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3/25 哲五台中 玖楼共生公寓的地方连结

楼主: faye76 (・_・)   2016-03-24 23:56:25
【哲学星期五@台中】─
“共居、共享、共生:玖楼共生公寓的地方连结”
【时间】2016/3/25 (五) 19:30~21:30
【地点】想想人文空间
【地址】台中市中区民权路78号
【主持】高佳薏|哲学星期五@台中志工
【主讲】潘信荣,城乡所硕士生 / 玖楼共同创办人
【主办】哲学星期五志工团@台中
共同住宅的概念源自1960年代,
丹麦的一群家庭认为当时的房屋及社区制度不符他们的需求,
在1967年组织了约五十个家庭成为一个理念社区,就是首个现代共同住宅计画。
共居住宅的缘起是为了帮忙职场妈妈分摊育儿工作而发展成的共住模式,
大多是卧房独立,但共享厨房、餐厅、洗衣等公共空间。
随着高龄社会来临,共同看护也成为一种方式。
有些团队致心建立融合不同世代的社区,也有的共同住宅社区是专门服务银发族。
在共同住宅概念兴起之前,
纽约市在1920年代已经有共用设施且邻居间交流融洽的合作公寓。
而中国的四合院、客家的围屋等都有相似的特性,甚至发展更早。
回到我们所居住的台湾,有群年轻人到台北求学,
在这个房价数一数二高的城市,除了宿舍,还有没有除了蜗居以外的选择?
面对负担不起的城市,会否只能是一个不婚不生小孩的城市?
一个高龄化的城市?
一个空屋率居高不下的城市,我们如何回应居住问题,
又该如何想像“家”的空间?
哲五邀请到刚从台大城乡所毕业的潘信荣,请他来跟大家分享
他从2015年开始,在台北市和几个朋友一起弄了五间实验中的共生公寓,称作玖楼。
里面有些尝试,譬如其中有的将客厅转化为共同工作室,
有的将厨房开放共食聚会,有的将阳台改造成可以唸书兼喝咖啡的空间...,
这些空间分享的活动其实在台北已不罕见,
但他们试着让这些事同时在日常的“家”之中发生。
【参考资料】
玖楼官网 http://www.9floorspace.com/
BIOS monthly: http://www.biosmonthly.com/contactd.php?id=6888
【哲学星期五@台中Facebook粉丝页】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aichung
【Café Philo─哲学星期五】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哲学星期五官网】http://www.5philo.com/
作者: oliver902 (逼波逼波)   2016-03-25 08:04:00
想参加 但时间卡到 纯推
作者: hsuvalen (支持華航空姐女友罷工)   2016-03-25 08:27:00
有兴趣
作者: luvya (反过来走走)   2016-03-25 12:35:00
卡+1 可惜
作者: goolie (慾望把眼前的地板鋪滿)   2016-03-25 12:44: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