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GFS下周打风? 港前天文台长剖析不良现象

楼主: kadar (卡卡达达)   2025-05-21 09:13:25
(一)新闻标题
下周五打风?GFS揭示最新路径 天文台前台长剖析不良现象
(二)新闻内容
星岛日报
近日本港天气不稳,台风即将到来?有媒体昨日(19日)以“巨型热带气旋”下周五逼港
为题,引述美国全球预报系统(GFS)预测,指下周南海将有热带气旋生成,之后在海南
岛附近“直角转弯”往北靠近广东沿岸,并在下周五(5月30日)最接近香港,在汕尾附
近登陆。
打风︱最新预报揭示或移向冲绳
不过今日(20日)记者翻查GFS最新预测,这个“风暴”已经大幅缩小,接近香港期间并
非其强度顶峰,烈风范围亦是集中在其南端,未必直接影响香港。而据GFS预测,该系统
随后将分别受两股气流影响,6月1日左右逐渐移向台湾。
3大热带气旋路径预测结果不一 尚存变量
虽然美国GFS模型预测南海可能生成热带气旋,但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及德国
气象局(ICON)等最新模拟均未显示类似结果。但距离预测时间仍为之尚早,加之热带气
旋的生成路径受多重因素影响,变量极多。不同预报模式之间存在差异,情况实属正常,
预测模式只能视作参考。
按过去经验,华南沿岸一般6月起,热带气旋活动会较活跃,5月影响香港的风暴也出现过
,例如去年的热带风暴“马力斯”,但总体数量较少。
而根据天文台今年3月的预测,本港今年有机会于“6月或之前”踏入风季,“10月或之后
”结束,进入香港500公里范围内的热带气旋数目为正常至偏多,约5至8个。
梁荣武:十日后变量极大 “有无风暴”也可能有误差
天文台前助理台长、香港气象学会发言人梁荣武指出,市民平时在网上看到的预报,
ECMWF也好、GFS也好,数值误差可以很大,“要是预报到十日后的事,误差可以达到几百
公里以上,甚至有无风暴产生都可能是一个问题。”他解释,因为天气本身就是一个混沌
的系统,大量因素叠加起来而成,“就像‘蝴蝶效应’,一个初始条件有轻微不同,长期
分别可以很大。”
他指要真正学懂气象,当然需要紧贴电脑预报模式的发展,并且参考多个模式,做“集成
预报”,得出自己的结论。“这些电脑模式其实都是将不同的气象因素加在一起,再由电
脑预计未来的发展,总有一定参考价值。”所以他指市民解读这些电脑时就要小心,不能
“跟车太贴”,笑言:“如果见到有人话‘十日后打风’就当正系真,钟意打风嘅朋友多
数都会失望!”他认为这些电脑预报模式其实也有用途,市民如果看到十日后,有个别预
报认为可能有风暴接近,便做好两手准备预案,但重申变量很大,应紧贴其发展留意变化

岑智明:“非常不建议”在10日前就“预测”风暴来临
天文台前台长岑智明则指,“非常不建议”在10日前就“预测”风暴来临,实际上全世界
官方预测,对于热带气旋一般只会预测5至7日,没有什么官方预报可以去到7日以上,因
为变量实在太大,“5日(误差)都讲紧400公里,7日甚至可能600公里以上,入唔入到南
海都好难讲。”
他指,这视乎各大网上平台的出发点,如果纯粹追求点击,夸大风暴强度及对香港的威胁
,这现象近年很常见,但相信有留意气象资讯的市民都会明白“随时置之不理,当笑话睇
”。
(三)新闻连结
https://www.stheadline.com/society/3457172
(四)其他心得或备注
除了不同模式变量极多以外,预报长度也会影响到预报可信度
这种中长期预报只能看是不是有讯号 长期稳定预报后才会去看是不是真的有系统生成
系统的生成才是主要条件 没有系统的产生 后面的影响什么的根本会变成无稽之谈
只能说7天内再看也还不迟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