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说你的态度是有问题的。
如果你真有其他较顺畅管道的话,干嘛还上来求教?
各宗教高士通常会有两种态度对初机之人,一种是高傲的态度(
有的是故意装的来试试你,有的是本来就是如此。)另一种是慈悲为
怀的态度。但至于此人有没有料,那又是另一回事。
姑且不论古人说什么“散尽家财,但求一法”的比喻,但很多人
求法是跪着给红包的,但也别想对方就会全盘托出。
就如同本人几次访道的经验(不限道教),对方与你对彼此都不
熟,加上对师门口诀什么的都是有保密义务的,初次见面顶多打个哈
哈就不错了。(老实说,后来我对访道这种事情就没什么意愿了,还
宁愿去看别人写的访道经验谈之类的书籍,省时又省力。)
再谈法门有无高低优劣之分,其实是没有的。重点是它适不适合
现在的你,这就是好方法了。
因为程度或资质不够练某法效率很低,并不是某法很差劲,而是
自己或是老师不懂得这个道理,或是只懂此法,不懂他法。
有的时候是真的得靠自己去try的,去try看看自己练那种方法效
率高,而不是照书上或老师教的全盘吸收去练的。这除了自己的知识
及判断力要高,有时候也带有一定的风险。最终每个人会整理出一套
独特的练法,但这又未必一定适合于他人。
偶然间我在看佛教或瑜珈的书籍时,发现与我师门的道家法门在
理论或方法上有部分共通之处,总是会心微笑,一来觉得吾道不孤,
又发现不同门派的方法固然有共通之处,但有些微不同,截长补短,
起码在眼界上也能有所长进。
回想以前受教于家师前,心中考虑许久,后来作了一个异梦,有
十余名老人在梦中开会讨论我要不要去学,而我在旁边看着他们讨论
,后来会议结果是不要学,我醒来之后,也就意志坚定。经过了一年
多之后,我才向家师学习法门(大概又过了一年多的时间,家师即仙
逝了),于是在这一年多时间里我看了不少书籍,但即使到了现在,
反而觉得其实那一年多的阅读准备时间,其实还是很不足的。
最后想起家师生前说他以前是只收中年以上的人为徒,因为在社
会上历练过,跟年轻人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
有感而发,这算是我对你最后的慈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