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一些杂感

楼主: pennyty (囧囧。)   2016-07-09 02:47:51
不才没有什么访道经验,但我认为任何领域的学习都是一样的,
非国民教育的领域,没有任何人有义务教导谁。
也没有任何人有义务在谁面前展现能力。
而道本幽微,扣钟鸣鼓而求之,适得其反而已。
但关于疑道,我却有很多历程,
时至今日我都不敢肯认自己正在信仰,正在修道。
这段经文却总是提醒我,不要忽略了眼前事物的所有可能。
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
庄子曰:“无所不在。”
东郭子曰:“期而后可。”
庄子曰:“在蝼蚁。”
曰:“何其下邪?”
曰:“在稊稗。”
曰:“何其愈下邪?”
曰:“在瓦甓。”
曰:“何其愈甚邪?”
曰:“在屎溺。”
东郭子不应。
庄子曰:“夫子之问也,固不足质。
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狶也,每下愈况。
汝唯莫必,无乎逃物。至道若是,大言亦然。
周、遍、咸三者,异名同实,其指一也。
尝相与游乎无何有之宫,同合而论,无所终穷乎!
尝相与无为乎!澹而静乎!漠而清乎!调而闲乎!
寥已吾志,无往焉而不知其所至;去而来而不知其所止,
吾已往来焉而不知其所终;
彷徨乎冯闳,大知入焉而不知其所穷。
物物者与物无际,而物有际者,所谓物际者也;
不际之际,际之不际者也。
谓盈虚衰杀,彼为盈虚非盈虚,彼为衰杀非衰杀,
彼为本末非本末,彼为积散非积散也。”
应该很多人都看过这段经典,我不献丑翻译。
只是万道同源,有些时候当下觉得是无用的,
却总有用到了且万分重要的时刻。
因万道同源,修持丹鼎,也需搭配符箓;
运行符箓自然也需丹鼎之功,步虚更需融合两者之力,
无内功德不足以推动外功德,无外功德则不足以护持内功德。
缺了哪方的修持,最后要圆满必也得补足另一方面。
但学习本就需要机缘。
好比小孩学习才艺,不是人人都能找到适合的老师。
也不是所有小孩都能从头学到尾。
更多人花了许多时间学习,最后会被更重要的事情打断,
比如升学,比如生活。
我见过许多来来去去的师伯师兄,
最后在我们坛运作的也就那几个。
每个人来的时候都很有诚意,觉得自己必定能坚心,
最后却因种种原因结束或者转移。
我自己认为修道最忌得失心,有无心,分别心。
有此三心则道不存。
觉得拥有了什么必会倾力相护,失去了必会倾力挽留,
进益了便有所喜,无进展便有所怒,
敝帚自珍,道子相轻。
最怕自以为有却不知其实没有,自以为正确却错误。
正因为我怕自己落入上述的陷阱,所以总是尽量吸收。
有时很难,且年纪越大越易受成见所囿,
有些朋友也会问我什么是正法什么是邪法,
我的回答是,人正法正,人邪法邪;
与人相交本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
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遇法正邪与否端看己心。
且回到源头,没有人有义务必须展现能力,
没有人有义务証明自己正派可信,
没有人有义务必须要教导谁。
毕竟小小道场如我们,
也不是没有求了好久才入道皈依,
入道皈依后却不见人影的过客。
既然明知过客而已,以礼相待已经尽了很大诚意,
内外分际必须谨守,没有特例。
传法必须负责任,学生有挑老师的权力,老师也有,
能不能受的起被挑选,
能不能看清自己所需要的,
能不能看清自己所缺乏的,
桩桩件件都是考验。
因为看过太多人急切的想要实现什么,
最后也急切的离去,所以特别的感慨。
如果并不是急切的想得到什么结果,
放慢脚步又有何妨?
毕竟历代登真先圣没有一位是速成的,
凡人如你我有什么资格强求呢?
小小心得,见笑大方,也请多多指教。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