阿国说。现在中国大陆
变成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这海峡还是台湾海峡吗?谁也不能确定,每个人都
人心惶惶。
  “我们有什么办法?渔民就是看老天爷赏饭吃,有鱼抓就抓,没鱼抓就收。我们
能怎么办?”地实看着甘泉寺的匾额,心里想,是啊,求神拜佛这些事我们可从没有
少做,但是渔民们的苦难,却也没有少过。
  地实想着他的父亲──天恩。想着那段艰苦的岁月,陷入了沉思。
  ■
  黄天恩──清朝人──但是这个身分只持续不到满岁。光绪二十一年,当他正学
著走路的时候,便成了大日本帝国皇民。年纪还小时,在懵懂之间,他便知道“祖国
”与“帝国”是不同的东西,虽然他不懂为何要去区分;他知道看到穿制服的“大人
”要乖乖听话;也知道,看见穿得很漂亮,但是说的话却听不懂的人,一定得大老远
闪开;更重要的是,有好吃的东西,会先被“帝国”拿走,他们吃的东西比较差,而
且要用很多的钱去买。
  天恩家从事的是讨海人的工作,从小就跟着父母以及庄内的阿哥、阿姊、叔伯、
姑婶们在海边嬉戏,当时最重要的村民活动就是“牵罟”──亦即是曳地网──捕鱼
,在观音沿海沙岸尤其适合这样的渔法。观音庄内多是团结守望的客家居民,牵罟就
好像是特别为了这群不分你我的客家族群而设。每当鱼汛一至,族内长老高声一呼,
所有人都放下手边的工作,一起来到海岸边,等待着鱼群集结。待到舢舨船围起罟网
,壮丁们纷纷站上滩头腰揽网绳,而后不分男女老少站在沙滩上,一起奋力牵罟,将
那天赐的渔获给拉上岸边。
  当渔网整个拉到岸上时,所有人都累瘫在沙滩上,但片刻间又群起欢呼。天恩永
远都忘不了那银鳞流转、俯拾即是的景象;也忘不了那辛苦等待,协力合作,而后喜
悦高歌的人们的表情。这童年的印象,令他对大海有着美丽的憧憬──“岸边都有这
么多鱼,那么大海里到底有多少鱼呢?”他想着──然后向往著长大出海的一天。
  当他八岁时,帝国政府兴建的白沙岬灯塔落成,那高耸而闪耀着雪白色光芒的庞
然大物矗立在海岸边的山丘之上,从甘泉寺附近的自家屋顶上便能远远眺望。他总是
骑着屋顶上的护墙,想像著自己便是一船之主──翘首远望着灯塔的光束,老练地将
船只左切右划,在无垠的大海上,追逐鱼群。
  对早期的观音庄来说,上天是眷顾著渔民的。中坜郡(日治时期,观音庄隶属于
新竹州中坜郡。)正好位于台湾海峡寒流与黑潮支流(暖流)汇聚之处,有着丰富的
渔业资源。即使日治初期只有竹筏与戎克船,勇于与海搏斗的先民们,还是能在大海
中获得一家温饱的保障。
  然而在帝国政府的眼底,台湾渔民所采用者,无论是渔法、渔船、渔具,尽皆是
效率低落的传统老古董。因此,引进日本渔业技术成了当务之急。先进的技术传承需
要透过教育来施行,而帝国政府采用的国语(日语)教学,对于老一辈的台湾渔民来
说是无能为力的了,于是重担落到了年轻人的头上。
  天恩在八岁时进入到公学校就读,学习日文的同时,经常拉着日本老师请教日本
渔民大小事。老师对此一知半解,总是将话题拉到大日本帝国海军,告诉天恩,在帝
国本土,一艘军舰有白沙岬灯塔一样高,有整个山头那样大。天恩懵懵懂懂,惊讶著
这世上居然有如此庞然大物,也对帝国政府驰骋大海的那份技术与能力,深感崇敬。
  明治四十一年,帝国政府招募了五十几位日本渔民前来台湾,其中有部分透过许
厝港渔业组合移居该地。天恩趁著学校休息的时间,不顾家人反对,经常往返其间,
向日本渔民学习先进渔法、行船观念、新式渔具操作方式……说来讽刺,当地年长的
渔民们因为不懂日语,也未有良好的日语学习管道或沟通方式,因此对于这批日本移
民们所带来的珍贵知识,只能双手一摊,束手无策。反倒是接受正式日本教育的天恩
,在一一拜访这些日本渔民后,从中获益良多。
  帝国大正一年,也是海峡对岸中华民国元年,天恩十八岁时,终于如愿以偿,申
请渔业证,正式登记为大日本帝国新竹州中坜郡的合法渔民。手中拿着约莫拳头大小
、一公分厚的渔业证明,他欣喜若狂。即便多年来经常随着父亲乘着竹筏在沿岸帮忙
捕捞,但是拥有这个象征著讨海人身分的木片,依然令他喜不自胜。
  然而,他并没有就此展开大海中的梦幻冒险旅程。或者说,跟他所预想的不同。
  现实比起梦想总是严峻太多。
  别的尚且不提,先说他们自家所拥有的那艘简陋木筏,一个月的渔业税是四圆五
。而当时受过高等教育,经检定后持有公学校教师证书者,初上任教书时的待遇只有
不到十圆,可以想见渔业税对于渔民的负担有多么沉重。况且鱼市的鱼价总是被恣意
压低,为了换取缴税的金钱,渔民们不得不将捕获的肥美鱼货拱手让给鱼行,换取微
薄的报酬。
  这些事情天恩虽然看在眼里,但毕竟是年轻人,并没有记在心里。为了养活一家
老小,天恩的父亲已经是拼了老命。
  “阿爸,我想买一艘机关动力船。我跟你说,我学了很多新的渔捞技术,如果有
动力船,出海一次就可以载回几百斤的鱼,吃都吃不完,可以换很多的钱!”天恩挥
舞著渔业证,兴高彩烈地说。
  “动力船?你知道那要多少钱吗?就算捞十年鱼,也不一定买得起一艘动力船。
我们只要认真做,老老实实工作,不会差到哪里。”
  “阿爸,现在时代不同了啦!”天恩说。
  “时代不同,钱就会从天上掉下来吗?”
  “阿爸!”
  “你再喊一百次,你老爸就买得起一条船吗,出海啦!”
  天恩无语了,他跳上竹筏,拼命地划桨,费尽了力气,观音港依然如故,说不上
远,也不能说是近,总之就在那儿,始终映在自己的眼帘。即使拥有先进的渔业知识
,没有相应的渔船、渔具,他又能如何?这时候的天恩就有如伊甸园里的夏娃、亚当
──吃下了善恶知识树的果子,晓得了好与坏、善与恶、优与劣的区别,却只添增了
苦恼。徒然具有智慧,却无法扭转自己的宿命,他只能在小小的、破旧的竹筏上,划
著那无力的船桨,慢悠悠地度过他的讨海人生。
  刚开始时,天恩苦闷地过著每个失意的一天。可惜他不是生在基隆、安平或高雄
,观音庄犹如被帝国遗忘的领地,渔业发展的脚步十分迟缓。
  几年后,他渐渐不再只是空想着动力船的美梦。随着年纪的增长,他慢慢理解到
建造一艘动力船所费不赀,与其颓废丧志,不如将梦想化为行动,先积攒资金,当机
会来到时,自己才能拥有抓住机会的能力。这种转变亦可说是渔民的天性,对讨海人
来说,“做好准备、等待时机”那可是他们的看家本领。如果天公不赏脸,摸摸鼻子
回家,明天还要出海;如果天公赏脸,遇到了“起海(鱼群聚集翻腾海面。)”,那
也得一个有本事的渔民才能抓紧良机、满载而归。
  心态转变之后,天恩开始享受着他的讨海人生。他的本性认真务实,兼具自由浪
漫,海上的行船生活当真是如鱼得水。每天把船划出观音港湾,他总是对着岸边漂亮
的姑娘唱着互诉情撩的咸水歌(咸水歌:珠江三角洲一带,水上居民的歌谣。)。慢
慢的,他只对着补网的廖家细妹条仔阿净唱,阿净也回唱。
  “海底珍珠容易揾,妹唷妹,真心世上难寻啊囉──”天恩唱。
  “花开花红花绿衬,兄唷哥,白虾钻水不见流来啊囉──”阿净回。
  高亢嘹亮,却又清越悠扬,这便是讨海人的渔歌。渔歌中唱着爱慕,唱着生活,
唱着鱼名,也唱着行船人的喜怒哀乐。一旦有人领唱,便如涟漪一般,一波一波、由
近而远撩人心弦,弄得整个港湾,一家又一家,吟叹著自家动人的词曲,直至荡舟出
港,仍余音缭绕。
  后来天恩家请阿姑上门说媒提亲,迎娶了美娇娘阿净。
  大正六年,生下长子地实。取这个名字是希望他能脚踏实地,一步一脚印,勿好
高骛远。这正好反映了天恩此时的心境。之后又生了两个孩子──地立、地养。
  在这一段时间中,为了让一家老小有更好的生活,天恩家拿出了一半以上的积蓄
──那是为了有朝一日给天恩添购动力船所积攒的──买下了一艘老渔民转让的戎克
船(中国古帆船。)。还找来了老弟与妻舅仔,三个少年人独立出海,以流网的方式
捕捞十海浬外浮水的正鲣鱼群。
  天恩作为新任的船长,加上两个年轻力壮的船员,凭著自己卓越的知识,大幅提
升了自家渔获数量。两个小老弟跟着他身边,对他崇敬有加。
  “这一区海水温度有点凉,还不至于太冷,今天烟仔鱼(正鲣鱼。)一定会出现
。”天恩汲起海水试探温度后说道。“注意海鸟飞行的路线。记住了,如果有一大群
海鸟用‘之’字形路线在飞,目标就跟在那后头。”天恩手画了一个之字形。“若是
发现海面颜色不一样,喊一下,三个人一起看,那可是有可能藏了一大群鱼。”
  两个年轻的船员总是认真听着,直点头。
  他们一般都是凌晨出海,日落前回港。偶尔天气好;或是听闻邻家渔船大丰收;
或是沿岸钓客传来鱼儿大咬的消息,他们还会在深夜的时候出海,日出时分抵达目标
鱼群海域,耐心等待那满满的鱼群。每次出海,天恩都会将各种先进的鱼法知识,耳
提面命一番。“注意看海流上游的方向,如果发现鱼群,我们就马上赶到前面下流网
。”
  戎克船在有风的日子可以御风滑行;无风时则一人摇橹、两人人划桨,速度比起
竹筏那是完全不同级别。天恩有着先进的渔法知识,有一艘对他而言尚称堪用──戎
克船当然还是不比机关动力船──的渔船;还有两个唯命是从的小跟班,因此遇到大
批鱼群时,总能满载而归。然而靠近近海的海流较沿岸强劲,那里的烟仔鱼更是凶猛
无比,因此三天两头补渔网是必然的工作。
  “我说老公啊,你不会是为了要省下补网的钱才娶我吧。”阿净说。
  “海底珍珠唷──”天恩撇过头去,唱起咸水情歌。
  “还唱!我不要补啦。”阿净娇嗔说著,起身就要走。
  “好细妹唷,妳长得可比天仙,是我十辈子修来的福气娶到妳。现在比较辛苦,
以后捕大鱼、赚大钱,我买舶来品,买胭脂,买衣服送妳,细妹唷。”天恩边说边拉
著阿净的手。
  “哼。”阿净拿起针线。“渔网拿来啦。”
  妻舅仔捧腹大笑,大家也笑闹著。夕阳西下,渔舟唱晚,港边渔家,和乐融融。
  ■
  大正十三年,新竹州水产会设立,提供各式水产讲习会,以及各种渔业管理措施
,包括共同采购、研究、运销、灾难救助等。长时间等待着机关动力船补助消息的天
恩,心急如焚地前往探询,结果依然是令他失望的结果。帝国政府对渔业发展的补助
,大量挹注在基隆、安平与高雄等港,新竹水产会只能提供相当有限的帮助。除了参
加水产讲习会之外,天恩无法在这里找到实现梦想的希望。
  更何况新竹州水产会对于中坜郡的期许,根本不在海上渔业,而在发展养殖业。
这对他来说,不啻是晴天霹雳。那有如是长时间等待着大鱼上钩,都已经见到那反射
白光的银鳞,却一瞬间断线,空欢喜一场。长期压抑自己的天恩,终于感到了疲惫。
  天恩最疼爱地实。地实体格健壮、胆魄非凡,从小便展现出渔民天生的冒险家性
格。父亲经常抱着儿子坐在港边聊大海的故事,那是地实最快乐的时光。但是从新竹
州市区回来后,父亲变了。
  “地实啊,先进的渔法最重要者有三,探鱼、集鱼、捕捞。”天恩说。
  “探鱼需要的是经验、判断力、专心一意,大海茫茫,鱼可不会自己游过来。”
  “捕捞需要的是好的渔具,正确又快速的操作。”
  “但是没有动力船,即使看到鱼群,若无法集鱼,连捕捞也可能错失良机。”
  “观音、崁头厝竟然连一艘动力船也没有。大海里那么多鱼,白白浪费啊。”
  唉声叹气后,父亲总是陷入了长长的沉默。地实第一次在宛若巨人的父亲身影背
后,看见了挥之不去的阴影。
  在漫长的岁月中,天恩张著戎克船上的帆,在沿岸海域的最远处徘回。他操帆的
技术一流,出港遇到横风时,船头与风维持在适当的角度,船便如箭一般射向外海,
人人惊叹不已。但是他却无法感到心满意足。
  直到昭和三年,中坜郡渔业组合(相当于现在的渔会。)成立。同年,新屋崁头
厝港第一次出现了动力船。天恩欣喜若狂,隔年,透过渔业组合协助,取得水产会与
州政府建造机关动力船的五百圆补助,加上自家储蓄八百圆,以及向亲族鼓吹投资的
五百圆,总计一千八百圆。天恩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观音庄第一次有了动力船,吨
数两点五,马力八,崭新的流刺网动力渔船。
  这一年,天恩三十五岁。
  三年后,十五岁的地实第一次出海,总计四名船组员,是天恩理想中的配置──
父子二人一起在船上并肩讨海。
  然而海面上的视野,完全跟地实想像的不同。即使风浪并不大,但是在海面上载
浮载沉的渔船,犹如被广袤无边的深蓝色流动沙丘包围的渺小驮兽。当陷入浪谷时,
四周隆起的海水仿佛要淹没船身;偶而来一波大浪,那如墙面般推涌而来的压迫感,
十足惊人。地实紧紧抱着缆绳,完全失去了出海前那神气的风采。
  “地实仔,你不是成天吵闹著说要出海,怎么吐成那样。”阿舅大声地嘲笑着。
  “别这样说他,地实那是在撒诱饵,用心良苦唷。”阿叔张大嘴指着他笑。
  “老屎窟,你们故意挑这什么天气出海,整我吧。”地实不甘示弱回应。
  “话不能这么说。”天恩开口了。“今天天气一般般,风浪大时,那是另一个景
象;暴风雨时,又是另一种状况,我们今天还算不上破浪前进唷。”地实闭上了嘴,
无话可说。
  “在海上,唱歌就不会晕!”天恩说著,唱起了咸水歌。“大海驶船船尾齐,丢
低麻篮望夫归──”阿叔接着唱。“行出天字码头请只小艇仔,艇仔扒开把眼睇──

  嘹亮的歌声穿透云霄,回荡在大海中央,地实摇头晃脑,听着听着,忘了晕眩,
看着那蔚蓝的大海,学着舌哼哼唱唱几句。阿舅扶着他的肩膀,领着他唱。行船人是
豁达的,是浪漫的;在大海中,他们虽然渺小,却自由自在。
  有了动力船后,航行的目标海域比起戎克船更远,大约在近海二十海浬内外;偶
而还得要过夜,以当时的造船与行船技术来说,可说是风险极高。因此天恩更常前往
甘泉寺参拜祈福。从小地实便总要跟着父亲一同前去,对地实来说,父亲就有如这片
大海──宽阔、包容,无私地给予;偶而严厉、发怒时,也会吓得大家躲得老远,不
敢轻犯怒颜。地实对父亲可说是崇敬有加,他总是满心诚恳地,向着大慈大悲观世音
菩萨,祈求父亲能顺利出航,平安回家。随同行船后,地实更是虔诚供奉观音,就如
每一个居住在这块土地的渔民那般。
  昭和十二年,七七事变爆发,帝国为强化台湾殖民地控制,全面采行“皇民化运
动”。推行“正厅改善运动”,意欲以神官大麻取代祭祀先祖牌位之民俗,引起诸多
民怨。昭和十三年变本加厉,公告了“寺庙整理运动”,并开始“神佛升天运动”,
将地方庙宇神像集中烧毁。对于观音庄民来说,这个消息有如晴天霹雳。观音菩萨是
庄民们精神的支柱,无私护佑著普罗百姓的平安。拆庙灭神直是人神共愤,然而台湾
人民敢怒不敢言。
  唯有地实深感不满,他开始坐在甘泉寺,不吃不喝。日落了便回家,日升起继续
坐,采取无声的抗议,后来有愈来愈多人加入。警察一来他们便一哄而散,警察一走
又默默聚集,搞得这些“大人”们一点办法也没有。帝国政府当时决议,过渡时期一
街庄存置一寺庙。考量到地方上关于石观音的传说,观音庄民对于甘泉寺观音菩萨格
外尊崇,为了地方秩序考量,当局决定保留甘泉寺。
  当甘泉寺存置公告发布后,所有人痛哭流涕,大喊著观音菩萨保佑!各自准备了
鲜花素果,低调地庆祝著。这一件没有在历史上留下任何纪录的小插曲,就这样让甘
泉寺逃过了帝国整肃寺庙的摧残。
  首倡宁静抗议的地实,也在庄民心中留下了少年义民的形象。
  ■
  然而,台湾人的考验并未就此结束。
  中日大战爆发前夕,帝国内阁由军方势力接掌,努力建设台湾的官员一一调离,
取而代之的是军部大将及其党羽。台湾最后的三位总督不再是文职官员,而是日军大
将。军人势力抬头造成的结果是,更多管制,更多的限制,更彻底的去台湾化。上行
下效的结果,各地的大小官员便开始肆无忌惮──贪婪、勒索、刑虐,乃至于罗织罪
名排除异已。
  有了动力船的天恩家,船行速度大幅提升,以往抵达目标海域需要近两个小时的
航程,现在只要一半不到的时间;划桨行船的人力节省了,便可将气力用在捕捞更多
的渔获。然而大战爆发后,他们所能获得的利润却愈变愈少。
  当他们满载着大篓大篓的鱼获进港,却意外地看见了帝国长官们另一种嘴脸。如
此狰狞,如此贪婪,以往那遵守纪律,洁身自爱,严肃刚直的形象完全转变,就好像
大海上那天威难测的天气,一瞬间变换;海依然是那一片海,但是严峻的情势是完全
不同的面貌。
  “那个啊,那时候地实十几岁,没有渔业证,你还是让他上船了吧。说起地实这
个家伙,神佛升天运动的时候,给政府惹了不少麻烦呢。”港口监管的官员接着小声
地说。“每天五角,不这么做的话,明年我上报上去,渔业证可是拿不到喔。”
  年轻气盛的地实头冒青筋,天恩按下他的肩膀,和颜悦色地接受了官员的“建议
”。然而一个月十五圆那可是一笔沉重的负担,动力船需要更多的人力;有时候需要
添购冰块;更重要的是机关动力船需要吃油,而燃油是一种昂贵的奢侈品。即使新竹
州锦水、出矿坑就有油田开采,但是帝国内地燃油有四分之一仰赖台湾供应,台湾渔
民们却得花费高额的代价来换取这些自己故乡产出的燃料。
  尽管天恩拼了命出海,花了十年才连本带利清偿了亲族投资动力船的金额;然而
随着战争的进展,油料、饵料、渔具各方面物价跟着水涨船高,天恩家的处境亦益发
艰难。
  ■
  终于到了那么一天,即使是只有两吨半的小渔船,也不得不面临被征收的命运。
  天恩眉头紧紧锁著,嘴唇抿著,眼泪止不住地流着。他只是个纯朴、老实的渔民
,帝国那共体时艰、为国付出的口号,他是懂的。但是这乘载着他梦想的船只,被面
无表情的官员接管的那一天,他的心已然宣告死亡。
  年近五十的天恩,那杂灰色的发,短短的时间里,整片雪白了。但是他仍然牵出
那只摆放家中多年的戎克船,在沿岸投网捕捞渔获。他的这一生都在海上度过,实在
没有其他的想法与奢望,只要能待在海上,他便能获得些许的平静。
  地实则是被征召为白沙岬的驻防军。战争末期,美军大量战机密集轰炸台湾,大
园的军用机场被轰炸时,观音庄远远便能看见那直窜天际的黑烟;邻近的新屋庄甚至
有妈祖接砲弹的传闻,一时民心振奋。白沙岬灯塔作为西北海岸线上的重要海事指引
设施,亦曾遭受数次的扫射与轰炸。
  白沙岬上的地实总是远远找寻着父亲在海上的那只船帆,默默祝祷。
  直至那一日,当地实正远眺著海上父亲的戎克船,却赫然发现盟军的战机再次绕
行海面,准备突击灯塔。地实焦急凝视,颤抖地合掌,祈求观音大士保佑。然而杀红
眼的盟军飞行员对着路径上那只小船一阵扫射,就宛如踩死地上的一只蝼蚁那般随兴
所至,而后航向不变,直直朝着灯塔而来。驻防军本来就只有薄弱的军备,同袍们一
看到数架战机阵仗,根本无心恋战,赶忙逃进防空洞中。只有地实冲向那高射炮台,
发了疯似地朝着战机连射,战机扫射的流弹击中了他的小腿,而他则重创了迎面而来
的那架战机,失控的战机撞上了灯塔,削掉了灯塔的顶端。
  据归来的其他渔民说,那海面只残留着戎克船支离破碎的碎片,老天恩则是找不
到了。地实的父亲,就有如这白沙岬上的灯塔一样,是不可取代的支柱。他们只是平
和地伫立在那儿,不忮不求,只愿与大海为伴,只愿宁静地守护着身边的人,而今却
双双殒落。
  地实第一次开始质疑自己的信仰。
  ■
  不久后,台湾光复了。帝国昭和二十年还没过完,就变成了“祖国”的民国三十四年。
  祖国这个概念还是阿爸教的。阿爸常说,我们祖籍广东惠州,几番迁徙,最后落
脚观音庄。祖先筚路蓝缕的足迹,子子孙孙不能忘怀,做人首重一个“根”字,万勿
忘本。
  勤奋工作的阿爸一生未曾有过回归祖国的想像,真到了这一天,他却无缘亲见。
刮掉墓碑上昭和十九年殁的字眼,改成“民国三十三年殁”,也算是让阿爸“回归祖
国”了。大时代的悲歌,以哀伤的旋律送走了无数无辜的亡魂;转换一个立场后,夺
走亲人性命的盟军,却又成为我们最坚实的伙伴。战争的苦痛、荒谬、悲哀,在一座
小小的坟头上,展现无遗。
  战前大量的动力渔船被征收,渔港、渔船被炸毁者不计其数。战后来台接管的陈
仪行政长官公署忙着整治其他事情,无力顾及渔民,渔业一片惨澹。但是渔民也不怨
天尤人,对于从来就是“看天吃饭”的渔民来说,无论主事者管或者不管,面对大海
的永远都只能是船上的自己。丰收的时候,欢喜雀跃;渔网空空的时候,叨念几句,
换个地方,继续下网,这就是渔民的韧性。
  除此之外,对观音乡的渔民来说,情势是更加严峻──观音港因沙岸地形逐渐淤
积萎缩,政府无力清淤,除了定置网具外,只剩下少数舢舨船还在出港投网捕捞。
  为了照顾妻小,地实毅然决然举家投入养殖渔业。
  在光复初期的这段时间里,中国本土上第二次国共内战大小战役不断,政府核心
转进台湾卫守,在混乱中,实在无力发展民生。然而事情的发展却出人意料之外,渔
民们自立自强,渔获量竟快速复苏。直到民国四十一年,在渔民被政府遗忘多年后的
这一年,渔民们靠着舢舨船、木帆船、定置网、养殖场等土法炼钢的法子,终于再次
超越日治末期的渔获量最高峰。而这也引起亟欲振兴经济的政府的关注,开始着手整
顿渔民的生计。
  民国四十二年,地实的五个孩子健健康康地成长茁壮。长子十六岁,取名玄生,
乃为缅怀先人横渡黑水沟而后开枝散叶之本源。此时地实已经拥有三口养殖鱼塭,原
本意欲未来交由长子统管,无奈何玄生人如其名,有如海峡之子那般,又或许是血液
中流着讨海人的基因,对于出海有着强烈的意志。
  与此同时,政府“渔者有其船”的口号喊得震天嘎响,搞得渔村里人人满心期待
。当得知要抽签决定谁才是真正的“渔者”后,甘泉寺朝拜人潮从寺内排到广场,每
一家都是鲜花素果、许愿祈祷的,热闹非常。
  台湾本岛境内在严格的资格限定下,一共有883组,计4236人申请。总计拨出739
万预算,三年内放领渔船103艘。同时间,“大陈区渔业增产计画”拨出285万预算,
增建15吨级动力渔船20艘,舢舨100艘,以“渔船放领”方式贷给贫苦渔民使用。隔
年大陈区沦陷,两万多名大陈义胞撤退来台,其志愿从事渔业者1627户,共计7567
人,其中能够上船捕鱼者有1914人。政府编成367组,放领2.5吨级装置6马力引擎者28
4艘,以及84艘2吨级无动力舢舨,全部费用达1200万,船壳部分其造价则由政府赠
与。这7500余位从事渔业的大陈人,分布台湾各地。政府兴建了21所渔村,供他们安
居,从事渔业生产。(附注:本段数据与大陈区放领时相关情状之描述内容,节录并
整理自:农委会渔业署渔业推广第162期<台湾光复初期之渔船放领>前渔业署署
长、前农委会副主委胡兴华编撰)
  在渔业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大陈义胞与台湾渔民携手艰苦创业,终于使得四面临
海的台湾渔业蓬勃发展。有赖政府大力的支持,尔后台湾渔民活跃在东亚、南亚大洋
之上,形成了一股不容小觑的海洋经济势力,这是后话。
  当年,桃园共获得渔船放领2艘,可惜地实家没有争取到。
  好几年后,地实以养殖渔业积攒的资金,加上政府提供的贷款,自主建造了一艘
动力渔船。这是睽违了将近十五年之久,地实家再次拥有自己的动力渔船。“玄生啊
,你阿公当年想要一艘动力船,可是等了二十年。你要好好珍惜,知道吗。”他满怀
感触地说,眼底闪烁著晶莹的光芒。
  地实家的船籍登记崁头屋港(后改名永安渔港),他带着玄生海上作业两年,而
后便把船交给玄生,自己将重心放到了养殖鱼塭上。
  往后十数年间,渔家的生活过得十分滋润。那时候的大海有满坑满谷的鱼,就好
像清仓大拍卖的百货一样,应有尽有,任君取用。在新式渔法、渔船、渔具,以及各
种辅助器械的帮助下,苦尽甘来的渔家,终于获得了丰厚的报偿。
  ■
  直到民国六十年,台湾渔民才又面临到新的考验。
  那一年,中华民国退出联合国。
  观音乡民经常坐在甘泉寺广场上,讨论著这件大事对渔民的影响。最令人忧心忡
忡的,自然是台湾西岸渔民赖以为生的“台湾海峡”,会不会一个不小心就变成了“
中国海峡”。中国渔民经常越界捕鱼,已经让台湾渔民十分困扰;若是立场再转换,
渔民可就苦了。
  地实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义民,在抗议保庙、击落盟军战机保卫家园事件后,备受
尊崇。他的意见自然也受到大家的关注。
  但是正如地实所说──渔民们还能怎么办呢?──老天爷似乎总要渔民们在苦难
中茁壮,渔民们已然习惯。镇日埋怨那不是渔民的作风,渔船一旦入了海,在找到鱼
群之前,引擎不会熄火;渔民只知道破浪前进,后退从来就不是他们的选项之一。
  能出海时就出海;能下网时就下网。只要海峡还是台湾的,渔民就不能、也不会
退缩。
  ■
  民国六十一年八月,贝蒂台风即将来袭。当时的气象预报准确率远远不如现在,
这一天还报导台风直扑而来,第二天却又说偏北移。已经担任船长多年的玄生,拣了
个自己想听的预报,匆匆出海去了。“气象局都说台风往北去了,不要担心啦。阿母
你想太多了啦,我出发了。”说完便集结船员出港了。
  然而之后台风不再往北偏移,就好像画一条直线那般,直直地朝向台湾北部外海
而来。8月16日晚间,中心点穿过彭佳屿海域,暴风半径四百公里,将整个北台湾都
纳入了肆虐范围,强大的风势挟带着惊人的阵阵雨势,将大海扭曲成一副群魔乱舞的
地狱景象。
  透过无线电联系,得知玄生即将回靠永安港,地实夫妇二人不顾风雨,赶赴港区
北侧的外港堤岸边等待。虽然此时正好无雨,但那强劲的风,将海水卷上天空,撕裂
成丝丝水雾;狂乱的风势,又将那点点水珠,舞成宛若荆棘般锐利的水针,鞭笞著站
在港边的地实。
  终于,在那犹如浮世绘<神奈川冲浪里>的涛天巨浪中,看见了一道孤船渔灯,
那必然是玄生的船了。灯光渐渐驶近,到了可以目视船身的距离,果然是儿子的船。
地实又一次颤抖地合掌祈祷,就如三十年前他在白沙岬灯塔下那般。大浪一阵一阵袭
向那艘渺小的渔船,每来一阵浪,地实脑门的血压便似要飙升爆发。
  就在快要转进防波堤前,又来了一波浪头,这次地实的心跳凝止了。
  讨海人见识过太多的风浪。活下来的人当然不可能亲眼见过那翻覆船只的巨浪,
但是他们心中多少是明白的──什么样的浪能躲;什么样的浪,躲不过──永安港那
沙岸地形,对于海浪有增强的作用;暴风雨之中,往往入港前的这一刻,才是真正的
考验。
  而眼下那便是人力所不能抗衡的一波浪头。
  高高抬起的浪峰在玄生的身后隆起,而后渔船消失在浪谷之间。恐怕等到下一波
浪袭来之前,渔船便已卷入海底。地实愤怒了。
  “搞什么鬼!我们受的苦难还不够多吗,为什么要这样对我们,为什么这样作弄
我们?为什么总是我们,为什么!你说啊,老天爷!观世音菩萨,为什么!”他大声
宣泄著对那神佛的质疑与怨怼,一发不可收拾。“不行!你们已经带走我阿爸,不可
以再带走我的儿子,不可以。阿爸,阿爸!帮帮你的孙子!”
  “为什么要带走我阿爸。不要再这样做,你们不可以这样做──”地实在失去父
亲后,从未将自己内心那巨大的痛苦说出。妻子看见他那失态、疯狂的模样,紧紧抱
着他痛哭。
  然而那即将崩裂的心灵,已无力接受任何的抚慰。
  渔船幸运地自浪谷中冲出,背后却又翻来一阵更大的巨浪。
  “求求你,救救我的孩子,求求你。”绝望的地实跪地痛哭,除此之外,他又有
何办法呢?“救救我的孩子──”除了神蹟。
  被眼泪遮蔽模糊的视线,突然间清澈。一双赤足不知何时映入眼帘,往上却是一
身素裙白衣,那女子浮现在应当是黑暗无边的海面之上,身影却清晰地呈现在眼前;
左手轻托一只净瓶,右手莲花指持着一绿杨柳枝,手往身外轻轻一拨,将小船推出浪
谷。
  那白衣女子脸上毫无表情──如此距离,怎能看得到?却又分明看见了──脸上
无喜、无哀、无爱、无恨、无骄、无惧──只有一种很熟悉的感觉──慈悲──地实
愣愣地看着,不是很确然眼前所见之事。
  又来了一阵大浪。周遭的一切,宛若电影slow motion的手法般,变得极度缓慢,
呼吸也快要停止,唯有那白衣女子的手,在静谧的缓慢之中,以寻常的速度,指掌轻
轻一挥,又一次将小船推向港湾。
  地实赶忙盯住船,紧紧盯着那艘载着儿子的船,终于小船笔直驶进防波堤内的外
港。再一抬头,已经看不见那白色身影。只留下发出怒吼的狂风,依旧呼啸肆虐。
  内港已然关闭,外港的水位忽高忽低,落差极大,岸上人员惊险地固定了缆绳,
将船员给拉上码头。地实紧紧握著玄生的手,不住地喃喃说著:“菩萨保佑,观世音
菩萨保佑……”玄生似笑非笑地看着父亲那滑稽的模样。母亲则一把拥他入怀,喜极
而泣地说著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
  对于退出联合国始终感到忧心忡忡的渔民,几年后发现到,这个事件对台湾渔业
非但没有影响,反而因为摆脱限制,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想来那些国际组织多半
是为维护大国利益而生,穷极律法管制小国发展。当年“被迫”脱钩,却反而免遭其
弊。
  具有冒险犯难精神的玄生,依旧追逐著海上鱼群而居,经常满载而归。他的目标
是未来能买一艘更大的船,加入东海岸的渔业组织,朝向更宽广的大海前进。
  而地实不在养殖场时,便在甘泉寺内外帮忙,担任长期的志工。他经常对着年轻
人宣讲观音大士大慈大悲普渡众生的故事,偶而也会遇到调皮、质疑的人:“这么神
奇,怎么我拜完了考试也没有考一百分。”地实总是耐心开导:“观音大士就算会分
身,难道你跌倒了也要现身扶你一把才算是有灵验吗?自助则天助;然后人人互助,
那才是佛法的道理唷。”年轻人拿他没辙,朝着甘泉寺一拜,又笑闹著离去。地实总
是不以为然,继续忙碌他的志工服务,他的下半辈子都将虔诚服侍观音。
  ■
  经过修复过后的白沙岬上的灯塔矮了一截,就仿佛是记录著那段艰苦岁月的痕迹
。一旁的百年苦楝树,经历了整整一个世纪的风风雨雨,见证著观音乡无法被抹灭的
历史,却依旧开枝散叶,繁茂生长。它也将以那强韧的生命力,迎接下一个世纪的美
丽故事。
 (为配合BBS编排,大部分的注脚都以引号方式加入到文章中了。)
 (注:甘泉寺确因“一街庄留一寺庙”政策而存置,但抗议保庙事件非史实。)
######
新诗篇名:缘投的投缘人
缘投的投缘人啊 桃园
是你的故乡 也是
此刻我最爱的 私房景点
我贪婪地 渴望探求你的一切
那生养你的这片土地
是否透露你神秘面纱里的 一些
与你出游那一夜 大溪老街
你说老街衬着明月
那低调的绝代风华在写
一段岁月中的不凡与 卓越
你是否如这片土地 那样
如那坚定沉默的范姜古厝 脚踏实地
等待着光耀门第 与那之后的神采飞扬(注一)
渔港同行 笑语逐浪 骄阳
热辣辣融化我 心
荡漾
嘎拉贺温泉热汤 褪去我衣裳
宛若在你眼前
我如赤裸裸无遮掩
如若是那甜美的水蜜桃
在你的嘴里翻搅
桃子上那细致的汗毛
沾染你舌尖上恣意流淌的情撩
沙滩一隅你我呢喃细语 海浪急去急起
如心底那泛滥的爱意 一波一波涌进
拍击守卫我心房的 最后一道护堤
远眺白沙岬灯塔 纯美壮丽
想问愿否如斯 在漫漫岁月中为谁守护 不弃不移
新屋绿色走廊的协力车
我一个人不行 还得另一个人并肩同心
一起去到那忘忧门 看那原本无依的漂流木(注二)
组成一个不再孤单神伤的 忘忧
满山春色 美丽好游赏 第一相好水底的鸳鸯(注三)
si ryax mtnguciq lmnglung hiya'(注四)
花多 想乱 妹心肠 哪嗳哟 哪嗳哟 哪嗳哟咿都 妹心肠(注五)
缘投的投缘人呀 你如此多样的面貌
在朴实中 且带着温柔与可靠
是否如这片土地一样
你也同样爱着 爱他的人
注一:范姜古厝对联之一:“陶器待时名传万古,渭滨垂钓价重千秋。”
   范姜氏以范蠡与姜太公为先祖,两人皆是择时而起、流芳百世的人物。
注二:绿色走廊走到底,便是由漂流木群所组成的忘忧门。
注三:福佬乡土歌谣<满山春色>歌词。作词:陈达儒/作曲:陈秋霖/
   原唱:许石。发表:1939年。
注四:原住民歌曲<泰雅姑娘>歌词。
   si ryax mtnguciq lmnglung hiya' (整日发呆想着他 ),
   拼音以原住民族语言线上词典为准。专辑:勇.敢飞翔/作词:武勇.达印 ╱
   作曲:武勇.达印、邓雨贤Deng,Yu-Sian ╱ 编曲:黄焕龙 Dragon Huang、
   陈伟强 Johnny Chen
注五:客家山歌<绣香包>歌词。专辑名称:赖碧霞台湾客家山歌小调/
   作词:古词/作曲:赖碧霞
作者: n911303 (I`m Eva)   2017-10-11 15:31:00
先推再说。
作者: vicky1123 (不会飞的猫头鹰)   2017-10-11 15:38:00
标题眼残看成观落阴 囧 文笔推 继续加油唷 :)
作者: Zongzih (键盘小妹)   2017-10-11 16:35:00
推一个 喜欢短篇小说的剧情但是看到slow motion我突然笑出来 XD 本来都看到快哭了
作者: ghnnes (秀才已死)   2017-10-11 21:37:00
不可惜,再加油。下次从一件事一份故事来写吧、历史文献只是底蕴跟时空背景
作者: Zongzih (键盘小妹)   2017-10-12 09:20:00
建议还是把它改成中文比较好,一出戏就有点难回去了QQ
作者: guanghagrid (深蓝色日光)   2017-10-12 17:29:00
太过堆砌史实会显得很刻意,个人观点。
作者: chi12345678 (to Terabithia)   2017-10-12 21:37:00
前来拜读如果办文学奖能带动多一个人去读&认识那就成功了
作者: qqisme0 (肥宅肥宅d'_'b)   2017-10-14 11:27: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