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德国汉学家翻译台湾解严文学 传达多元与包容

楼主: CCY0927 (只是个暱称罢了)   2019-03-06 18:37:04
https://www.cna.com.tw/news/acul/201903050364.aspx
德国汉学家翻译台湾解严文学 传达多元与包容
最新更新:2019/03/06 08:21
https://i.imgur.com/xyaMtLH.jpg
德国汉学家蒋永学投入台湾文学作品翻译,转眼10年,他说,希望能透过译作传达台湾文
学的多元与包容。中央社记者陈政伟台南摄 108年3月5日
(中央社记者陈政伟台南5日电)德国汉学家蒋永学投入台湾文学作品翻译,转眼十年,他
选译戒严时期台湾文学作品,呈现解严前后台湾文学不同风貌。蒋永学表示,他希望透过
译作传达台湾文学的多元与包容。
由德国汉学家、东亚文学杂志副编辑蒋永学(Thilo Diefenbach)编辑并参与翻译的“戒
严:台湾文学选集”,2017年出版,共收录29篇台湾作家的作品,外加一篇杨逵的“和平
宣言”,成功以德文侧录了台湾民主化30年的历程。
“选集”中的文字,包括杨逵、黄春明、李乔、李潼、王湘琦、李启源、夏曼.蓝波安、
刘梓洁及胡晴舫等人的作品,极具代表性。书中前三部分是关于政治与历史,最后加入的
一些非政治性文字,主要是希望不光是描绘白色恐怖的氛围,亦可进一步理解威权政治带
来的影响,对台湾人来说很有价值,对德国人而言也是认识台湾的起点。
台湾文学对德国人来说是冷门课题,他解释,十年前刚到台湾,对台湾历史完全不解,朋
友说台湾史的时候,常会谈到“戒严”,可是他不懂其背后意义。他花了许多时间理解,
发现戒严是台湾文学与政治史上非常重要的转折点。
也因为研究戒严时期文学,让蒋永学的中文姓名引人好奇,但“蒋永学”的名字其实是个
巧合。他说,十年前来台是个新开始,那时他没有研究台湾文学。台湾朋友知道他钻研文
学,利用算命的姓名学建议了一个名字,完全跟政治上的蒋家没有关系。
回到“选集”,蒋永学解释,在德国,关于台湾戒严时期的德文作品非常少,德文台湾短
篇小说集只有2本,一本是1982年、第2本是1986年,但2本书都是在解严前出版,在当时的
政治情势下,并无法反映台湾实际的社会和文学生态。
感慨德国读者看不到台湾文学,对“选集”下了许多苦工的蒋永学说,出版书的2017年,
他办过12场新书发表会,分别于维也纳、瑞士、台北等地,书前后卖了800本,为数不多,
但在德国写台湾文学史能有如此成绩,其实成绩不错。
比起德国,“选集”在台湾引起了更大的回响,在地文学研究者四处走告。蒋永学洋洋洒
洒写了20页的德文版前言,翻译成中文后,发表在104期“文学台湾”,也让许多台湾读者
知道这本书的问世。很多德国人透过“选集”第一次接触台湾文学,引发兴趣之外,更进
而理解台湾的政治现况与难题。
蒋永学兴奋地表示,“文选”至少是德国民众认识台湾文学的开端,他感谢台湾文学让他
重获华语翻译的乐趣。作为一个译者,甚至作者,蒋永学为台湾解严30年留下另一种文字
的纪录,更让台湾在德国出版界有了新的发声方式与能见度。(编辑:屈享平)1080305
作者: lupins (〈仙黛逸踪‧八式问剑〉)   2019-03-06 23:11:00
推一下蒋永学先生!
作者: saikong (司公)   2019-03-12 10:24:00
推个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