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拜五晚上忘记为何才听到这部剧,昨晚追完勉强赶上讨论热潮一下。
平常看到剧虽然不算多,但也算不上少(只是几乎不看台剧)
类型剧比较多一点,最近看的几部跟刑探悬疑有关的是美剧的Criminal minds,
以及可能篇科幻多一点的Person of interest,
上一部看的台剧也是有人讲才听说的天黑请闭眼,之后应该会去补与恶。
先说,其实我觉得整个故事很不错。
(虽然当然有诸多小Bug,但也看了将近20年的小说,我对不大的bug是可以忽视/脑补的,
对各种“巧合”更是接受度很高,所以是不太容易被微小的瑕疵打断观影节奏)
至少被害者这部从连环凶案的各种转折,到大部分演员们的演技,
会觉得难得台剧能让我看的这么投入,过去有些台剧会被唸对白的感觉打断。
剧情变化:
溶尸案->连环杀手+误导游戏->但张聪健又没被误导->刘光勇根本没死->
死者背后的心路历程->晓孟助犯->李雅均教唆。
本来以为会一直重复的无法辨识尸体的套路,到张聪健这边被打破,
在加上方毅任寻女跟徐海茵揭密,让这部剧至少到第八集前都走脱套路,
最后晓孟的遗愿是三人看海,所以当方毅任一到反而安心跳海的转折真的完全没想到,
也在这段带出感情。
如果说我对天黑的感想是“台剧能做到这样的水准应该鼓励”,
但对被害者的感想则是“原来台剧也可以这么精彩紧凑,小瑕疵难免”。
而且既然都用一个虚构的市名了,我可以接受把他背景当成平行世界的台湾。
然后不知道是不是我太久没看台剧了还是扮相太好,除了张孝全许玮甯比较面熟外,
陈为民跟王识贤居然一时间都认不出来XD
以上是简短心得、以下是关于几个缺点跟别人提出的缺点辩证。
虽然说是缺点,但还是要再次强调,整体来说我是喜欢也推荐这部的。
先提自己我觉得相对比较有感的点:
1.李雅均的人设/自首
先说,我不评价林心如的演技与我几乎无感的腔调问题。
但最后在警局的怒吼,跟有人还看不懂他为什么要自首这点我觉得是剧中没表达完全。
如果能再冷静一点,用比较“偏执”的方式表达看法回异正常人的教唆主犯可能更好,
然后因为偏执,所以才更在乎这个串连游戏能完美Ending,
也因此更能表达出不惜自首也要让晓孟能见方,来让计画“完美”的必要性。
2.方的隐匿证物/通缉问题宽哥直接搓掉。
... 虽然台湾人是很健忘没错,不过都被通缉还能直接搓掉释放这边我真的觉得好笑XD
反而两年后去教书我还能接受,但当下都上新闻了很难想像是怎样才能摆平。
当然因为偏离剧情主线,要再花时间多着墨这个是又有点多余。
还有给阿廖200万也有点不必要,原来宽哥你这么有钱吗。
3.两个跳海的人跟没事一样。
阿不是,不死可以理解,但一个躺躺床一个看起来完全无伤真的有点扯。
如果再多加重一点点伤势,把后续剧情时间点往后推一点点我觉得会更好。
我自己觉得可以多着墨、修饰的是这部份,
至于底下会提一些PTT/噗浪看到的缺点上,我的看法。
#方的亚斯伯格
没么好说的,剧情基础设定。
没有他父女无法沟通、断联十年不会这么合理,
方可以做很多事情被合理化也是因为这个,
至于像不像亚斯?
说不像的有,说像的也很多,我不认识亚斯伯格患者就不评论这部份。
#宽哥的亲情线
我认为有必要,但或许改用跟家里的电话带过能减少不重要的人物出场的突兀感。
#轩轩的抢新闻线
同样还能接受,同时我觉得如果把方隐匿证物的事情上新闻扣给轩轩会更好,
就是轩轩抓到小廖跟海茵的把柄->小廖被给轩轩->轩轩为了独家传出去。
毕竟大队长一开始都要宽哥不要把鉴识员隐匿证据闹大了。
(当然也可能真的是这样设定,只是没有讲清楚)
#警察无能
这我真的觉得宽哥很冤,毕竟重点政务被方暗杠,重点鉴识方都说他要自己来
一些能比较确切推到自杀的资讯方也都没讲,
一个首席鉴识员(以剧中设定来说,甚至可能接近神探)都这样给资讯了,
资讯不对等真的太严重,反而海茵的资讯还同时综合方跟小廖的,超前进度合理。
在刘光勇跑去火车站时警方能跟上速度我已经有点意外了。
#自杀观念
#海茵跟雅均的辩论
#强行GoodEnding
我觉得这要一起说,也是我想打这篇文的主因,
其实这部剧对于结尾以及自杀观点我看到有几种立场不同的批评。
1.这部剧不该把自杀演绎成美好的解脱(反对李雅均的论点)
2.这部剧不该最后用海茵的话对想自杀说活下去就有希望,太空泛(反对海茵的论点)
3.这部剧不该有最后辩论,一切留空给观众想就好。
对,光现在这种收尾方式以及剧中的生死观就诞生了很多不同方向的批评。
但我觉得这有一部份是台湾影剧要背负的东西太过沈重了。
或者换个说法,台剧打保守牌相对安全。
先不论本身创作理念,你拿了政府补助、你不想避免被卫道团体批判的话,
剧情结尾的走向可能难免得承担一点社会责任,给予一个光明、正向的理念做收尾。
我很难想像没有最后海茵的辩赢,会不会被冠以一个“推崇自杀寻求解脱”的骂名。
至少最后这部剧已经尽可能保留双方论点了,我觉得这样刚好。
剩下关于被害者说教成份太多了、题材点了太多台湾社会时事却点到为止之类的,
我认为有部份都是基于保守的考量,这样相对“安全”
但如果台剧能持续创作、进步,以及拿到更多投资的话,或许有一天能超脱这个框架的。
一点浅见。
P.S 最后还是要赞一下,李沐演的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