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小观:东亚大槽更强劲,秋风声声催,意图催醒前冬
时序进入10月,今年的秋天非常来劲,
模式预报,未来一周东亚大槽更强劲,
带来的秋意更浓了。
西伯利亚冷高压1032百帕后天起南下,带来更强的冷空气,
模式预报850百帕12度线压到台湾北部,看来要挑战20度以下了-真正的"冷"空气了。
且目前来看,未来一周850帕12~15度在台湾北部徘回,外套穿整周,棉被盖过年了,
苦主的"北基宜"不仅于此,
强劲东北(季)风南下,一遇到南方热带大气波,
季风辐合再上演未来4~5天,
4~5天过后,
过渡季节的另一重大变化要开始了,太平洋高压撤退。
模式预报,后期东亚大槽强势逼退太平洋高压,夺回全日本,
日本变成冷槽区域后,宣告整个东北亚已重新回到冬季系统的怀抱,
东北亚变成冬季系统基地后,东亚就轻而易举了
果不其然,一周尾声,冷空气强势攻入东亚,
除华南到台湾低温仍有20度以上以外,东亚其他地区纷纷跌破20度。
秋风声声催,意图催醒前冬
往年11月起便是东亚寒潮爆发的季节开始,也是前冬时期(跨年前之冬)开始,
今年的秋天北极频频释出冷冻气团,从中亚到东亚的西风大槽一波接一波,
2017年入秋后,东亚第一波寒潮爆发出现在晚秋11月中,
今年2018年何时出现东亚第一波寒潮爆发还有待观察,但看起来今年东亚冷的很快,
长期模式显示,10月中过后强冷空气(地面温度15度)已经杀到东海,
台湾北部会受到比这周更强的冷空气影响,台北挑战降到20度以下。
而冷气团集结在东北亚,东北亚降到10度以下,
寒潮对东亚虎视眈眈,就等著看东亚何时出现首波寒潮爆发,是否提早进入前冬时期。
然而,尽管北极冷冻气团频频释出,
代价就是北极海冰面积增加趋缓,往年进入十月后,永夜区扩大北极海冰面积稳定增加,
而目前北极海冰面积仅有500万平方公里左右,往2012年最低海冰面积纪录挑战。
准备观察今年冬季的北极海冰面积凶多吉少了,
文艺复兴时期过后就是工业革命;
秋天文学季节过后就是冬天科技季节。
冬天最重要的观察指标的就是全球暖化效应的新气候环境,
包括北极海冰面积,北极震荡与北半球温度纪录、圣婴南方大气震荡情形等;
当然,台湾今冬的暖化情形:降雨、降温情形也是重要观察,
另外也包括了冬季时,地球运行至接近太阳的轨道,观察太阳活动作为对照。
(中央气象局太空天气:http://swoo.cwb.gov.tw/V1/)
当然,
目前还是要回归到秋之大环境,
东北(季)风即将南下,台北可以挑战20度以下,中北部沿海20度以下跑不掉了,
降雨就是苦主东北部,
尽管4~5天的季风辐合降雨,
之后太平洋高压被挤退,天气稍微转缓和,
但一周过后,
西风喷流+北北东风的东北季风,呈现出冬季海汽耦合的地形雨环境,
降雨看来又会增多。
结论,
其实不管秋天季风辐合,冬天海汽耦合,东北部就是降雨苦主,
只有"冷高压南下带来干冷空气" 或 "太平洋高压西伸带来温暖天气",
后者秋冬后不容易,
前者一高还有一高高,
(前面冷高压南下,后面还有更强冷高压,前面冷高压南下控场能撑多久呢?)
因此,
未来一周东北部还是天天带把伞的天气比较实在。
(以上供参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