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篇将不会有什么结构,大概是聊到哪个主题就说到哪个主题。
大家可以看完第一页就END,因为以下大概就是聊一些…小小的故事。
这些故事都是由来自不同世界的二手消息所组合而成,
‘极有可能’有其缪误之处,但希望能带大家一探哔啊踢的样貌。
JJLi 还是强调,如果市民可以有机会更亲身的参与BRT的政策…
那或许,没有完成的那些年,真的有机会可以走完最后一哩吧。
甚至,最后一哩外,我们还能一起做更多事。
因为每个参与在事件里面的人,出发点,想做的都是‘好’事而已。
只是,因为不透明,没有沟通、信任、转睘…等等原因,所以全砸了。
整个故事的脉络是,前市长在选举时得到了个好点子。(感谢对手…
交给专业的交通学者 林局长 来计画与交办。
想回避绑标所以把标案分开包,由顾问公司作各个标案间的协调整合。
当然实质上因为在规划阶段就有参与度的公司就那几间,所以外界仍然认为这是绑着的。
(其实木栅线文湖线也发生过完全一样的问题,最后是由中研院用暴力法解决)
原本的第一期预算应是30亿左右,但前市长发包一直很有一套…
所以只有花22亿,标案就全标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