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台湾这县市搜寻“雄性秃”比例最高 医师分析可能与作息有关

楼主: jackloutter (WithoutReason)   2023-03-14 18:56:08
台湾这县市搜寻“雄性秃”比例最高 医师分析可能与作息有关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7029667
2023-03-14 09:04 联合报/ 记者 修瑞莹 /台南即时报导
https://reurl.cc/Nq4R7q
35岁科技男患有雄性秃(左),经过治疗状况改善(右) 。图/安南医院提供
根据“Google 搜寻趋势”显示,过去一年来,搜寻“雄性秃”比例最高的城市为台南市
,台南人为何最怕秃头?
Google统计的结果,搜寻雄性秃次数最多的县市依次排名为台南、新北、高雄、台北及桃
园。
安南医院皮肤科主任罗子焜最近就接到一名35岁南科工程师的病例,年轻时头发茂密,b开始轮班工作后,不只顶部头发明显稀疏,前额发线也比同事高很多,陆续使用多种
外用生发产品后,掉发情形不减反增,就医后经头皮检查发现其毛囊变小、毛发直径变细
,诊断为雄性秃。
医师建议他改善生活型态、口服药物及局部注射治疗后,秃发状况大为改善。
罗子焜说明,其实相较于欧美人种,雄性秃在华人族群盛行率较低且较不严重,华人50岁
前只有10~20%罹雄性秃,70岁左右则上升至40~60%;而女性雄性秃在华人族群中,不仅
盛行率更低,发生的年龄层亦更晚,在70岁左右只有12~15%。
而雄性秃主要产生原因,可分为先天因素(基因)、后天因素(饮食、压力、生活作息)
,以及头皮张力、头皮局部微循环血流等其他因素。罗子焜主任提到研究指出,雄性秃患
者的头皮具有较高浓度“5α-还原酶”(5-alpha reductase),会将睪固酮转化成活性
更强的雄性激素“二氢睪固酮”(DHT),缩短头发生长期并导致毛囊及毛发直径变小,
新生头发因而逐渐稀疏,最后脱离毛囊,进而形成雄性秃。
另一常见生成原因为饮食,摄取高糖高脂或高升糖食物易引发高胰岛素血症,进一步促进
性荷尔蒙(雄性素)、肾上腺荷尔蒙的合成,活化并增加雄性素的生物利用率;另外,三
餐不固定及常吃点心、宵夜,也会导致胰岛素和类胰岛素生长因子波动,雄性素活性随之
增加。而在局部微循环部分,研究发现抽菸可能造成组织微血管收缩、增加氧化压力,因
此造成落发。
罗子焜补充,压力大致使肾上腺荷尔蒙合成更多,亦可能促使更多毛囊干细胞进入休眠期
,使得正常周期循环的毛囊较少、甚而不再生长,就会让头发看起来较为稀疏。
罗子焜表示,目前雄性秃疗法主要为口服抗雄性素、外用药、低能量雷射,以及植发手术
;其他如生长因子局部注射、肉毒杆菌注射、营养针注射、涂抹咖啡因、涂抹A酸、营养
补充等,虽已有研究指出具部分疗效,但大部分不严谨且实证等级低。
他强调,雄性秃的治疗这么多种,代表很难靠单一疗法就获良好成效,且相同治疗组合在
不同患者身上效果也不一,最好跟医师讨论后,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多管齐下以达到
最佳疗效。
https://reurl.cc/ZX9b6g
Google趋势统计全台各县市中最常搜寻“雄性秃”的县市排名。图/Google
=====================
台湾网搜雄性秃最多竟是台南人 医:遗传、饮食压力会诱发
https://health.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239046
https://img.ltn.com.tw/Upload/health/page/800/2023/03/14/4239046_2.jpg
35岁的林先生经口服合并治疗雄性秃前后情形。(安南医院提供)
〔记者王俊忠/台南报导〕家族史没有“雄性秃”问题,就不必担心掉发问题吗?台南安
南医院皮肤科主任罗子焜医师分享,35岁林先生是科学园区工程师,年轻时头发茂密,但
在开始轮班后,不只头顶发量明显稀疏,前额发线也比同事高很多,使用多种外用生发产
品,掉发情形不减反增,之后就医,检查发现头皮毛囊变小、毛发直径变细,诊断为雄性
秃。
罗子焜指出,但雄性秃并非男性特有问题,另位45岁吴女士在外商公司从事国际贸易,因
业务受疫情影响而面对庞大压力,使她头发分线越来越宽,至安南医院就医,皮肤科诊断
为女性雄性秃。两位患者在抽血检查后,皆排除雄性秃以外的落发原因,所幸透过改善生
活型态、口服药物及局部注射治疗后,秃发状况大为改善。
https://img.ltn.com.tw/Upload/health/page/800/2023/03/14/4239046_3.jpg
45岁的吴女士经口服及局部注射合并治疗雄性秃前后情形。(安南医院提供)
根据“Google搜寻趋势”显示,过去1年来,搜寻“雄性秃”比例最高的城市是台南市。
罗子焜说明,相较于欧美人种,雄性秃在华人族群盛行率较低且较不严重,华人50岁之前
只有10~20%罹患雄性秃,70岁左右则上升至40~60%;而女性雄性秃在华人族群中,不仅
盛行率更低,发生的年龄层更晚,在70岁左右只有12~15%。
而雄性秃主要发生原因,可分为先天因素(基因)、后天因素(饮食、压力、生活作息)
,以及头皮张力、局部微循环血流等其他因素。罗子焜说有研究指出,雄性秃患者的头皮
具有较高浓度“5α-还原酶”(5-alpha reductase),会将睪固酮转化成活性更强的雄
性激素“二氢睪固酮”(DHT),缩短头发生长期并导致毛囊及毛发直径变小,新生头发
因而逐渐稀疏,最后脱离毛囊,形成雄性秃。
https://img.ltn.com.tw/Upload/health/page/800/2023/03/14/4239046_1.jpg
Google搜寻趋势发现,台南是过去一年搜寻“雄性秃”比例最高的台湾城市。(安南医院
提供)=
另一常见生成原因为饮食,摄取高糖高脂或高升糖食物易引发高胰岛素血症,进一步促进
性荷尔蒙(雄性素)、肾上腺荷尔蒙的合成,活化并增加雄性素的生物利用率;另外,三
餐不固定及常吃点心、宵夜,也会导致胰岛素和类胰岛素生长因子波动,雄性素活性随之
增加。而在局部微循环部分,研究发现抽菸可能造成组织微血管收缩、增加氧化压力,形
成落发。
罗子焜补充,压力大致使肾上腺荷尔蒙合成更多,亦可能促使更多毛囊干细胞进入休眠期
,使得正常周期循环的毛囊较少、甚而不再生长,就会让头发看起来较为稀疏。
罗子焜表示,目前雄性秃疗法主要有口服抗雄性素、外用药、低能量雷射及植发手术;其
他如生长因子局部注射、肉毒杆菌注射、营养针注射、涂抹咖啡因、涂抹A酸、营养补充
等,虽已有研究指出具部分疗效,但大部分不严谨且实证等级低。他强调,雄性秃治疗这
么多种,代表很难靠单一疗法就获良好成效,且相同治疗组合在不同患者身上效果也不一
,最好与医师讨论后,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式,多管齐下达到最佳疗效。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