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问题,试着来解释一下:
一、第六报(26日下午1430)为何没将基隆市、台北市、新竹市列入陆上台风警报范围?
答:因为目前CWB的暴风半径还是画圆的,所以这三个地区,在18小时内还没有在圆圈内
其它各县市多少有画到一点,因为目前警戒区域还是以县市为单位,才会形成警戒区内有
非警戒区的奇怪现象。
二、风雨预报为何从26日下午1600的正报到1900的加报有落差(调弱)?
答:因为当时向西的分量有减少,所以预计台风会比较向北(这边可以去看第六报到第
7-1报的定位),那预计登陆台湾的时间就往后延,就把27日上午6~12点对南部的风力
预测调弱。晚上10点的正报,偏北的分量好像有停了(参考后续到8-1报的定位),所以
稍微把台南的阵风转强一点点。
三、为什么暴风半径一直不调大?
: 台风暴风半径的问题
: "近中心最大风速"和"暴风半径"是描述台风最重要的两个参数,当然要慎重处理。
答:这里其实就有讲到近中心最大风速,所以警报单上的增强、减弱用语,不单是指暴风
半径,还包括近中心最大风速。所以说增强,但没有调大,可能是指近中心最大风速增强
,但暴风半径没有变大,反之亦然。
: 不过,要先说,暴风圈并不是一个"实体",也就是说暴风半径不是一个物理量,所以我们
: 称它是个参数。
参数的定义是什么,可能要请统计大师详细解释,基本上主任这边的意思,应该是指只是
统计学上的输入资料。
: 日本对7级风暴风半径的诠释是:可能出现高于7级平均风的圆形范围的半径。所以,很明
: 显的,日本的定义是最大可能的7级风暴风半径。
这里所谓的圆形范围,不只是指一个圆形,如果不是正圆形的话,就从形状来判断,看可
能分成几个扇形(通常是给二个),然后来给半径,以这次梅姬为例,日本是区分北东侧和
西南侧二个圆,那北东侧给560公里,西南侧给500公里,就是北东侧那个半圆以560为半
径,西南侧那个半员以500公里为半径。
: 我们采用的概念是,沿着暴风半径决定的圆圈来平均,预期的平均的平均风速是七级。有
: 点绕口,希望大家看得懂。
老实讲,我看了很多次还是看不懂,这里到底是在说什么。
试着举一个例子来讲看看,也就是说以台风眼为圆心,向外延申出去,是7级暴风圈的点
到圆心的距离,拿来做参数平均,当然这里的平均不会是直接加起来求平均数的概念,可
能是一连串复杂计算的结果,出来就是250公里的这个值。
: 因为着眼点的不一样,所以多年以来,我们发布的台风暴风半径永远比日本气象厅发布
的数值小,而且小很多,差距常常是2~3倍。
: 看懂定义,再去看看实测数据,看多一点所谓的"实测数据",不要只挑大的看,我们说的
: 250公里其实蛮合理的。
主任这里多一点的实测数据,不是单一点或单一测站的资料而已,例如离台风300公里的
测站(A、B、C…),可能A测站已经测到8级风,但B测站测到的只有5级风、C测站只有3级
风…类似这样,所以不能说A测站已经测到8级风,因此七级暴风半径一定大于300公里,
还要考虑到同距离的B、C等测站,并没有测到7级风以上,所以不要只挑大的看。那把这
些所有资料当做参数输入,得出来就是250公里的结果。
后来主任又说有依据投落送资料调大半径。只是当时强风区明显偏在北端,我们认为那是
台风环流加上驶流的合成风,所以采取平均的概念的这一段话,应该是认为北侧测到很大
的强风,不完全是台风的环流,所以扣掉驶流的强度,应该没有实测的那么大。所以再加
上其他侧边点的资料去求结果。
而考虑西侧半径较小,所以在280和250两个估计值中选择250这一段话,我也不知道为什
么会有二个值,应该是有有扣掉和没扣掉极端的参数计算出不同的结果,因为传统上CWB
的暴风圈就是画正圆的,西半侧这边的半圆看起来比较接近250公里,所以就给250公里。
我只是依据印象的资料去试着解释,到底对不对完全没有把握。我相信气象局的人绝对更
加专业,也更能解释为什么,气象局现在也都还保存全部的资料。然而,长期以来,不管
是在预报上,气象局习惯直接讲结果,过程理由都没对外说明。事后主任的说法,也解释
得不清不楚,一句我们说的250公里其实蛮合理的就打死一堆人,但没有几个人看得懂合
理在哪里,有点犯了专业上的傲慢。警报单上或许囿于长期传统,没有办法轻易变更,
但是应该尽量可以用附注的方式去解释大家的疑义,天气预报上都出现小帮手了,台风警
报也可以有类似的做法,要不然大家永远会有为什么的疑问出来。